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省份延續較快增速,投資拉動為發展主力
近日,各地方一季度經濟運行成績單陸續公布。不同于全國宏觀經濟表現難及市場預期,國內生產總值GDP僅交出118855億元,同比增長7.7%的成績,地方數據表現可謂喜憂參半。
截至記者截稿前,中部省份中除河南外,山西、湖北、湖南、江西、安徽五省依舊延續較快增長速度,GDP增速普遍高于全國及東部地區增長水平。
就此,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的專家認為,雖然為盡快實現轉型升級,國家主動調低經濟預期目標,但受到城鎮化推進和發展階段決定,投資拉動仍是中部經濟發展主力。
內需持續發力 出口逐漸回暖
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以來,歐美等國際市場受到較大沖擊,迫使我國原本更多依賴外需發展的經濟發展模式必須謀求轉變。國家迅速出臺四萬億經濟刺激政策,旨在帶動國內需求釋放,尋求新的經濟發展著力點。
5年來,得益于刺激政策帶動,承載超過全國21%人口規模的中部六省,緊抓中部崛起規劃帶來的重大發展機遇,主動承接東部產業轉移,以擴大內需為主導的投資、消費表現持續強勁,同時,受歐美寬松貨幣政策影響,外貿形勢也日漸回暖。
在國家主動調低全年GDP增長目標預期之際,中部地區經濟運行延續近年來的強勁表現。今年一季度,山西、湖北、湖南、江西、安徽五省GDP總值分別實現2610.1億元、4699.47億元、4648.8億元、2712.3億元、3652.4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9.5%、9.7%、10.1%、10.3%、11.2%。可見,相較于東部地區GDP同比增速普遍維持在7%—8%之間的表現,中部省份經濟漲勢可謂優異。
從中部各省統計局對一季度各自經濟運行的表述不難發現,內需持續發力是各省經濟運行的共同特點,其中,投資勢頭強勁成為中部地區最大亮點。今年一季度,山西、湖北、湖南、江西、安徽五省投資同比增速遠優于消費和出口表現,除山西同比實現增長16.8%以外,其余四省分別實現27.9%、27%、24.2%、22.7%的較高增長表現。
“從一季度投資表現看,中西部地區增長均超過24%,而東部地區增長僅為19.4%,這就意味著投資不僅是帶動中西部地區經濟較快增長的主要動力,也是支撐全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 國家發改委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國土規劃研究室副主任黃征學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受城鎮化推進和發展階段決定,投資拉動仍是中部經濟發展主力。
對于統計顯示的山西、江西、安徽三省一季度出口同比增速分別實現41.9%、92.4%、98.1%的數據表現,黃征學認為,除國際市場對煤炭、稀土等資源型產品需求回升外,其對光伏、多晶硅等新興產品需求回升也帶動江西、安徽等出口形勢好轉。
中部城市群搭乘城鎮化順風車
實際上,城市群建設與中部崛起戰略一樣,早被中部六省視為尋求崛起道路的重要載體和途徑,河南、山西、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六省也分別在各自省域內形成了中原城市群、太原城市群、武漢城市群、長株潭城市群、鄱陽湖城市群、皖江城市帶等六大中部城市群。
在黃征學看來,不同于東部地區的環渤海、長三角及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中部省份各自依托城市群尋求發展,至今并未形成集中抱團式的發展模式,即六大城市群內部還面臨著如中心城市輻射帶動力不強、城市自身基礎設施建設不足等問題。他認為,這也為中部省份投資增長提供了方向和機會。
“比如市政設施、街道、高速公路、地鐵等公共設施都將成為中部地區當前重要的投資項目。”黃征學說,隨著城市設施發展不斷完善,各大城市群還會利用產業合作、物流等利好條件,尋求城市群體的融合發展,如中部地區承載建設我國重要交通樞紐的功能,勢必會為中部六省吸引投資形成利好。
據記者了解,不同于幾年前中部省份各自依托省域內城市群單獨發展、各自為政的發展態勢,中部省份已然認識到了抱團發展的重要性。今年4月初,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四省聯合舉辦“長江中游城市群”主題活動舉行,對外傳遞了中部省份抱團發展的積極信號。
長江中游城市群由湖南環長株潭城市群、湖北武漢城市群、江西環鄱陽湖生態城市群、安徽江淮城市群連為一體,通過整體規劃和集約發展,將形成跨省城經濟高度一體化的城市群。輿論普遍認為,中原城市群或將成為中部尋求真正崛起的重要增長極。
對此,黃征學強調,在國家確定新一輪城鎮化發展的全新戰略機遇面前,中部省份完全可以搭乘城鎮化政策的順風車,積極推進城鄉統籌,在確保落實城市基礎設施投資的同時,推進農民市民化,并最終促進消費在中部經濟運行中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
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山西、湖北、湖南、江西、安徽五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表現驚人一致,同比增速分別為13.1%、13%、13%、13%和13.5%。“消費一如既往地穩定增長表現證明中部省份正在積極推進城鎮居民收入的增長。”黃征學說。
編輯:方運田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