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第七屆余熱發電峰會盛大召開
2011第七屆余熱發電峰會現場座無虛席
由中國水泥網主辦,中材節能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盛合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川吉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協辦,成都四通科技投資有限公司、湖南湘電長泵長一制泵有限公司、連云港市萬達電站輔機廠贊助的第七屆余熱發電峰會25日在杭州正式召開。行業協會領導、技術專家以及水泥企業、玻璃企業、設備制造及總包企業等300多人參加了本次峰會。
浙江省經信委電力處處長金友華致辭
南方水泥常務副總裁李樹海致辭
中材節能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胡也明致辭
中國水泥網CEO邵俊致歡迎辭
[Page]
中國建材聯合會專職副會長徐永模
中國建材聯合會專職副會長徐永模也出席了本次余熱發電峰會并作主題報告。徐永模解讀了行業十二五規劃,他認為水泥產業發展動向有這四點:一是向生態環保型產業發展;二是開發水泥新用途;三是延伸產業鏈,支撐水泥主業發展;四是加強水泥混凝土應用技術研究,提升水泥附加值。
隨后,他談到中國水泥工業需要重新定位,要摘掉黑帽戴“綠帽”,即從高能耗、高排放和產能過剩行業轉變為綠色環保產業。水泥行業的產業形態將形成三位一體,即“礦業-窯業-制品業”,或者說“集料-水泥-混凝土”。最后徐永模在談及中國水泥發展前景時說,2011年預計GDP增速8%,十二五期間平均7%,說明水泥市場仍將保持一定增長。
中國水泥協會副會長曾學敏
接下來,中國水泥協會副會長曾學敏作了《喜看“十一五”,笑迎“十二五”》的報告。
曾學敏說,2010年水泥產量18.8億噸,其中年產500萬噸以上的有65家企業。她表示,在十一五期間,水泥行業技術結構調整任務基本完成,新型干法快速發展;大企業集團快速擴張,行業集中度迅速提高;技術創新及裝備大型化帶動了裝備大量出口;在節能減排方面,成效卓著,碩果累累。
面對十二五,曾學敏認為水泥行業發展依然存在諸多問題:節能減排任務艱巨;環境制約壓力很大;資源綜合利用發展循環經濟存在政策體制上的障礙;企業管理,人才培養跟不上行業快速發展的需要。雖然有這些問題,但是十二五仍是水泥發展的機遇期,預計2015年國內水泥需求量約為22億噸。
她還表示,余熱發電是行業的驕傲,余熱發電市場前景廣闊。[Page]
中材節能市場部副部長張福濱
中材節能市場部副部長張福濱就水泥窯余熱發電技術現狀及未來發展方向作了相關報告。張福濱認為作為純余熱電站,不可以增加熟料生產線煤耗來提高發電量,而是應該利用更多的余熱,充分利用更低品位的余熱;應該提高目前余熱發電系統效率,追求最大余熱發電量,追求與主工藝的最佳配合,追求自動化程度的提高。
上海盛合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總裁張高佐
上海盛合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總裁張高佐在會議上向參會代表分享了卡琳娜動力循環的工程應用。張高佐說,卡琳娜循環工程應用的技術關鍵有四點:精細的循環計算;性能準確的熱交換器;高效的汽輪發電機組;專業的安裝、調試團隊,合格的運行人員。目前卡琳娜循環在工程上的應用主要體現在太陽能發熱發電,地熱發電,提高火電廠循環熱效率,冶金、石化、煤化工、建材和其他工業領域的低溫余熱發電等方面。
南方水泥有限公司總工陳幼榮
南方水泥有限公司總工陳幼榮就南方水泥早起建設的余熱發電項目在改造實踐與分析作了相關分享。陳幼榮認為余熱發電技術改造目的是為了更加充分利用余熱,提高噸熟料發電量。[Page]
新臺泥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貴州)總經理何云峰
下午,新臺泥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貴州)總經理何云峰與我們分享了貴州臺泥水泥余熱發電的應用。
上海盛合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總工劉忠樓
在何云峰總經理報告演講結束后,上海盛合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總工劉忠樓提出了一些關于國內水泥余熱發電的一些建議。比如:新建的水泥生產線要預留余熱發電機組接口;搭建技術深入交流平臺;水泥生產工藝流程與余熱發電要有機結合;從國家節能產業發展的層面搭建技術創新實踐應用的平臺。
上海川吉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陳錫明
上海川吉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陳錫明作了《“坎昆會議”后的CDM國內碳減排》報告。陳錫明說,目前企業面臨的減排挑戰主要有國家的指標約束、行業的自律規劃和企業的社會責任。他在報告中提出了這樣一個新思路:低碳已經成為時尚,而且還將是一項資產。對水泥企業來說,管理的好,減排的二氧化碳也可以成為企業的新收入。
中國水泥備品備件網總監斯俊
在新思路的話題后,中國水泥備品備件網總監斯俊講述了現代電子商務服務余熱發電產業的相關信息。斯俊表示,目前傳統方式采購備品備件存在的交易弊端有:交易模式傳統,價格不透明,貸款無法及時收付,交易地位不平等,質量無法保證,買賣雙方交易黑幕等。中國水泥網備品備件網的出現,將為水泥生產企業提供了優質的服務,并很好地解決了上述問題,價格透明化。中國水泥備品備件網還將提供網絡在線招標平臺。
南京凱盛開能環保能源有限公司副總侯賓才
南京凱盛開能環保能源有限公司副總侯賓才作了《工業余熱發電技術》報告,與參會人員共同探討和分享了水泥、鋼鐵工業中的余熱發電技術應用。[Page]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發展與科技環保部副主任兼節能環保處處長黃導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發展與科技環保部副主任兼節能環保處處長黃導是“專家互動答疑環節”前的最后一個演講報告者。他總結了前面所有演講人員的主題報告,提出了“十二五余熱發電技術之路如何走”的問題。他認為,需要充分發揮調動各方的力量,共同研究行業的未來技術發展。
黃導提出,為進一步提高二次能源和資源循環利用效率,各企業需要與供熱企業合作,擴大余熱利用范圍;利用高爐或焦爐消納社會廢塑料等,發揮鋼鐵企業的社會功能;與電力企業合作,開展“共同火力”發電等建議。黃導還說:“十二五時期,我國鋼鐵工業節能減排、環境和保護工作將面對低碳經濟及更嚴格的污染物標準等新形勢、新壓力,由單一技術、單一工序節能減排技術向系統集成優化轉變,力爭在重點技術領域有所突破。”
互動答疑環節的各專家領導
精彩的技術報告環節結束后,會議進入了熱烈的專家互動答疑環節。臺上的七位專家以一句話總結了本次余熱發電峰會,并就余熱發電行業的發展進行展望:
互動答疑環節專家合影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發展與科技環保部副主任兼節能環保處處長黃導:“加強集成優化創新合作,使余熱發電市場好看又好吃。”
中國水泥協會副會長曾學敏:“十二五的開局之年,新的亮點和看點。希望余熱發電拓展到更多的行業,拓展的國際上,祝明天的余熱發電做的更好,盛況更大。”
中材節能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胡也明:“希望余熱發電與水泥生產要結合好。早日看到卡琳娜循環的實際運用效果。”
上海盛合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總裁張高佐:“全力以赴,把余熱發電發展成為好看又叫座的技術。”
新臺泥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貴州)總經理何云峰:“一起為低碳努力。”
華潤水泥控股有限公司運營部電氣副總工洪光海:“把中國余熱發電技術發展成為世界的標桿。”
南方水泥有限公司總工陳幼榮:“使余熱發電技術進一步為水泥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做出貢獻。”
中材節能之夜晚宴
第七屆余熱發電峰會在“中材節能之夜”為主題的晚宴中,圓滿成功地落下了帷幕。
(中國水泥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編輯:lujj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