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品油價今起再漲5% 創新高
繼中國人民銀行4月5日晚宣布加息之后,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下稱“國家發改委”)4月6日晚發布通知,從今日零時起上調成品油零售價,汽油價上調500元/噸,柴油價上調400元/噸。此次調整后,全國90號汽油和0號柴油零售均價分別為9380元/噸和8530元/噸,漲幅分別為5.63%和4.9%。
另外,航空煤油出廠價格也上調了500元/噸左右不等。其中,基準航空煤油3號噴氣燃料出廠價格每噸提高500元,至每噸6840元,提價幅度超7%。國家發改委稱,航空煤油出廠價格7日調整后,各航空公司可按現行聯動機制規定,確定民航國內航線旅客運輸燃油附加收取標準。
這是2011年以來國內第二次調價。上調后,國內成品油零售價再次創出了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后的歷史新高。實際上隨著去年8月以來國際油價不斷飆升,此前的兩次上調也均創出了當時的最高油價。中國成品油已經進入了每次上調均創歷史紀錄的階段。
值得關注的是,此次調價前三地原油(布倫特/迪拜/辛塔)加權均價變化率也已達到了14.13%,為新成品油定價機制實行以來的最高變化率。而目前距離上次調價也已遠超22個工作日。最近一次調價是在2月20日,當時汽、柴油零售價各上調350元/噸。
中石化、中石油上海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調整后,上海地區93號汽油零售價格為7.79元/升,上調0.4元/升;97號汽油零售價格為8.29元/升,上調0.43元/升。
三地原油變化率創紀錄
實際上,在昨夜國家發改委發布通知之前,調價的消息已經開始流傳。國內主流的油氣信息機構,包括息旺能源、卓創資訊、東方油氣網等都已先后在昨日午間2點至3點之間發布了今日將上調油價的信息。
不少車主為了擠上舊油價的末班車也是聞風而動。昨日傍晚接近7點時,平日車流量并不大的中石化上海延安中路加油站前排起了加油的隊伍,有接近20輛轎車在此等候加油。
當前國內通脹壓力依然較大,在這種情況下,成品油價格為何還要上漲?
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昨日解釋稱,近一段時間以來,受中東、北非特別是利比亞局勢動蕩影響,國際市場油價繼續大幅攀升。3月初,美國西德克薩斯原油和英國北海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分別達到每桶105美元和116美元,為2008年9月底以來的最高點,之后持續在每桶100美元和110美元以上的高位運行。今后一段時間國際市場油價將繼續呈現高位運行態勢。
此外,國家發改委稱,由于煉油板塊全線虧損,中石化等國有企業可以通過上下游補貼煉油板塊,維持生產,但兩大巨頭全部產能只能滿足全社會需求的九成。產量占全國成品油總量一成的地方煉油廠沒有上下游產業鏈,在進口原油價格大幅度上漲的情況下,不相應提高成品油價格,這些企業就會因虧損停止生產。這將會影響全國成品油供應,加油站就會出現“油荒”。
國家發改委還特別指出,為最大程度緩解對價格總水平的影響,減輕用油行業成本增支壓力,國家進一步壓縮成品油價格調整幅度,加大了企業自行消化的比例,并適當推遲了調價時間。如不控制提價幅度,按現行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汽油每升應再增加約0.4元。
不過,此次調價的速度相對前兩次已迅捷不少,只滯后了大概12天。根據息旺能源的統計,自2009年3月25日中國首次使用新的成品油定價機制來,共9次上調,平均滯后天數為8天。而隨著國內物價通漲的嚴峻性加劇,滯后更是明顯,最近兩次(2010年12月22日及2011年2月20日)均達到了20個工作日。
值得注意的是,上次調價前的2月20日,ICE布倫特2月交割的輕質原油期貨報于102.96美元一桶,而昨日的ICE布倫特5月交割的輕質原油期貨報于122.22美元一桶,創出了2008年9月以來的歷史最高收盤價。在一個多月的時間內,布倫特原油期貨上漲了18.7%。而這段時間內的核心事件便是利比亞的動亂,這便是為何國家發改委調價已相對迅捷,但變化率卻遠超之前的原因。
緩解春耕柴油緊張
“此次調價將緩解成品油的供應緊張的問題。”中石油規劃總院高級工程師丁少恒向早報記者稱,“調價前,汽油緊張已有所緩解。但是柴油最近又開始變得緊張了起來。”
對于柴油緊張的原因,丁少恒認為首先是,春耕開始,對柴油的使用量會有所增加,“而且今年農業方面事情也比較多,比如抗旱,又比如北方升溫比較迅速等。”
丁少恒稱,“今年還有一個新的因素,就是今年是‘十二五’的開局之年,很多新的大項目開始上馬,這些重大基建也會拉動柴油的需求。根據以往的經驗,每一個開局之年,其柴油需求量都會超過上個五年的收尾之年,因此今年的需求量將會有所上升。”
雖然需求正在上升,但是國內的柴油供給卻未能及時跟上。由于油價上漲,煉油的成本也在上升。隆眾資訊的信息顯示,調價前山東地煉中包括長城煉廠、華星煉廠、恒源煉廠等,有十幾家煉化企業停產檢修, 涉及產能1000多萬噸,而山東地煉的產能總量大致為6000萬噸左右。這些檢修企業預計到4月底才能恢復生產。
易貿資訊的數據也顯示,目前山東地煉加工進口燃料油,每噸虧損額為512元。
息旺能源資訊總監儲節旺昨日向早報記者稱,“在上調油價之前,國內的兩大煉油企業在利潤上應該是大致處于盈虧的臨界點,有些煉廠可能已經出現虧損。而在半個月之前,國內煉油廠都還是賺錢的。”
儲節旺說,“現在上調很是時候,可以避免油荒的發生。如果再不調,煉油企業虧損,供應出現短缺。”
此次上調的幅度雖然高于之前外界預期的300-400元每噸,但是汽、柴油上調幅度為5.63%和4.9%,相比14.13%的三地原油變化率依舊低了不少。
不過根據《辦法》,當國際油價高于80美元一桶時,可以逐漸扣減煉油利潤。因此上調幅度小于三地原油變化率也是符合規定的。
根據可查資料,原油大致占到煉油成本的80%左右,因此理論上說成品油價格調整幅度可以在三地變化率的基礎上打個八折。因此這次調整如果要調整到位需要上調大致10%。
“其實也不能這么簡單地比較。”儲節旺稱,“我們盯住的是期貨價格,而原油進口本來存在一定的滯后性,大概在一個月以上。所以現在的煉油成本應該是對應一個多月以前的期貨價格。這次調整的幅度比較大,應該能夠覆蓋國際油價上漲的成本,從而令煉油企業告別虧損狀態。”
民營加油站自稱便宜
雖然成品油在CPI(居民消費價格)中的比重并不大,油價上調對拉升CPI的直接貢獻有限。但是其間接影響不容小覷。
如果成品油價格上漲,則首先將直接影響到交通運輸領域,包括城市公交,鐵路客貨運、農村道路客運,出租等。
其對于CPI的影響將主要為國內運輸成本上升,從而導致產品、服務價格上漲。而作為能源來說,成品油調價則是影響到工業生產、化工、電力。成品油調價將直接推動其下游產品價格上漲,并直接對PPI形成沖擊。
為了每個月能夠節省下一筆費用,一些提供全市打折加油站地圖的網站日漸火了起來。根據國際權威的第三方的互聯網點擊率評測機構alexa的數據,過去三個月,提供打折加油站地圖的國內網站油客網的日點擊率居然大幅上升上升了412%。
對于上海本地的居民而言,事實上即使國家發改委多次上調油價,如果信息靈通,照樣可以找到緩沖地帶。以位于寶山區滬太路上的民營加油站寶劉加油站為例,雖然他們也將93號汽油每升上調了0.4元,但是調整后他們的售價僅為7.49元。
“我們也漲,但是我們比大多數中石油、中石化的加油站每升便宜3毛錢。”上述加油站的工作人員告訴早報記者。
國家發改委昨日表示,這次成品油調價后,國家將按照2006年石油價格綜合配套改革時建立的對種糧農民等部分困難群體和公益性行業補貼機制,繼續對種糧農民、漁業(含遠洋漁業)、林業、城市公交、農村道路客運(含島際和農村水路客運)給予補貼,對出租車行業給予臨時補貼。
(中國水泥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wwb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