鐘克輝:非活性混合材在水泥中的應用案例介紹
華潤水泥廣西大區副總經理鐘克輝
一、引言
石灰石粉在水泥與混凝土中的應用技術研究對于水泥企業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研究石灰石粉在水泥中的應用:首先,可以降低水泥生產成本,提高企業競爭力;其次,可以提高資源利用率,實現節能減排。
眾所周知,目前水泥行業正經歷著一場史無前例的“寒冬”。整個水泥行業產能嚴重過剩。其中僅2012年全國水泥產量就達21.8億噸,人均水泥占有量約1.5噸,水泥市場競爭激烈程度可想而知。近年來,隨著建材行業的發展,導致傳統活性混合材(粉煤灰、礦渣等)資源匱乏、價格上漲,成為制約水泥生產成本的主要因素之一。特別是在廣西地區,這種現象尤為突出。
二、廣西區域水泥混合材現狀
廣西工業近幾年得到較快發展,但由于基礎比較薄弱,經濟總量不大,質量效益不高,與全國和先進地區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特別是國家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后,制約因素增多。
由于廣西鋼鐵、火電企業較少,對于水泥行業而言其排放的活性混合材(粉煤灰、礦渣等)總量非常有限,遠遠不能滿足廣西水泥行業的發展需求。
表1
由上表可以看出,2012年前5月份,粉煤灰缺口高達553萬噸。而2013年進口煤價格優勢保持,廣西電廠多選擇使用低硫低灰高發熱量進口煤,粉煤灰產量進一步減少。由此可見,活性混合材短缺將成為近期乃至將來很長一段時間,制約廣西區域水泥企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而水泥生產的另一種重要原材料——非活性混合材(石灰石等)在這一區域卻分布廣、儲量大、價格低,是替代活性混合材的理想材料之一。
三、 華潤水泥(南寧)公司在非活性混合材方面的探索
華潤水泥(南寧)公司第一條4500噸生產線于2007年年底投產,就受到了混合材資源不足的影響。到2009年3月第二條4500噸生產線投產,受到混合材資源制約就更加明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如何破解困局成了必須解決的問題。
混合材資源不足的影響,不是簡單的成本問題,而是如何保證生產的問題。因此公司把非活性混合材的開發利用作為重點工作來抓。
為實現“系統成本最低和區域市場領先”的發展戰略,華潤水泥(南寧)有限公司自2009年年初,與廣西大學、山東眾森等科研院校及企業單位合作,成立專項攻關小組,積極探索非活性混合材在水泥中大量使用的可行性。
1、利用熟料28天強度高的優勢;
2、從水泥顆粒級配尋求突破,水泥粉磨系統高效運行;
3、滿足客戶對水泥性能的需求;
4、降低水泥生產成本;
5、充分發揮助磨劑技術優勢。
2009年9月開始,在生產PC水泥中使用助磨劑并加大石灰石摻量,取得了預期的效果:
1、非活性混合材(石灰石)摻加量提高6%;
2、生產成本降低明顯;
3、水泥生產電耗有了較大的下降;
4、水泥使用性能有所改善,混凝土 外加劑適應性較好。
后續通過不斷的調整優化操作參數,并采用45μm篩余控制水泥細度等措施,又使各項指標有了很大的改善。其中非活性混合材(石灰石)摻加量提高了9%。其中多項指標,特別是混合材摻量、工序電耗等指標名列華潤水泥前茅。
大摻量石灰石在PC水泥中的成功應用,不僅僅體現在技術進步,還與我們的管理分不開。
1、石灰石原材料的質量控制;
2、水泥粉磨系統的優化;
3、計量設備的穩定準確;
4、水泥顆粒級配的控制等等。
通過華潤水泥內部標桿對比管理,各兄弟基地公司之間相互學習、交流,促進了整體水平的提高。
四、 結束語
近年來,國家對節能減排越來越重視。作為我們水泥企業應該主動承擔起應盡的社會責任。非活性混合材在水泥生產中的大量使用,一方面對水泥企業而言,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企業的競爭力;另一方面,對整個社會而言,節約了能源、提高了資源利用率,符合國家節能減排的總體要求。
相對于通過技術改造,降低生產成本而言,使用助磨劑多摻非活性混合材,具有投資少、見效快的優點。是目前企業降低成本的主要途徑之一。
編輯:管旋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