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水泥行業必須跳出越抑制越過剩的怪圈
近日關于如何解決水泥產能過剩的文章不少。水泥行業屬嚴重產能過剩的行業,更引起了各界的關注。業內對于水泥行業在每次抑制重復建設中都是“運動員”也是記憶猶新,感慨萬分。
新建水泥生產線項目歷來都是要由政府部門審批的。在計劃經濟時期,年產量20萬噸水泥的生產線就達到了中型規模,須上報國家計委審批。2004年國務院下發《關于投資體制改革的決定》國發(2004)20號文件,規定水泥除禁止類項目外,由省級政府投資主管部門核準。新建水泥項目由國家審批改由省核準。由于基本建設與技術改造由投資主管部門與工業主管部門分別管理的歷史原因,加上技術改造項目“變臉”,技術改造項目也成了新建項目的主力軍,在一些地方甚至占了一大壁江山。
按照國發〔2009〕38號文件要求及國家發改委通知,2009年9月30日前尚未投產的在建項目、已核準未開工項目,一律不得開工建設。確有必要建設的項目,須經發改委組織論證和核準。對所有擬建的水泥項目各省、區、市一律不得核準或備案。須按投資管理規定和程序,由各省、區、市投資主管部門報(國家)發改委論證和核準。
2010年工信部頒發了《水泥行業準入條件》文件,文件自2011年1月1日起實施。文件明確“新建或改擴建水泥(熟料)生產項目必須符合相關準入條件。對不符合準入條件的項目,投資和工業主管部門不得核準”。在準入條件中最引人醒目的一條則是“對新型干法水泥熟料年產能超過人均900公斤的省份,原則上應停止核準新建擴大水泥(熟料)產能生產線項目”。
有關文件還有一大堆,《經濟參考報》就曾刊出題為“水泥行業10年38個文件搞不掂產能過剩 地方保護阻礙兼并重組”的文章。
協會對抑制水泥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似乎在面上做得也很給力,早在去年5月向行業內發出了《堅決遏制水泥新增產能加快水泥轉型升級的倡議書》。提出了四項呼吁:
呼吁全社會、全行業對一些地方政府和水泥企業違規建設新生產線的行為進行披露,要求政府部門對違規建設生產線進行清理和公示;
呼吁全行業共同監督和揭發新建水泥生產線的違規行為;
呼吁各級行業協會將本地區新建水泥生產線的行為在媒體揭露與公示;從現在起所有的建材媒體不再正面報道新線建設情況,而要揭露其違規行為;
呼吁各級領導和行業協會領導不再出席新建線的慶典活動。
披露也好,揭露也罷,沒有看到多少,清理也有點“爛尾”,公示更是浮云。得到響應的就剩下行業協會領導不再出席新建線的慶典活動這條似貫徹得不錯,還有就是部分建材媒體如《中國建材報》做到了不再正面報道新線建設情況,以至次年初協會公布上一年內新增了百位數的生產線時,總會讓人產生怎么一下子“崩”出了這么多生產線的感覺,有點不可思議似的。
李克強總理在國務院機構職能轉變動員電視電話會議上的講話(2013年5月13日)中就清楚表達了,像鋼鐵、水泥等行業上項目都是需要審批的,而多年來恰恰沒有管住管好,以致造成產能嚴重過剩。李總理接著指出,相比之下,家電、服裝等行業早已走上市場化軌道,不用政府審批,靠市場優勝劣汰,沒有嚴重的產能過剩問題。這說明,該審批的審批不嚴格、執行不到位的,費力辦了事而又事與愿違,還不如已放給市場的。這確實值得我們深思、反思。履行審批職權就要把責任擔起來,本行業的事情一定要摸清摸透,出了問題要敢于碰硬,該報告的要及時報告,把確需審批的事項管住管好。
管住管好重在“管”。多年來,主管部門沒有管住管好。體現在審批不嚴格、執行不到位。審批職權有了,相應的責任卻沒有擔起來。
李總理在職能轉變中提到,放和管是兩個輪子,只有兩個輪子都做圓了,車才能跑起來。大量減少行政審批后,政府管理要由事前審批更多地轉為事中事后監管,實行“寬進嚴管”。加強事中事后監管,發現問題就必須叫停、處罰,這往往要得罪人,甚至要做“惡人”,比事前審批難得多。工作方式也不一樣,事前審批是別人找上門,事后監管則是自己要下去,到現場了解情況,實施監管。
在對水泥新項目的管理上,主管部門事前、事中、事后管理都沒有做好,更不要說叫停、處罰、做“惡人”。
李總理還提到,現在經常有這樣的情況,一個項目,可以批給張三,也可以批給李四;可以早批,也可以晚批;可以多批,也可以少批。這種自由裁量的隨意性,不利于建設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影響了市場主體對未來發展的預期,也容易滋生腐敗。解決這個問題,要提高規劃布局和標準制定的水平,這才能真正考驗我們的行政能力。還要從體制上加以保證,再造行政流程,完善審批制度,建立標準明確、程序嚴密、運作規范、制約有效、權責分明的管理制度。
水泥項目是大量消耗自然礦產資源和能源的產業,對環境影響程度也較大的項目,主管部門對水泥項目的建設實施管理有其必要性。現在是主管部門應根據國務院要求,再造行政流程,完善審批制度,建立標準明確、程序嚴密、運作規范、制約有效、權責分明的管理制度。
在再造行政流程之前,主管部門更要認真調查清楚水泥行業多年來這么多新項目是怎么“修煉”成的或“繞道”成的,過剩是怎樣一層層堆砌起來的。只有這樣,才能完成堅決遏制產能嚴重過剩行業盲目擴張的硬任務,才能防止出現“費力辦了事,又不符合發展要求,還影響政府形象”的“窘”事。
還應該值得關注的是李總理在講話中提到,注意發揮和落實行業協會的作用與責任。在堅決遏制產能嚴重過剩任務中,行業協會也應跳出過去的思維模式,協會上近政府,下貼企業,在行業健康發展上是最有話語權的。要積極協助主管部門分析總結,建立管理制度,使水泥行業真正跳出越抑制越過剩的怪圈。
編輯:許玉婷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