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湖北水泥工業市場機遇預測:整體好于去年
2012年,受宏觀經濟持續走低、固定資產投資放緩、房地產調控的大環境下,湖北省水泥工業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主要表現為經濟規模增速趨穩,水泥、熟料產量雙雙再創新高,經濟效益走勢平穩, 水泥產能集中度進一步提高。
2013年是機遇與風險并存的一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承前啟后的關鍵一年,是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的重要一年。
(一)政策利多
中央經濟工作會明確了2013年的經濟工作的主要任務:
一是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要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一戰略基點,培育一批拉動力強的消費增長點,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基礎作用,發揮好投資對經濟增長的關鍵作用。要增加并引導好民間投資,同時在打基礎、利長遠、惠民生、又不會造成重復建設的基礎設施領域加大公共投資力度。
二是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充分發揮逆周期調節和推動結構調整的作用。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要結合稅制改革完善結構性減稅政策。要繼續堅持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不動搖。
三是要夯實農業基礎,保障農產品供給。要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嚴格保護耕地,大興農田水利,加強科技服務,不斷提升農業物質技術裝備水平。要在堅持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基礎上,創新農業經營體制,加快發展現代農業。
四是要加快調整產業結構,提高產業整體素質。要加強對各個產能過剩行業發展趨勢的預測,制定有針對性的調整和化解方案。要著力增強創新驅動發展新動力,注重發揮企業家才能,加快科技創新,加強產品創新、品牌創新、產業組織創新、商業模式創新。
五是要積極穩妥的推進城鎮化,著力提高城鎮化質量。城鎮化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歷史任務,也是擴大內需的最大潛力所在,要圍繞提高城鎮化質量,因勢利導、趨利避害,積極引導城鎮化健康發展。要把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作為重要任務抓實抓好。
(二)市場機遇
一是湖北省《政府工作報告》(2013年)中提出,堅定不移擴大內需,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凈增3 000億元以上。重點推進100項城市基礎性功能性重大項目建設。力爭全年轉移農民工60萬人以上。
二是武漢城建計劃投資規模為713.47億,開工6條地鐵、楊泗港長江大橋,還將正式啟動園博園建設。今年武漢市將是歷史上投資額度最高、建設項目最多的年份。
為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和國際化大都市,近三年來,武漢市城建投資總額已接近2 039億元人民幣,相當于興建一個三峽工程。前年588億元、去年660億元,今年再增50多個億,武漢已步入城市建設的高峰期,前瞻性的規劃設計,大手筆的城建投資,構筑起一個全新的城市建設格局。這些項目的實施將拉動湖北省水泥市場。
(三) 水泥行業兼并重組將成為主旋律
自去年湖北省華新、葛洲壩兩大水泥企業的兼并重組之后,省水泥產能集中度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2012年12月4日,中國建材集團與安徽海螺集團簽訂戰略合作,可以說是中國兩大企業集團對市場已基本形成共識,對行業來說是重大利好。湖北省地處長江中下游,九省通衢,交通便利,這兩大集團的簽訂戰略合作,給湖北省及周邊省市的水泥企業行業自律和市場有序競爭注入了正能量。
(四)環境壓力推動節能減排工作
2013年,水泥行業面臨產能過剩和環境保護等雙重壓力。特別是近期嚴重霧霾天氣,國家有關部門將對鋼鐵、 水泥 、電力等行業采取控制排放。目前防治霧霾天氣,最直截的方法就是拉閘限電、停產關門,河北省環保部門已開始行動。這項措施的執行力度,將取決于霧霾天氣的嚴重程度。因而,2013年環境壓力將進一步推動水泥行業節能減排,也將影響水泥價格市場的變化。
總之,201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湖北省第十次黨代會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承前啟后的關鍵之年,是新一屆政府各項工作的起始之年。堅信2013年水泥行業是一個充滿機遇和挑戰的一年,是一個充滿希望并好于去年的一年。
編輯:許玉婷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