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2009:嚴控新增產能 推進可持續發展
2009年是中國經濟充滿挑戰和蘊育機遇的一年。一方面,美國金融危機擴散與全球經濟下行,使中國經濟發展面臨許多不利因素和不確定性;另一方面,世界經濟調整和中國經濟增速趨緩,使中國可以利用這一時機加快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改善要素供給條件,理順各種經濟關系,從而為平穩較快增長和可持續發展打下更堅實的基礎。
水泥行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其發展關系到國民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2008年中國水泥行業經受了金融危機和地震冰雪等災害的考驗,取得了顯著的成績。2008年中國水泥產量達到14億噸,新型干法比例已經達到59%,比2007年提高7個百分點,這為2009年的水泥行業發展迎來了機遇。同時,為抵御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特別是實體經濟的沖擊,中央政府從2008年下半年就出臺擴大內需的多項政策,保證我國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實施了4萬億的投資計劃,方向和重點鎖定在關注民生、關注“三農",搞好基礎設施建設,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做好節能減排工作;同時加快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國家加大投資首先受益的是水泥行業,受益最大的也是水泥行業。大量的城市基礎建設、農村城鎮化、公共事業建設等對水泥的需求是剛性的。伴隨著中央政府對投資的拉動和各項經濟振興、災后重建計劃的實施和推進,新一輪基本建設高潮即將到來,水泥行業也將迎來新的發展。
但與此同時,面對2009年復雜多變的國際國內經濟形勢,水泥工業發展環境更加嚴峻,小水泥企業仍然很多,各地區新型干法水泥發展不均衡,局部地區存在產能過剩的擔憂。在新的起點上如何進一步發展壯大,調整好水泥工業結構使中國水泥行業走上健康發展之路,是2009年中國水泥行業面臨的挑戰。
38號文——抑制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 引導產業健康發展
為抑制部分行業的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引導新興產業有序發展,2009年9月26日,國務院以國發[2009]38號批轉了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十部門《關于抑制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引導產業健康發展若干意見的通知》。
《意見》指出,2008年我國水泥產能18.7億噸,新型干法水泥11億噸、占比59%,特種水泥與粉磨站產能2.7億噸、占比14%,落后產能約5億噸、占比27%,當年水泥產量14億噸、開工率75%。目前在建水泥生產線418條,產能6.2億噸,另外還有已核準尚未開工的生產線147條,產能2.1億噸。若這些產能全部建成后,水泥產能將達到27億噸,市場需求僅為16億噸,產能將嚴重過剩。
《意見》要求,嚴格控制新增水泥產能,對2009年9月30日前尚未開工水泥項目一律暫停建設并進行一次認真清理,對不符合原則項目嚴禁開工建設。各省(區、市)必須盡快制定三年內徹底淘汰落后產能時間表。
《意見》還公布了抑制產能過剩九項措施:嚴格市場準入、強化環境監管、依法依規供地用地、實行有保有控的金融政策、嚴格項目審批管理、做好企業兼并重組工作、建立信息發布制度、實行問責制、深化體制改革。
國發38號文件是在國家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確定的“擴內需、保增長;調結構、上水平;抓改革、增活力;重民生、促和諧”政策,經濟出現了企穩向好的背景下出臺的,對建材行業,尤其是水泥行業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作用。
首先,國發38號文中明確提出:各省(區、市)必須盡快制定三年內徹底淘汰落后水泥產能的時間表。這項決策符合產業結構調整的方向和要求,有利于加大淘汰力度、加快淘汰步伐。
其次,水泥行業可以抓住此次機遇,加快推進水泥工業結構調整。需求拉動水泥增長、政策推動結構調整將是今后水泥工業發展的主旋律。如果政策見效,對推動水泥行業內部整合、抑制投資過熱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僅有利于鞏固行業回升向好勢頭,而且促進了行業健康發展。
最后,國發38號文出臺后,新建線被嚴格受到限制,企業的產能擴張將從新建轉向兼并重組,這也將有利于水泥行業集中度的提升,將加快水泥行業的優化升級步伐。
中國水泥網總顧問、原國家建材局局長王燕謀認為,在現在形勢下,要在國發38號文的框架內迅速采取補充措施:完善監管法律法規體系,如出臺行業準入的法規;盡快做好項目清理;加速大型水泥企業的項目核準進程和建立全國性和地區性信息發布制度等等。同時,也有很多企業表示抑制產能過?!耙坏肚小钡淖龇ㄓ惺桩?,需要增強政策的配套和操作性,嚴格明確項目審批權限。
項目審批和建設有一個周期,比如新建一條水泥生產線需要一年左右的時間,因此38號文出臺之后,新增產能的數量并沒有馬上下降,還是保持增長態勢,2010年新增產能26328萬噸,比09年增長了32%。但之后,無論是新增產能量還是增速都顯著下滑,反映出38號文的調控作用日益顯現。
[Page]
中國水泥企業加入CSI——低碳經濟時代的水泥之路
2008年,世界水泥總產量為28.57億噸,水泥制造業生產出來的二氧化碳占全球人造二氧化碳總量的5%。2008年,中國水泥總產量接近14億噸,占世界水泥總產量一半的中國,在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上面應該做出自己的貢獻。
2009年,國際社會十分關注低碳經濟和氣候變化,G20會議和哥本哈根會議都在討論這個問題,我國國家領導人也做了承諾。在哥本哈根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召開之前,中國政府公布了首個清晰明確、可量化的減排目標:2020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水泥行業作為傳統的排放大戶,理應為實現中國的承諾盡到自己的力量。
中國一些水泥企業也認識到了低碳的重要性,2009年12月,中國建材集團、中材集團、天瑞集團正式加入了CSI。
CSI是水泥可持續性倡議行動(Cement Sustainability Initiative,英文簡稱CSI),匯聚了全球20多個重要的水泥生產商共同追求水泥行業的可持續發展。CSI是迄今全球最大由單個行業獨自推出的可持續性項目之一。
發起CSI的主要目的在于:探究水泥工業可持續發展的內涵;單獨或共同確定水泥公司可采取的行動并逐步推進,促進可持續發展進程;為其他水泥公司參與可持續發展提供框架;為未來利益相關方的參與建立基礎、創造條件。
2009年12月8日,世界可持續發展工商理事會(WBCSD)下屬的水泥可持續發展倡議行動(CSI)在瑞士日內瓦召開成員會議。會上,CSI正式宣布接納中材、中建材、天瑞為成員單位。這是中國首批加入旨在促進水泥行業可持續發展的世界性組織——CSI的水泥企業。
中國建材集團、中材集團、天瑞集團加入CSI的這一舉措向世界展示了了中國水泥行業在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追求可持續發展方面的決心與努力。
2009年,是國家4萬億的投資計劃的實施年,中國水泥行業可謂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但過快發展的同時也使水泥行業面臨產能結構調整,節能減排和可持續發展方面的挑戰。如何科學認識水泥產能過剩,抓住機遇又好又快發展?如何調整結構控制產能,提升中國水泥業國際競爭力?如何探討低碳經濟時代水泥企業的發展之路?這些是2009年中國水泥行業面臨的挑戰。水泥行業已經進入了低碳經濟時代,這個時期,中國水泥行業或許可以借鑒國外的發展經驗,在低碳經濟時代,水泥行業也是大有可為的。
編輯:許玉婷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