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產一定會增加污染物總量、能耗總量和碳排放總量嗎?
最近,業內關于水泥生產線超產的問題爭論很多,不少人認為水泥生產線應該嚴格按照批復產能生產。對此,個人簡單談談自己的看法。
反對超產的觀點核心集中在一點,即:“熟料產量是生產線運行天數和窯產的乘積,而污染物總量、能耗總量和碳排放總量與熟料產量正相關”,環評和節能審查都是基于批復產能,超產涉嫌“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審查辦法》等法律法規”。
那么超產就一定會造成污染物排放總量、能耗總量和碳排放總量的增加嗎?
水泥是資源消耗型產業,環評和節能審查限定了一個企業可以消耗的資源能源總量,這個說法也沒錯,但超產并不意味著更高的污染物排放、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相反可能是對資源的更高效利用。
在環保方面,近年來國內水泥企業不斷加大污染物治理力度,不少企業已經實現了超低排放;能耗方面,節能技術改造的推進,也大幅降低了企業熟料生產能耗。
至于碳排放總量,更與超產關系不大。水泥作為“剛性需求”的產品,不管企業生不生產,需求總量是一定的,你不生產,自然有別人生產,只要生產,基于水泥生產工藝,就一定會產生二氧化碳。
所以,個人認為,污染物總量、能耗總量、碳排放總量與熟料產量并不一定就是正相關,超產并不一定就會造成上述三項指標的增加。
相反,如果企業能夠在核定污染物總量和能耗總量范圍內,生產更多的熟料,說明企業的污染物防治水平以及能效水平更優。
注: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業內探討。
編輯:曾家明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