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戶口不成問題什么在影響就業
“本科班有43個人,出國4個,保研4個,考研3個,已經簽了三方協議的有11個,其中有兩個考上公務員的,余下的已經有15個同學手里有意向,只是還在等更好的機會,畢竟簽協議只有一次,大家都比較慎重,但還是有幾個同學沒有一點兒消息。”孫曉榮是北京工商大學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學生工作負責人,作為一名班主任,她既帶碩士研究生,又帶本科生。這兩個班上,60%-70%的學生是北京戶口。沒有了戶口的牽扯,在今年研究生的班級里,總共30人,目前已經簽約的有一半。
但今年的形勢還是讓孫曉榮的心里有點緊張。
在學院辦公室外面,已簽約、本周新增、本周簽約名單……2013屆學生就業情況一覽表每周都在更新。即便沒有這個表,老師和學生們心里也都懸掛著一口鐘。
研究生有去西門子這樣的外企,也有像國家電網這樣的國企。前段時間,學校開2012年就業總結大會,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性價比”排名第一。由于帶的學生優秀,就業情況一直不錯,孫曉榮還獲過學校的就業貢獻獎,但今年是她感覺學生就業壓力最大的一年。“前兩年人家都說金融危機,但一直到2011年,學生就業形勢一直不用發愁,去年有滑坡,但也不至于像今年這么難。”好多學生都跟她反映,“孫老師,怎么覺得今年才是真正的金融危機呀!”
孫曉榮非常熱心幫助學生就業。往年,她只要給一些熟悉的單位推薦優秀的學生,過去就能簽約。而今年,電話那頭的人都表示為難,都說至少要兩三年工作經驗的。
就業難,到底難在哪里?
孫曉榮的愛人在聯想集團工作,他常掛在嘴邊的是“缺人”。不如推薦好的學生過去?孫曉榮一提,愛人卻連連擺手,他們要有工作經驗,能直接上手的。
“這好像一個鴻溝,兩端分別是學校和用人單位,怎樣才能接軌?學校學的知識和單位的需求脫節,是不是我們理論多,動手實踐少?畢竟我們不像清華北大這樣一流的學校,人家培養研究型人才,80%能保研和出國,我們的重心還是本科生就業這塊。”
工作經驗是個大門檻。孫曉榮現在鼓勵學生大四第一學期沒課就去實習,等到找工作時,已經積累了一年的工作經驗了,“實習表現好的學生,不少都留在單位了。”孫曉榮覺得,作為一名負責任的老師,大一時就要提醒學生,畢業的簡歷上不能只有一堆課程,而專業實踐是空白。
“有些性格外向、活泛的學生,往往在大四上半學期就纏著問老師能不能給介紹實習呀?老師知不知道哪些單位要人?越是活躍的學生,你會發現,到畢業時他手里常常握著十幾二十個單位的意向等挑,這種情況是很普遍的。”對待性格內向的學生,孫曉榮甚至還想到“傳幫帶”。前幾天,她曾讓一名已經找到工作的學生帶另一名內向的同學去參加北方工業大學的校園招聘會,“向一個公司投了簡歷,同學從旁邊協助幫腔幾句,公司很快就接收了他。”
“就業一定是和你的付出成正比的,下靠兩條腿,上靠一張嘴。我把這幾年我們專業招聘成功的單位列了個單子發給學生們,讓他們有目的性地找,這樣更省事兒。”
北京孩子韓明璐的經歷,也印證了孫曉榮的觀點。這個本科在她班上的姑娘,后來碩士選擇了控制工程里的計算機測控方向。目前,她已和國家計算機網絡應急技術處理協調中心北京分中心簽約:“這個單位性質是事業單位,招聘條件僅限北京生源,我覺得做技術類的女生,很適合到這樣的事業單位發展。”
讀本科時,韓明璐就一直擔任班長和學校的學生會體育部部長。她回味說,正是這些鍛煉了她與人打交道的能力。研一暑假她便開始找實習,經歷了被心儀公司拒絕的痛苦,她找準了自己的定位,也看清了自身弱點所在。邊找實習邊補充實習知識,最后她成功進入新浪網技術公司,在微博技術部從事測試開發工程師工作,經歷了兩個大項目,多個小項目。碩士期間,她發表了一篇中文核心期刊論文、一篇EI收錄國際會議論文,科研素質測評排名班級第一。
今年3月8日,她應聘面試,競爭對手有19人,大多數來自像清華、北郵、北理工這樣的211、985高校,也不乏從國外歸來的“海龜”。最終,卻是她通過了面試。
編輯:方運田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