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國際:震后重建非水泥業長期飯票
遭沽壓的板塊主要是保險行業以及受災嚴重的企業,然而災后重建題材卻利好水泥、鋼材等板塊。由于地震造成大量房屋倒塌、基礎設施損毀,在災后重建中,周邊市場水泥需求增大,同時刺激價格上漲。在香港上市的國內水泥公司當中,在西南和華中地區擁有較大產能的公司僅有兩家,年產水泥均達到百萬噸級。短期來看,相關水泥公司會逆市造好,長期走勢則仍取決于新農村建設的需求。
汶川地區震后重建的建筑物抗震性大大提升,這次雅安市區就未受到嚴重損毀,受損嚴重的都是縣鎮地區的房屋。相關部門必須嚴格監控災后重建的施工質量,提升廣大農村地區基礎設施的抗震性,災后重建工作也需要與新型城鎮化、新農村建設結合起來,打造新型農村社區。大量道路、水利以及學校和醫院等配套工程的展開,亦會推動水泥行業的發展。
短期利好難阻利潤下滑
即使有短期利好,水泥行業的供需形勢還是未能根本改變,就已公布的一季度業績情況來看,各個企業的利潤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淘汰落后產能會使得成本上升,如果在優質水泥產品方面沒有突破,部分公司可能會出現虧損。而轉型較好的公司依然會有不錯的利潤,即便企業的毛利率會受到影響,整體銷售依然能保持穩步增長。災后重建概念是短期的,整個水泥行業的升級換代,兼并重組才是長期的著眼點。
編輯:周利群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