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安溪縣機立窯全部退出 水泥工業“綠”起來
高耗能、高排放的水泥等重工業產業,普遍被認為是污染型行業,福建省茶鄉安溪縣引導企業果斷取舍,淘汰落后產能,關停污染型中小企業,走出了一條重工業的低碳、綠色之路。
伴隨著幾聲連續而沉悶的響聲,巨大的水泥立窯轟隆隆地倒塌下來……近日,安溪劍斗鎮最后一家污染型小水泥立窯被成功爆破。
劍斗鎮是安溪的工業重鎮,尤其是水泥業,占到安溪全縣水泥產量的一半。從上世紀60年代初建起第一家水泥廠,劍斗鎮的水泥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逐步發展壯大。
然而,由于缺乏必要的引導和限制,“小水泥”遍地開花,“村村點火,處處冒煙”,形成無序發展的混亂局面。特別是當時的水泥企業多為小型機立窯,粉塵污染十分嚴重。多年來,劍斗鎮的天空常年煙塵籠罩,四季灰霧蒙蒙。“幾年前,只要是風吹得到的地方,都是水泥粉。即使是在炎熱的夏天,窗戶也要緊緊關閉。”劍斗鎮村民吳友德對記者說。
發展經濟,絕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當地的決策者深刻意識到,水泥業要實現產業轉型,必須從治理污染開始,而其中最核心的就是要淘汰傳統的機立窯式水泥生產模式。
幾年來,安溪縣下發多份相關文件,對水泥企業設定分年度淘汰的目標任務與淘汰期限。目前,安溪已淘汰落后機立窯水泥產能生產線37條,累計生產能力327.4萬噸,機立窯水泥企業已從當地徹底退出。
在強力推進“關小”的同時,安溪縣支持優勢企業兼并、收購、重組落后產能企業。一系列政策引導支持下,以三元集發為代表的一批龍頭環保水泥企業脫穎而出,帶領安溪水泥業全面向低能耗、環保型、集約型轉變。
在三元集發公司的生產車間,記者看到了總投資高達15億元的新型水泥生產線,由于采用國際領先的環保工藝和設備,整個生產流程呈現低噪音、低排放的良好態勢。公司總工程師胡乃賓告訴記者,公司采用的是全球領先的新型干法水泥工藝,在生產過程中對污染源實現了全系統治理,粉塵排放遠低于國家標準允許的排放限度,水資源得到100%循環利用,廢水實現零排放,有害氣體的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對環境的污染極其微小。
三元集發公司還集中力量發展循環經濟,公司購入控制流型最新技術的冷卻機,其熱效率可達75%以上,可有效回收出窯熟料的熱量,并大大提高二次風與三次風的溫度,降低熟料燒成熱耗。
編輯:紀海波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