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孔祥忠:水泥行業并購重組將促進耐磨材料健康發展
中國水泥協會常務副會長孔祥忠日前表示,水泥企業并購重組帶來的集團化采購,對耐磨材料供貨提出了新的要求,將加速耐磨材料行業的優勝劣汰。水泥工業已經到來的低速增長過程,將為耐磨材料的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基礎,促進耐磨材料健康發展。
中國水泥協會常務副會長孔祥忠
水泥工業低速增長產能過剩問題愈發明顯
2012年下半年至今,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經濟形勢都不是很樂觀。經濟的低迷直接影響水泥行業的發展。2012年,中國水泥市場需求增長緩慢。數據顯示,2012年全國水泥產量21.84億噸,雖然相比上年增漲了5%,但相比前幾年的兩位數增長速度,增速已經明顯下降。
需求的不振讓產能過剩的問題愈發凸顯。2012年,在內地31個省市中,多地都出現了各種程度的主動停窯行為,但這并不能徹底解決過剩問題。孔祥忠認為,在目前水泥產能過剩超過25%的情況下,新增生產線還在建設,而新增生產線建設增量遠遠大于市場需求的增量,產能過剩進一步加劇,由于水泥固定資產投資仍在不斷增加,水泥行業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仍會有一個低速增長的過程。
中國水泥協會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全國新投產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124條,全年新增水泥熟料設計產能1.6億噸。截至2012年底,全國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1637條,設計熟料產能達16億噸。在供大于求的重壓下,2012年水泥行業利潤總額為657億元左右,較2011年下降了32.81%。
而據中國水泥網統計數據,截止2012年底,全國投產的熟料生產線1712條,在建、擬建的熟料生產線還有127條,全部投產后將再新增熟料產能1.63億噸,產能過剩進一步加劇。
一方面產能過剩問題日益嚴重,另一方面仍不斷有新增生產線項目投入市場。如何消化過剩產能讓許多有水泥行業人焦頭爛額。而今年政府公布的一系列新型城鎮化建設、水利建設等項目,讓水泥行業似乎看到一絲希望。然而,孔祥忠卻冷靜的判斷:水泥需求的增長不能寄希于新型城鎮化建設。新型城鎮化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新型城鎮化啟動之前還需要一系列的法律、政策、需要解決規劃問題。盡管國家發改委關于新型城鎮化的方案即將出臺,新型城鎮化的實施政策能夠什么時候到位,仍要取決于國家推進的力度。
孔祥忠認為,面對當前產能過剩問題,需對新增生產線進行嚴格控制。他認為,水泥行業產能過剩的原因主要有兩個:首先是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資政策,其次是投資者非理性市場投資。但孔祥忠也表示,市場經濟本身就是一個過剩經濟,產能過剩也沒有什么可怕的,水泥企業的經濟效益可以通過兼并重組、技術創新、精細化管理和產業鏈延伸等方面發掘。
水泥工業兼并重組促進耐磨材料健康發展
《水泥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中明確提出,到2015年前10家企業生產集中度由目前的25%提升到35%以上,產能有1億噸的企業發展到3~4家。今年已經是十二五發展的第三年,孔祥忠表示今后在區域市場并購重組方面,可能更多的是大企業間的相互合作,進行區域市場劃分。
孔祥忠指出,水泥行業進行區域市場劃分,對于耐磨材料企業來說,未來市場面臨的將是集團化采購,這將加速耐磨材料行業的優勝劣汰。集團化采購首先設定了一定門檻,有資質有實力的企業才能進來;集團化采購的采購需求和售后服務需求的改變,要求耐磨材料企業轉變營銷好售后的方式。此外,水泥生產線規模的擴大需要大型耐磨鑄件,水泥新技術、新裝備的研發需要新的耐磨材料配套,而降低磨耗、減少成本更是水泥企業不斷發展的追求。
我國耐磨材料行業目前生產企業布局分散,產業集中度較低,產品質量艮莠不齊。由于中國目前的特殊發展國情及耐磨行業進入的門檻較低,投資規模不大、盲同性重復建設的還有相當比例,耐磨材料生產企業比較分散,產業集中度較低,龍頭企業、知名品牌較少,產品質量艮莠不齊的現象明顯。
從水泥行業發展以及耐磨材料行業現狀出發,孔祥忠對耐磨材料發展提出了幾點建議。中國水泥工業的技術創新與耐磨行業的技術創新是相互促進的,耐磨材料行業要不斷加強技術創新;要加強耐磨材料產業結構調整,制定實施一批較高的行業標準,要在能效、環境、質量標準上對耐磨材料行業都有嚴格要求;強化組織結構調整,鼓勵淘汰落后,通過組織結構創新,把耐磨材料行業做大做強;轉變營銷發展模式,不僅著眼與國內的水泥工業,而且要隨著我國水泥“走出去”的步伐,在國際市場上有所拓展,使我國耐磨材料行業真正做大做強。
孔祥忠表示,水泥工業的發展,將會有一個比較長的低速增長過程,整個水泥行業的健康狀況將會越來越好。這個較長的低速增長過程將為耐磨材料的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基礎,相信在廣大耐磨材料行業同仁的共同努力下,耐磨材料發展越來越好。
編輯:方運田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