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劉長發:構建創新平臺 推進產業升級
中國建筑材料工業規劃研究院院長、建筑材料工業信息中心主任劉長發
中國水泥網CEO邵俊
近日,中國水泥網CEO邵俊、中國水泥備件網總裁斯俊一行拜訪了中國建筑材料工業規劃研究院院長、建筑材料工業信息中心主任劉長發。劉院長對電子商務以及信息化進行了更深層次闡述,并對建材規劃院圍繞“十八大”工作報告中提出的“生態文明建設”和“海洋強國建設”所做的工作進行了講解。
中國水泥網CEO邵俊首先對公司近期的工作進行了介紹,特別介紹了公司力推的電商平臺--中國水泥備件網,以及該平臺取得的成績。
隨著近年來電子商務發展的如火如荼,企業對電子商務也越來越重視,在信息化方面的投入也在逐步加大。劉長發院長表示,企業信息化建設是提高企業生產運行效率、增強企業 “軟實力”的重要手段。信息化是構建現代化企業的重要標志,是現代化企業的衡量標準。我國目前正在大力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兩化深度融合工作,推動工業企業實現兩化的深度融合。通過兩化深度融合,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下一步,建材規劃院正在準備籌建兩化深度融合創新聯盟,在生產、流通、企業管理等過程中實現信息化技術與產業技術的全面對接,目標構建智慧型企業。住建部此前提出建設智慧城市,并開始推動智慧城市試點創建工作。城市是由各行各業組成,各行各業又是由企業構成,那么一個智慧城市的打造,就離不開基礎的智慧企業的創建,之后才能進一步構建智慧行業、智慧城市。
智慧型企業包括制造業、加工業、生產性服務業等方方面面的企業。電子商務作為生產性服務業的重要組成,其優勢也愈發明顯,具有擴大產品銷路、降低交易成本、規范交易過程、減少交易環節(去中間化)等作用。企業借助電商平臺,實現新飛躍。
在談到與電子商務息息相關的物流環節時,劉長發院長說:“我國各種產品傳統的銷售機制和體制,存在著很多弊端和問題,加重了生產商和消費者的負擔。過去有很多薄弱環節,例如其中的流通方面是建材工業發展中被忽視的一個領域,在這方面應該是大有空間、大有可為的。我國物流產業總量很大,但發展質量還不高,全社會物流總費用占GDP比重達18%,是發達國家一倍多。近年來,我國物流成本占GDP比重有所降低,主要得益于產業結構的調整,物流效率的提高,服務業比重的提升。但是隨著用工成本逐年增加,及其他要素的價格上漲,物流成本的壓力也與日俱增。”
隨著電子商務與物流服務合作的日趨密切,綜合物流體系的建設也勢在必行。使用GPS定位、北斗導航、二維碼等技術,聯合物流承運商、快遞公司等企業,通過統籌陸運、海運、空運等各種運輸方式,充分利用信息化技術,構建現代化、信息化、全球化的現代物流體系。通過這一嘗試會使行業的物流水平整體提升,物流成本下降,提高物流效率。
[Page]在談到近期的工作方向時,劉長發院長表示,建材規劃院按照十八大的會議精神提出以下幾個工作方向:
一、如何為生態治理提供材料支撐
去年11月,中共十八大報告提出“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在黨的大會文件中提出“美麗中國”的構想,體現了對生態環境問題的高度重視。十八大報告更是首次把生態文明建設提升至與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四大建設并列的高度,列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五位一體”的總布局之一,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任務的重要組成部分。
近年來,我國面臨的環境形勢非常嚴峻,生態破壞非常嚴重,如泥石流災難、臺風襲擊、洪澇災害、沙漠化、礦區塌陷等,造成了許多生態災難。這些生態災難是需要應對和治理的,否則無法實現“美麗中國”的藍圖。建材規劃院將圍繞生態文明建設,在生態治理方面提供實施方案材料支撐,為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增綠添彩。在這方面,建材規劃院還將與國務院參事室有關領導積極溝通,提出重大建議。
二、如何為海洋建設提供材料支撐
十八大報告首度將建設海洋強國提升至國家發展戰略高度,宣示中國將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下一步,建材規劃院將著力為海洋工程的發展提供有力的材料支撐。因為海洋壞境和陸地環境是不一樣的,無論是對材料的要求,還是工程建設的方式,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所以需要引導從事海洋材料研發的企業在這些方面,從技術到應用做好應對和準備。建材規劃院將提供一個綜合性復合型解決方案,并集成整合資源,推動這件事情。建設海洋強國是一個很大的事業,無論是保衛國土安全,還是為經濟建設提供發展空間。將來建材規劃院要有一個系統整體的解決方案,呈給國家,這樣才能全面代表行業的利益。
三、創建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服務平臺
目前建材工業發展正處在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能否順利實現轉型升級關鍵在于能否實現創新突破,而創新突破的基礎和重點是提升廣大中小企業的創新能力。下一步的工作重點是,要加強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提升中小企業創新能力。中小企業是市場主體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小企業發展的質量和水平直接關系著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劉長發院長強調,我國建材工業要實現超越引領的戰略,關鍵在于創新突破,只有幾個大型企業的參與是不夠的,這樣的創新也是沒有基礎的,是需要中小企業的加入來共同推進的,全面提升中小企業的創新能力是實現我國建材工業整體實力提升的關鍵。
企業要如何從消化、吸收為主轉向以自主研發為主,從模仿跟進走向超越引領,就要靠自主創新,這一點毋庸置疑。目前有一些中小企業資金充足,但是不知道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不知道如何利用資金優勢從事科研開發,進行產品設計和研制,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進一步將企業做強做大。回首過去的30年,許多技術領域的發展基本是靠引進國外技術或是在國內的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的技術上發展起來的,但是目前這些技術來源已經出現問題,或是受到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制約,或是受到科研院所科技成果產業化的影響。當前如何構建一個新階段條件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支撐體系和運作機制,就顯得尤為重要。
我國中小企業創新能力普遍較弱,普遍存在技術人才短缺,研發資源不足,創新基礎和條件薄弱等問題。怎樣去創建一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服務平臺,幫助中小企業實現自主創新,成為了亟待解決的問題。劉長發院長表示,將來要以建材規劃院為核心,作為獨立第三方來打造這樣一個創新聯盟,吸引有關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加入和一些股份企業的投資,整合行業里的科研力量,利用產、學、研結合的方式,來解決行業共性關鍵技術難題突破,為中小企業提供一個提升創新水平和能力的服務平臺。
四、工業設計促企業轉型升級
通過調研分析,認為有必要將產業分工和產業分類進行重新調整,使其更加切合發展需要,將建材行業分為大水泥、大玻璃、大陶瓷、大非礦(包括無機非金屬材料)和建筑墻材五大類。現在建材行業普遍存在著產品深加工、綜合集成、融合創新、附加值提升等問題,需要利用工業設計來為企業轉型升級提供驅動力。
為什么說工業設計是驅動力呢?劉長發院長說,“工業設計在建材工業發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將為建材加工制品業發展提供支撐。由于我國建材工業長期處在以原材料制造為主的發展階段,加工制品業發展緩慢,工業設計在建材工業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一直未引起應有的重視。在水泥、平板玻璃等產能嚴重過剩的大背景下,從”十二五“開始,我國建材工業將由原材料制造為主向加工制品生產為主轉變,加工制品業將成為新階段建材工業的發展重點。工業設計在我國建材工業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將會愈來愈重要,并將成為推動我國建材工業創新發展的強大動力。”
合影留念
編輯:紀海波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