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白水泥生產結構調整或許該加快了
5月份有兩篇關于白水泥方面的報道,一篇是《中國建材報》國內首條年產15萬噸白水泥熟料新型干法線獲得成功。報道稱,由浙江長興新明華化工建材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國內首條年產15萬噸白水泥熟料新型干法生產線,建成后又經過2年3個月的艱難調試和精心改造,終獲圓滿成功。生產線噸白水泥熟料標準煤耗降低52.58%;熟料強度比改造前提高31.76%,熟料白度提高3.23%。另一篇是《中國水泥網》報道的由淄博科邦熱工科技有限公司設計改造的國內最大的帶余熱發電的白水泥窯——河南李固特種水泥有限公司1000t/d生產線正式投入生產,并在投產10天內通過產質量考核。
白水泥全稱白色硅酸鹽水泥,全國年產量為300~400萬噸,是與大壩水泥、油井水泥并列的三大特種硅酸鹽水泥之一。(摘自王燕謀等人《中國特種水泥》一書)書中還總結了我國白水泥發展過程的三個階段。且指出,白水泥生產技術發展與硅酸鹽水泥相比,在速度上略為滯后。
第一階段是發展小型中空回轉窯,(特別)在20世紀60~年代,主要采用Φ1.6/1.9×39m的中空回轉窯,至今這種生產線仍占據很大比重。
第二階段是發展預熱器干法回轉窯,20世紀80年代末內蒙赤峰市丹峰特種水泥廠引進丹麥帶2級旋風預熱器Φ2.7×50m年產5萬噸的干法回轉窯生產線。此后,我國建設了一大批預熱器干法回轉窯生產線。
第三階段是發展預分解窯新型干法,進入新世紀后,白水泥生產技術轉向預分解窯新型干法。陜西銅川、江西玉兔建成年產10萬噸白水泥預分解窯生產線、浙江長興新明華年產15萬噸白水泥熟料預分解窯生產線、安徽安慶阿爾博波特蘭年產40萬噸白水泥熟料預分解窯生產線相繼建成。標志我國白水泥生產技術已進入一個新階段。
王燕謀先生特別指出,需要提到的是,當前我國白色硅酸鹽水泥生產中尚有眾多小型干法回轉窯生產線在運轉。這些生產線的產品質量較差、能耗較高、粉塵污染嚴重,應當盡快淘汰。我國白水泥生產與通用水泥一樣,也存在結構調整問題。
在現在執行的產業政策中,對特種水泥有點“網開一面”的味道。在《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中,在淘汰落后生產工藝裝備中有窯徑2.5米及以下水泥干法中空窯,但附加了“生產特種水泥除外”條件,而且這一政策延續了《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05年本)》中的規定。但對于普通水泥的(2011年本)政策則是嚴了很多。例如,2005年本限制類為水泥機立窯、干法中空窯、立波爾窯、濕法窯;新建日產1500噸及以下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2011年本限制類則為2000噸/日以下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60萬噸/年以下水泥粉磨站,并將窯徑3米及以下水泥機立窯、干法中空窯(生產高鋁水泥、硫鋁酸鹽水泥等特種水泥除外)、立波爾窯、濕法窯列進了淘汰落后生產工藝裝備范疇。
從這兩條生產線提供的數據和情況看,長興新明華日產400噸新型干法白水泥熟料生產線的噸白水泥熟料標煤耗從原來329千克/噸下降到157千克/噸,每年可比過去節約標煤12585噸,減少粉塵排放36.66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15.25噸,減少廢水排放164.25噸。河南李固特種水泥1000t/d生產線噸熟料發電量達到了60kWh/tcl以上,僅此就降低了熟料成本40多元。從運行實踐看,在分解爐的溫度達到880--890℃控制溫度后,二級旋風筒從沒有發生過堵塞。系統采用了低氮燒成技術。在回轉窯窯頭,采用了大推力低氮燃燒器(專利),在分解爐中采用了變流場分解爐低氮燃燒器(專利)。并在預熱器和分解爐的結構中,預留了應用低氮燒成技術的接口(專利)。
加上前面所提到的一些預分解窯新型干法白水泥生產線的成功,至少可以說,白水泥結構調整問題開始擺上了議事日程。雖然現在利用干法中空窯生產白水泥還可以打“特種水泥”擦邊球,但在國家大力推進綠色發展的今天,白水泥生產走向預分解窯新型干法已是必然。
我們對在探索和實踐白水泥預分解窯新型干法生產技術的先行者所做出的努力表示崇高敬意,同時,我們也要提醒在第一和第二階段期間所建的,特別是第一階段的中空回轉窯生產線已經到了該考慮如何進行技術改造的時候了,能“抱殘守缺”的日子不會太長了。
實施白水泥生產向預分解窯新型干法生產調整應該也是我國水泥行業由大變強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編輯:許玉婷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