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企分開后鐵路建設加速前進 基建投資有保障
從3月17日中國鐵路總公司正式掛牌起,經歷64個春秋的鐵道部,正式被寫進了歷史。一個多月以來,中國鐵路正在政企分開的道路上穩步前行。
鐵路事關國計民生,牽一發而動全身。那么,此次改革,將會給鐵路的基本建設帶來怎樣的影響?
基建投資有保障
“鐵路改革后實行政企分開,對2013年鐵路建設投資計劃不會有影響,從長遠來說,更會促進鐵路建設。”中國鐵建董事會秘書余興喜說。
據統計,今年一季度,全國鐵路完成基本建設投資545.1億元,同比增加119.2億元,增幅28%。
余興喜表示,中國鐵路總公司成立后,鐵路建設繼續保持了加快推進的良好態勢,今年將有多條客運專線開通運營。改革之后的投資規模和建設規模,完全可以保證鐵路建設的繼續推進。
據了解,目前南京—杭州(寧杭)、杭州—寧波(杭甬)、天津—秦皇島、盤錦—營口等客運專線,及向塘—莆田鐵路已經進行開通前的驗收和調試工作。其中,寧杭、杭甬高鐵正在開展聯調聯試,預計今年暑期開通。而1.6萬公里的“四縱四橫”客運專線以及4000多公里的連接線基本上也已經開工建設。
融資渠道多元化
回顧世界鐵路188年的發展歷程,從壟斷到競爭,是歷史潮流。上世紀90年代末,日本鐵路實現客貨分離,完成股份制改造;2000年,歐洲鐵路聯盟各國已實現“網運分離”。這些改革,都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今天,中國鐵路的市場化改革,同樣是大勢所趨。
《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的主要起草者,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王峰表示:“政企分開后,將會把企業部分做成獨立的企業法人,自負盈虧,自擔風險,資金籌措的渠道就可以多元化。”
對此,北京交通大學交通運輸學院教授紀嘉倫稱,過去,國家強調吸引社會、民間資本投資鐵路,但效果不好,很大原因是因為政企合一難以與市場化軌道接軌。現在鐵道部政企分離后,在市場化機制下,社會資金進入門檻降低,加大了對社會資金的吸引力,不僅有利于改善鐵路建設融資困難的問題,也將使鐵路資源更加合理的配置,鐵路運營情況和盈利能力都有望好轉。
“鐵路系統的市場化改革,將消除影響民間資本投資鐵路的因素。有利于民間資本投資鐵路,使鐵路建設資金來源步入良性循環軌道。”余興喜說,如果理順價格等各方面的關系,大部分鐵路項目會有很好的投資回報,民間資金投資鐵路前景光明。
綜合運輸更高效
鐵路是國民經濟大動脈,在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中舉足輕重。
近些年,鐵路實現了跨越式發展,但也存在一些突出問題,鐵路建設與其他交通運輸方式銜接不暢,便是其一。著名經濟學家、財經金融評論家余豐慧稱,今年的改革將國家鐵路局劃歸到交通運輸部,交通運輸部可以統籌規劃鐵路、公路、水路、民航等各種運輸方式協調發展,加快推進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這是適應我國大交通發展格局的需要。
“根據不同的運輸方式,發揮最大的優勢,實行合理布局,該空運的空運,該靠火車運輸的靠火車,該高速的靠高速,大交通的體制下才能通盤考慮這個問題”。王峰坦言,此番對鐵道部進行改革后,將有利于加快建設綜合交通運輸體系。“鐵老大”不進來,這種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就是不科學的。現在把國家鐵路局劃歸到交通運輸部,它的意義在于提高綜合運輸效率、效能,發揮各種交通運輸方式的組合優勢,來提高效益,降低成本。
據國家鐵路局人士介紹:預計到2015年,全國鐵路營業里程將達到12萬公里左右,其中新建高速鐵路1.8萬公里左右,以高速鐵路為骨架的快速鐵路網將達到4萬公里以上,覆蓋省會及50萬人口以上城市;西部地區鐵路網骨架基本形成,鐵路營業里程達到4.8萬公里,為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和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大支撐。
編輯:方運田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