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謀:如何應對水泥產能過剩問題
中國水泥網總顧問 王燕謀
產能過剩和綠色發展是當前水泥行業的兩大熱點。綠色發展是指節省資源和保護環境的進程,是水泥行業順應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的必然選擇,是水泥工業發展進入可持續發展的新階段,大家正齊心協力為之奮斗。對產能過剩問題,業內人士從不同角度有著不同的認識,提出了不同的解決辦法。在此談談本人的看法。
正確認識產能過剩問題
在市場經濟體制中,水泥生產的供與需是矛盾對立的兩個方面,供需矛盾是經常的,供需平衡是暫時的,在供與需的不斷矛盾和平衡中水泥生產得到發展。產能過剩是供需矛盾表現的一方面,相應地也是經常會發生的。通過市場機制,優勝劣汰,供需達到平衡,推動著水泥生產和技術的不斷進步。
早在2003年水泥行業已出現產能過剩問題。當年立窯等落后產能的產量占總產量的78%,新型干法產量占22%,那時是以落后的立窯產能為主的產能過剩。2008年發生國際金融風暴,波及我國經濟發展,水泥需求量下降,對產能過剩問題企業反應強烈。當時我國立窯等落后產能的產量占總產量的比例已下降到32%,新型干法的產量已上升到68%。2008年后,由于應對金融風暴所采取的4萬億投資和“5·12”汶川地震災區重建的影響,水泥需求量大增,新型干法進一步快速發展。到2012年,立窯等落后產能的產量占總產量的比例為10%,新型干法產量占90%,這時由立窯產能為主的產能過剩轉變成立窯和部分落后新型干法為主的產能過剩。從近10年來的發展歷程可看到,水泥產能過剩是經常發生的;在產能持續過剩的情況下,由于政府的監管和政策指導,以及市場機制的作用,水泥生產技術取得了巨大進步,實現了由立窯等落后技術向先進的新型干法技術的歷史性轉變。
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都可認識到,產能過剩是市場經濟中必然經常產生的一種現象,企業在應對產能過剩問題的過程中不斷取得進步和發展。正確認識產能過剩問題是企業管理者確立經營理念的基礎。
水泥行業的產能過剩問題具有自己的特點。水泥市場受季節影響有淡季和旺季,水泥設備經一定時間運行總是要停產檢修,所以水泥企業都有一個合理的產能利用率,一般波動在70%~80%。產能利用率在合理范圍內的產能屬正常產能,低于70%~80%則屬于產能過剩。我國地區差別大,水泥產能過剩與否或過剩程度要通過具體分析判斷。目前我國有些地區水泥產能已經過剩;有些地區的產能利用率在合理范圍內,產能不過剩。
產能過剩的原因
產能過剩的原因有主、客觀兩個方面??陀^原因是經濟發展中的周期性變化;主觀原因是政府監管不完全到位和市場競爭不夠充分,使落后產能淘汰不快和盲目投資不斷產生。
1.經濟發展的周期性變化
在市場經濟體制條件下,國民經濟呈周期性發展,有高峰期和低谷期。在高峰時,社會投資大,水泥需求量高,水泥產能規模迅速擴張;在高峰走向低谷時,水泥需求量下降,高峰期擴大了的產能無法釋放出來,于是造成過剩。當前,我國經濟已由高峰發展期進入穩步增長期,自然會加劇水泥產能的過剩。這是水泥行業必須面對的外部經營環境。
[Page]2.落后產能淘汰不快
目前我國水泥總產能中尚存在不少的落后產能,其內容隨生產技術的進步而不斷變化。長期以來,落后產能主要是立窯產能。21世紀初,日產2000噸熟料新型干法生產線大量建成投產后,日產1000噸熟料新型干法生產線失去競爭力,成為落后產能而進入被淘汰之列。2003年后,日產5000噸熟料生產線普遍發展,日產1萬噸~1.2萬噸熟料生產線相繼投產。此時,沒有自備礦山、環保和能耗指標不達標的日產2000噸熟料的新型干法生產線也成為被淘汰的落后產能。所以,現在的水泥落后產能不僅指立窯產能,還包括部分落后的新型干法產能。落后產能占有著市場空間,不能及時退出,是造成總產能過剩的原因之一。
3.盲目投資
盲目投資是目前水泥行業產能過剩的主要因素,有三種表現形式,即在建設新線中不按正常程序進行的投資和投機性盲目投資,以及在兼并重組中的盲目行為。
盲目投資是指不按正常程序進行的投資行為。水泥行業的正常投資程序是,在決策前須對礦山、運輸、市場和環境等投資要素進行深入調查研究并作出投資可行性評估。盲目投資往往不進行或不完全進行這樣的決策程序,建成的生產線會存在各種問題。有些不建自備礦山,甚至日產5000噸熟料大型生產線要依靠民采原料;有些交通不便或運輸距離過遠,銷售成本很高;有些所在地市場較小,不具備消化當地產量的能力;有些工藝不全,特別是環保投入比例很低。盲目投資弊端很多,后果嚴重。
投機性盲目投資是指投資者不是為了生產水泥,而是為了在兼并重組市場上出賣生產線,從而獲得高額利潤。投機性盲目投資建設的生產線,其問題更多、更嚴重。
兼并重組中的盲目行為是指兼并主體的投資收益率低于融資成本的投資行為。在近幾年實踐中看到,兼并重組中的盲目行為會使盲目投資者轉嫁盲目投資所造成的后果并從中獲得高額收益,由此引發新的投機性盲目投資,使產能過剩問題更加嚴重。
有些人將盲目投資完全歸咎于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資。這顯然沒有看到問題的主要方面,如果沒有投資者跟進,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資是無法實現的。盲目投資的主要責任者應當是投資主體。
解決產能過剩問題的辦法
水泥行業是充分競爭性行業,解決產能過剩問題必須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在政府監管下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通過競爭,優勝劣汰,調節產能在一定的合理范圍內,推進生產發展和技術進步。
1.加強政府監管
2008年國際金融風暴發生后,有些地區水泥產能過剩問題更加突出。對此,2009年國務院發布國發[2009]38號文,將2004年下放給省政府的水泥投資項目審核權上收到國家發改委。2010年工信部發布《水泥行業準入條件》,對新型干法熟料人均產能超過900公斤的省份,原則上停止核準新建生產線;新建的必須嚴格按照“等量或減量淘汰”原則;鼓勵兼并重組和不以新增產能為目的的技術改造項目。然而,這些政府監管措施未能有效制止水泥產能的快速增長。我國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產能2010年為12億噸,2011年為14億噸,2012年為16億噸,國發38號文發布后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產能仍以每年2億噸的速度遞增。
在市場經濟體制條件下,政府對業主投資行為的監管應加強和改進,監管的主要科目是環保、用地、能耗和產品質量等。在監管中,政府須處理好與市場的關系,充分調動市場機制的積極作用,應由市場解決的問題交給市場。在監管的同時,政府應定期發布相關信息,對投資者進行引導。
2.制止盲目投資
為制止盲目投資,一方面政府須加強監管,措施到位,做好自己應做的工作;另一方面要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充分競爭,優勝劣汰。在競爭中投資主體要對自己的投資行為負責,盲目投資者必須對盲目行為承擔后果,從而吸取教訓,終止盲目行為。
在兼并重組中必須避免盲目行為,以阻止發生新的盲目投資。
3.加快淘汰落后產能
為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必須是政府加強監管、市場充分競爭和企業兼并重組三管齊下。
政府監管非常重要,不僅要制訂法規,還須實施現場監管,加強執法力度。浙江省和河南省淘汰落后產能的經驗值得借鑒,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在監管中須密切配合,制定法規、出臺政策、現場監管、依法行政,既各司其職又相互協同。
充分競爭、優勝劣汰是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特征之一。為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必須大力發展先進產能,通過競爭由先進產能取代落后產能,從而使生產和技術取得進步。長期以來,我國以立窯為主的水泥落后產能的產量占總產量的比例都在80%以上。2003年開始迅速發展先進產能——新型干法,落后產能產量占總產量的比例由2002年的85%下降到2012年的10%。通過競爭,用新型干法淘汰立窯等落后產能,使中國水泥工業取得劃時代的進步。
企業兼并重組是資本市場的一種交易行為,是市場競爭中經常發生的一種現象。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我國水泥行業的兼并重組案逐漸增多、增大。進入新世紀后,令業內人士廣為關注的是新興企業對老企業的兼并重組。如:海螺兼并創建于1921年的中國水泥廠;山水兼并創建于20世紀30年代的本溪、工源和小屯等廠;冀東兼并創建于上個世紀40年代初的吉林松江廠;這些老廠都是因為未能及時適應經濟制度的轉變而陷入了困境。兼并重組后它們不但排脫了困境,經更新改造都獲得很大發展,跟上了時代步伐。2007年以后,水泥行業最令人注目的是大型企業集團分區域的兼并重組。如:中建材兼并重組浙江地區、北方地區和西南地區的水泥企業;中材兼并重組西北地區的企業;華潤兼并重組中南地區和山西地區的企業。這些被兼并企業大都是新建的新型干法企業,由于在市場中競爭力較弱而走上被重組的道路。水泥行業多年的實踐表明,兼并重組可提高行業生產集中度和市場競爭力;有助于建立正常市場秩序;推動淘汰落后產能;有利于技術升級和向質量與效益型轉變,走綠色發展道路。
為應對產能過剩,2010年華東地區一些水泥企業通過協商進行限產保價,此后其他地區水泥企業也采取了相同措施。這次的限產保價取得了一定成效,對緩解惡性競爭和保護企業合法利益發揮了積極作用。不過在實踐中看到,限產保價要具備一定條件,在市場經濟體制中實施難度較大,還必須掌握好尺度,不能妨礙正當競爭。2013年初國家發改委派出多個工作組對水泥行業進行反壟斷調查,這對限產保價敲響了警鐘,不能違反國家反壟斷法規。
4.企業加強自身建設不斷提高競爭力
在市場經濟體制中,水泥企業應對產能過剩的基本措施是深化企業制度改革和技術創新。制度改革是多方面的,最重要的是深化產權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技術創新是圍繞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革新現有生產線、開辟新產業和建設具有技術優勢的新生產線。在礦山、運輸和市場等外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重點建設世界上最先進的12000噸熟料生產線。通過深化制度改革和技術創新,企業不斷提高競爭力,在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相信在政府監管和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下,通過大家的努力,水泥產能過剩問題一定會妥善解決。
編輯:許玉婷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