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別拖后腿自覺跟緊大氣污染防治行動
《中國水泥網》轉載了《人民日報》題為“山西將出臺‘大氣污染防治五年行動計劃’”的消息,在山西省《行動計劃》中將把PM2.5作為約束性考核指標。
在這條消息中還報道了,在日前召開的山西省環保工作部署會議上,省環保廳有關負責人表示要堅決做到:不讓一個不符合產業政策的項目進入環評審批程序、不讓一個環保驗收不合格項目投入生產、不讓一個違法排污企業脫離環境監管。省環保廳提出的堅決做到“三不讓”把項目的全過程監管都覆蓋了。
“第一個不讓”從項目源頭進行控制,不符合產業政策的項目進不了環評程序。“第二個不讓”則是項目須經環保驗收合格后才可投入生產。“第三個不讓”是在項目投產后,對其環保設施同時運行進行監管,確保不發生企業脫離監管違法排污的行為。
這“三不讓”在大氣污染防治中缺一不可,而在當前華北地區大氣污染治理嚴峻形勢下,對新項目的控制更顯重要。報道中稱,山西將嚴控總量指標,落實建設項目主要污染物總量指標前置審核,對重點行業和重點區域實施1:1.5或1:2高比例置換。對環境質量超過環境功能區劃標準的地區,不得審批增加污染物排放量的排污項目。
據本網報道,目前山西水泥產能(含立窯)已接近1億噸,而實際水泥需求僅5000-6000萬噸,產能過剩問題凸顯。對此,山西省環保廳表示,到2015年,全省水泥產能總量控制在8500萬噸左右,逐步形成晉北、晉中、晉東南、晉南、晉西北五大產業集群。“十二五”期間,大同、朔州、長治、晉城等四地市原則上不再布局新建水泥熟料生產線項目。到2015年,預計淘汰水泥產能3300多萬噸。(威頓水泥支俊秉:大腕入晉加劇水泥市場競爭《中國水泥網》)由此看來,省對建水泥新線污染量指標實施1:1.5或1:2高比例置換是理所當然的。2012年山西省水泥行業關停淘汰2310萬噸,完成目標任務的105%。最近山西省下達2013年水泥落后產能淘汰350萬噸目標。從計劃淘汰量看,“十二五”后3年淘汰量還有1000萬噸,如按1:2高比例置換污染量的話,新線產能也就500萬噸,約合2條半5000t/d生產線。
可以印證的事例是今年2月一則消息。山西省13家電力企業因未完成2012年度脫硝工程建設任務,未通過污染減排考核,被山西省環保廳停止受理其除改善環境項目以外的新改擴建項目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指標申請和環評審批。并由山西省經信委根據電網平衡情況,壓減其發電量計劃。(未完成2012年脫硝任務 山西停止13家電企環評審批《中國環境報》)這13家企業中就有國電、大唐國際、華能等所屬企業。
上月《中國水泥網》轉載了《山西網》題為“山西即將對10家水泥企業實施脫硝工程建設驗收”的消息。消息稱,山西省環保廳即將對第一批水泥行業實施脫硝工程建設進行驗收,首次納入驗收是太原金圓水泥有限公司、大同冀東水泥有限責任公司、朔州金圓水泥有山西吉港冠宇水泥有限公司、山西華潤福龍水泥有限公司、山西亞美建筑工程材料有限公司晉城市維高水泥制造有限公司、陵川金隅水泥有限公司、山西中條山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冀東海天水泥聞喜有限責任公司10家水泥企業。要求所在市認真組織,確保完成省政府目標責任考核工作任務第一批水泥行業脫硝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計劃表。山西省環保廳同時下達2013年度水泥行業脫硝企業名單,對尚未開展脫硝工作的19家水泥企業下達2013年脫硝任務,要求各級環保部門要加大監督檢查力度,督促名單中相關水泥企業抓好落實,確保2013年底前完成各項工程任務。
從山西省對未按時完成脫硝工程建設任務電力企業采取嚴厲措施看,如果這29家水泥企業不能按計劃完成脫硝項目建設的,也將會受到制裁。水泥企業必須按省環保部門計劃,確保到時完成脫硝項目。如果到時相應的脫硝環保設施跟不上,省環保部門完全可能比照“不讓一個環保驗收不合格項目投入生產”的原則,采取限產直至停產整改等措施。
目前省環保部門也正加快全省PM2.5監測能力建設。企業建了脫硝設施,必須與主生產線同時運行。作為環保部門就需加強對企業脫硝設施的監測和管理,不讓企業脫離監管違法排污。去年環保部頒發的《污染源自動監控設施現場監督檢查辦法》就是為了加強對污染源自動監控設施的現場監督檢查,保障其正常運行,保證自動監控數據的真實、可靠和有效。也只有這樣,才能防止企業脫離監管違法排污的行為發生。當把PM2.5作為約束性考核指標后,各地對企業工業生產中排放NOX的監管勢必會嚴厲。
山西省環保廳提出的堅決做到“三不讓”(不讓一個不符合產業政策的項目進入環評審批程序、不讓一個環保驗收不合格項目投入生產、不讓一個違法排污企業脫離環境監管)對大氣污染防治會有實際效用。水泥企業應認真體會其精神,切實按地方大氣污染治理計劃,做好本份工作,萬不要因為拖了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后腿,似部分電力企業一樣而遭到嚴厲懲罰。
編輯:許玉婷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