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混凝土輸水管行業面臨的政策利好和發展中應注意的問題
抓住機遇 合理布局 創新發展
——我國混凝土輸水管行業面臨的政策利好和發展中應注意的問題
1我國目前水資源現狀及水資源需求
1.1水資源現狀-水資源匱乏,需長期跨區域調水
水資源總量:我國淡水資源總量約為2.7萬億m3,人均占有量為2240m3,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到2030年,隨著人口的增長,我國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將從現在的2240m3降至1700-1800m3,水資源短缺問題將更加突出。我國近2/3的城市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缺水問題,年缺水量大約在60億m3左右。
水資源分布:我國水資源分布“南多北少”,“夏多冬少”,空間時間分布不均,北方地區長期資源性缺水,水資源量主要集中長江流域及以南地區,而西北和華北地區部分省市人均水資源占有量低于500m3,屬于嚴重缺水。
缺水狀況:西南地區年均降水量較高,但2010年以來的西南地區的大旱投映了我國工程性缺水的現狀。近些年水利投資增速持續低于固定資產增速,旱澇災害頻發顯示水利建設歷史欠賬多。
跨區域調配水具有長期性:區域結構性缺水現象將長期存在,以解決生產生活用水為目的的跨區域、跨流域調配水工程將普遍而持續的開展。
1.2水資源需求-城市化進程推進,水需求增加
城鎮化:我國城市化進程正逐年加速推進,目前正處于高速發展期。據預測,我國城市化率到2015年達到52%左右,到2030年達到65%左右,到2050年隨著我國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城市化率將達到70%~80%。據統計:過去25年,全國城市化水平每提高1%,需新增城市用水17億立方米;未來15年,城市化水平每提高1%,需新增城市用水量32億立方米。
農業用水:我國農業用水占全國總用水量的一半以上,總用水量約為4000億立方米。
2、國家水利改革與發展中長期政策
2.1 中央《關于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決定》
2010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以中發〔2011〕1號文件印發了《關于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決定》,明確提出了水利改革發展的指導思想和主要原則,全面部署了今后10年水利改革發展的目標任務和政策舉措。該文件首次將水利改革發展的戰略定位確定為關系國家安全的戰略高度,要求未來10年在資金投入方面要達到4萬億元,并明確了資金保障措施:各級財政對水利投入的總量和增幅要有明顯提高,大幅度增加中央和地方財政專項水利資金,從土地出讓收益中提取10%(約700億元左右)用于農田水利建設。依靠金融支持,并廣泛吸取社會資金投資水利。
2.2 中央召開了水利工作會議
2011年7月,中央召開了水利工作會議,這是建國以來第一次以中共中央名義召開的水利工作會議,對貫徹落實2011年中央1號文件進行了全面部署,提出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主要目標是力爭通過5年到10年的努力,從根本上扭轉水利建設明顯滯后的局面。到2020年,基本建成防洪抗旱減災體系、水資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體系、水資源保護和河湖健康保障體系。為從根本上扭轉水利建設明顯滯后的局面,推進水利跨越式發展,投入是關鍵。中央水利工作會議對建立水利投入穩定增長機制進行了全面部署,明確提出今后10年全社會對水利的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
2.3 水利發展規劃
2012年6月,《水利發展規劃(2011年~2015年)》正式發布,為我國“十二五”及今后一個時期的水利建設工作明確了發展思路,確定了目標任務和建設重點,是指導水利改革發展的重要依據。在該《規劃》中,明確提出了“十二五”期間水利發展的主要目標為:到2015年,基本建成大江大河綜合防洪減災體系,基本完成重點中小河流重要河段治理,全面完成水庫除險加固任務,基本建立山洪地質災害重點防治區監測預報預警體系;全面解決2.98億農村人口和11.4萬所農村學校的飲水安全問題,水利工程新增年供水能力400億立方米,新增農田有效灌溉面積4000萬畝;初步建成有利于水利科學發展的制度體系。同時,該《規劃》還確定了四項主要任務:一是突出加強農田水利建設。加強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節水改造、大型灌溉排水泵站更新改造和小型農田水利建設。二是著力加強防洪薄弱環節建設。繼續推進大江大河大湖治理,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強化山洪地質災害防御和防洪工程措施。三是大力提高城鄉供水保障能力。加強水資源配置和重點水源工程建設,增強城鎮供水保障能力,加快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開發利用非常規水源。四是加快構建水生態安全保障體系。加強飲用水水源地、地下水保護與河湖生態修復,加大重點地區水土流失治理,有序發展小水電。此外,該《規劃》還要求發揮政府在水利建設中的主導作用,把水利作為公共財政的重點領域,建立水利投入穩定增長機制,大幅增加水利建設投資;進一步合理界定中央與地方、政府與市場的水利建設事權和支出責任,建立財權及財力與事權相匹配的公共財政體制,保障各項重點水利工程建設投資需求及前期工作經費。
[Page]3、混凝土輸水管行業面臨的機遇與發展趨勢分析
3.1用水增量需求
城鎮供水:根據《城市供水行業2010年技術進步發展規劃及2020年遠景目標》預測,2010年~2020年,我國每年城市建設中預計新鋪設各種管網長度約為10000km。
農業用水:農業是用水大戶,節水應先行: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生產是保障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穩定的關鍵基礎。農業用水量占全國總用水量的一半以上。每噸糧食用水700噸左右,節水空間較大,“十二五”期間,我國將新增大力發展節水型農業。把節水灌溉作為發展現代農業的一項根本性措施和重大戰略來抓,因地制宜大力推廣渠道防滲、管道輸水、微灌、滴灌、噴灌等節水灌溉技術。推動農業節水增效技術的綜合集成和規模化、產業化發展,優先推進水資源短缺地區、生態脆弱地區和糧食主產區農業高效節水工程建設,爭取5 年內新增高效節水灌溉面積5000 萬畝,隨著新農村建設中節水灌溉和節水技術的大發展,將為農業管道輸水市場營造優良的發展機遇。
3.2 國家與地方的水利規劃和投資
2011年全國水利建設投資再創新高,共落實資金3452億元。中央水利投資1141億元,首次突破千億元大關;中央財政水利專項資金大幅度增加,落實資金459億元,較上年增長71.2%;地方水利投資規模達到2311億元; 2012年全國水利建設投資4303億元,中中央投資達1623億元。2011年和2012年兩年投資總量超過“十一五”水利投資總規模7040億元。
部分地區關于水資源與調水建設的規劃:
青海?。杭哟笏Y金投入力度,推進區域河道綜合治理工程建設,確保農田水利設施造福于民。針對青海省干旱缺水等種種實際,青海省水利部門認真謀劃“十二五”水利工作,確定了重點水利工程、民生水利工程、防洪體系工程、水保生態工程、水利管理工程、推進行業能力工程等六大工程。在重點水利工程建設方面,將全面建成調水總干渠、石頭峽水利樞紐、湟水北干一期、二期工程和李家峽、公伯峽、拉西瓦水庫灌溉工程,基本完成蓄集峽水利樞紐主體工程建設,扎毛水庫實現蓄水運行,全力推進哇沿、松多、文祖口、大華等中小型水庫建設,適時開工建設引大濟湟西干渠、積石峽水庫灌溉工程和馬什格羊、西納川等中小型水庫工程。
安徽?。簢@供水安全,強化水資源配置工程建設。下決心解決淮北地區工程性缺水問題,完成引江濟淮前期工作,爭取開工建設。 “十二五”期間,實施引江濟巢和淮水北調工程,積極推進其它區域性調水工程,力爭開工建設揚溪源等中型水庫工程。省轄市、縣城基本建立應急(備用)水源工程,提高供水保證率。高度重視雨洪資源和中水利用。建設一批規模合理、標準適度的抗旱應急水源工程。推進淮北地區機電井建設,有效提高抗旱能力。
福建?。喝鎸嵤┧Y源配置工程建設。抓緊編制閩江北水南調工程、“五江一溪”防洪工程、海西水資源配置工程等規劃,加快黃柏溪水庫等項目前期工作進度,積極爭取國家立項。加快閩東南沿海地區供水工程和閩西北山區蓄水工程建設,推進長泰枋洋水利樞紐、交溪上白石水利樞紐等大型水利樞紐工程建設;加快廈門蓮花水庫、龍巖何家陂水庫、明溪黃沙坑水庫、安溪福潭水庫、莆田塢溪水庫、龍海九九坑水庫等蓄水工程建設;建設平潭綜合實驗區引調水、閩江北水南調、羅源灣敖江供水、漳州古雷供水等一批具有跨區域、跨流域調節功能的大中型引水調水工程,提高水資源調控水平和供水保障能力。扶持開展海水綜合利用,在平潭、東山等重點海島縣區開展海水淡化試點工程。
廣東?。杭涌焱七M水資源配置工程建設。建設一批支撐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跨流域調水引水骨干工程。到2015年前,完成珠海竹銀水源工程建設,根除咸潮對澳門、珠海供水的威脅;完成湛江鑒江供水樞紐、汕頭南澳島供水、惠來中東部引水等工程建設,解決當地供水問題;加快推進珠三角“西水東調”工程建設,保障深圳、東莞等珠三角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供水需求。逐步建立起跨流域、跨地區科學配置、高效統一的水資源配置網絡。加強應急備用水源工程建設,有條件的地區新建一批以供水、灌溉為主要功能的水庫。合理開發水能資源,加強水能資源管理。
河南省:加快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建設。繼續推進南水北調中線干線工程河南段建設,確保2013年完成主體工程建設任務,2014年汛后按期通水。加快南水北調配套工程建設步伐,確保與干線工程同步建成、同步達效。切實加大生態保護和水污染防治力度,做好丹江口庫區和干線工程兩側水土保持和水源水質保護工作。
黑龍江?。和瓿商﹣砜h抗旱灌溉引水工程建設,建設山口引水、引松補撓等2處引調水工程,爭取開工建設引呼工程等3處引調水工程。建設蘭西縣蘭西鎮供水工程、哈爾濱市西泉眼水庫供水工程、七臺河市調水工程、肇州縣引松工程、雙鴨山市引松入雙工程等5處供水工程。建設城市應急供水工程85處,增加應急供水能力5.3億立方米。
江蘇?。杭訌娝Y源配置工程建設和水生態保護。加快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建設,確保2013年全線通水。加強沿海水資源工程建設,完成泰州引江河二期、泰東河拓浚等工程,抓緊建設區域內部供水工程及平原調蓄水庫,保證沿海開發水資源供給。
遼寧省:加強水資源配置工程建設。到2015年完成三灣、錦凌、青山、猴山、關山二、大雅河、三道灣等水利樞紐工程;加快建成大伙房水庫輸水受水地區配套管網及應急入連工程;建成遼西北供水、長??h跨海引水、觀音閣水庫輸水等6項輸配水工程。年均調配生態用水10億立方米以上。
江蘇省:繼續實施丘陵地區水源工程建設,改善生產生活條件。深入推進太湖水環境綜合治理。積極推進南水北調、江水東引、引江濟太三大跨流域調水工程的清水通道建設。
[Page]
山東省:加快山東水網建設。加快推進南水北調、膠東調水干線工程及配套工程建設,適時啟動膠東調水南線工程,強化長江水、黃河水、當地水聯合調 度、優化配置。加快區域水系連通工程建設,完善區域水網。實施沂河、沭河、泗河、大汶河等雨洪水資源利用工程,加快山丘區河道攔蓄工程建設。大力推進污水 處理回用,沿海地區積極開展海水淡化和綜合利用,高度重視礦坑水、微咸水利用,有效緩解水資源緊缺狀況。
陜西?。杭涌焱七M引漢濟渭這一基礎性、全局性、戰略性重大水資源配置工程建設,力爭“十二五”末建成三河口水庫和秦嶺隧洞主體工程,到2020年全面建成發揮效益。盡快建成引紅濟石調水、陜甘寧鹽環定揚黃續建工程。
浙江省:圍繞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和重大戰略布局,合理開發、調配水資源。深入實施“水資源保障百億工程”,“十二五”時期建成合溪水庫、欽寸水庫、蕭山引水樞紐、舟山大陸引水二期等水源和引調水工程,開工建設朱溪水庫、好溪水利樞紐、舟山大陸引水三期等工程。構建浙北、浙中地區水庫群聯合供水、臺州“北水南調”等區域水源聯網聯調的工程格局,加強跨地區、跨流域引調水工程的管理。
河北?。核Y源開發利用。加快南水北調配套、引黃工程建設步伐,加強重要水源工程和河湖水系連通工程建設,大力開發利用非常規水源,加強雨水集蓄利用、再生水回用和海水等非常規水源工程建設。全省新增供水能力42.8億立方米,其中新增城市供水能力20億立方米左右。
3.3 混凝土輸水管(PCCP)的發展中要面對的問題
(1)行業集中度較低,大企業要發揮作用
我國從上世紀80年代起,蘇州混凝土水泥制品研究院與有關企業合作制作小口徑預應力鋼筒混凝土管(PCCP),自1989年我國從美國引進技術后開始生產大口徑PCCP, 從那時開始,我國生產使用已經有24年歷史,經過我國科研人員的共同努力,特別是經過南水北調北京段工程和各地區區域調水工程的實踐,目前我國PCCP管生產裝備已基本實現國產化,制造工藝技術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配件水平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PCCP產品形體越來越大,內徑3米以上的超大口徑PCCP管道的設計、制造水平大幅提升。
PCCP良好的應用得到了市場的普遍認可,帶動了一批設備制造企業、管道制造企業的快速發展。繼2008年新疆國統股份上市成功后,2010年、2011年和2012年分別有寧夏青龍管業、浙江巨龍管業和山東龍泉股份上市成功,進一步推動了行業與資本市場的融合,加快混凝土制品行業的創新能力和擴大了行業規模。到2012年年末,全國約有70多家生產企業,100多條生產線。2012年PCCP產量達1400千米;產值100多億元;除去季節性因素等,行業前5家平均產能利用率約90%。當然,目前行業里一些企業規模偏小,企業技術人員缺乏,解決關鍵性技術問題的能力還欠缺,需要大企業發揮自身優勢,進一步加大行業集中度。
(2)產品質量要求高,節能環保力度加大,企業布局要合理
“十二五”期間,國家明確提出,傳統產業要升級轉型、節能減排,創新發展。為滿足工程建設的需求,對工業產品質量也提出了更高要求。PCCP行業要在競爭中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首先是樹立質量意識,打造產品質量品牌。另外,在產業布局上要充分調研和嚴密部署。目前,PCCP生產制造企業布局大都在區域調水集中的地區,這主要是因為PCCP自重大,在工程附近建設生產廠,運輸方便,物流成本低,但也要考慮工程完成后,工廠所占場地的生態恢復問題,如占用耕地或林地的要復墾。
(3)人才培養企業技術研發的基礎和產業升級的關鍵
經過20多年的發展,我國PCCP行業培養了一批優秀的技術和管理人才,為企業的發展和行業的進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近年來,特別是“十二五”以來,隨著我國水利建設的發展,對PCCP的需求在不斷增多,企業的技術人員特別是熟練的產業工人非常缺乏,企業間為了招標和工程需要,人才競爭出現了無序化的狀態,一些新進入這個行業的企業甚至是國有企業更是不惜重金從民營企業挖技術研發人員和熟練工人,造成民營企業人才培養難留住更難的局面。因此,行業企業間必須達到共識,共同下力氣培養行業企業所需的人才,尤以高級技師為重點,在關鍵崗位開展職工技能集訓,通過開展崗位練兵和生產技術難題攻關,選送高技能人才到職業技術院校脫產學習等措施,著力培養一批主導產業領域緊缺的高技能人才隊伍。
總的來說,我國水資源的狀況和國家對水利建設的投入為混凝土輸水管行業帶來了發展機遇,特別是未來的10多年來,在我國長距離、大工壓和大流量調水工程中得到廣泛應用的預應力鋼筒混凝土管(PCCP管)迎來了好的發展前景。
編輯:紀海波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