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廣元海螺的“反梯度轉移”
廣元海螺水泥項目是“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全省招商引資首個超十億元工業項目,在重建中以驚人速度、一流設備、先進工藝、低碳環保、集聚產業、裂變效應引人關注。安徽海螺集團為何看好廣元,為何落戶朝天?
產業“反梯度轉移”的“廣元海螺現象”
反梯度推移理論認為,我國生產力水平呈東、中、西三級梯度態勢是客觀的事實,但不是生產力布局必須遵循的規律。因為現有生產力水平的梯度順序,并不一定就是采用先進技術和經濟開發的順序。落后的低梯度地區,只要政策得當,措施有力,也可以直接引進采用世界最新技術,發展自己的高技術,實行超越發展,然后向二級梯度、一級梯度地區進行反推移。
“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安徽海螺集團水泥項目為何選擇廣元,為何落戶朝天區,為何拉動朝天區工業經濟飛速發展?昨日,記者深入廣元海螺水泥公司探了個究竟。
產業反梯度轉移水泥巨頭落戶廣元
記者來到廣元海螺水泥公司,在水泥裝卸平臺看到,裝載散裝和袋裝水泥的車輛來往穿梭。據公司主任洪全球介紹,春節以來企業各項生產銷售指標一直處于最優,2月份余熱發電增長10%,水泥熟料生產增長7000噸。
在廣元海螺水泥二期項目建設現場,吊車正將余熱發電設備從貨車上吊起,朵朵焊花如群星閃耀。洪全球告訴記者:“海螺水泥二期正在做設備安裝和調試,為二期招聘100多人正在生產技術培訓。”
海螺水泥項目看好廣元、落戶朝天并非一帆風順。
“海螺項目落戶朝天,是我們在總結法國拉法基公司招商失敗經驗上取得的成功。記憶最深刻的是拉法基開出的水泥項目建設問題清單!”朝天區經合局負責人楊槐林告訴記者。
礦產資源?電力?土地……2007年拉法基集團公司考察朝天區水泥項目后,陸續發來近20個問題清單。
朝天區土地、交通、電力等各部門通力合作,不僅以國際化標準一一回復了拉法基公司的問題清單,還參考國際公約組織項目建議書,以國際化格式將清單內容整理成項目建議書。
盡管很努力,但是拉法基集團公司的投資未落到朝天。
“拉法基的問題清單是一次洗禮,不僅提升了全區國際化項目招商經驗,而且促使全區加深了對自身優勢資源的掌握。”這是此次并未成功的招商經歷留給朝天人最寶貴的經驗。
朝天區是國家新一輪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區,震前主要經濟指標在全省39個山區縣后幾位徘徊。該區乘全市大力實施資源轉化戰略東風,瞄準境內豐富的煤炭、石灰石、鉛鋅礦等資源,探索新的工業經濟增長極。廣元、朝天的決策者怎么反梯度轉移?
2008年2月,安徽海螺集團來廣元市考察,把朝天區納入考察范圍。競爭優勢并不明顯的朝天與海螺的談判在艱難中遞進。
2008年2月25日,當海螺集團發展部部長楊培林抵達賴家埡礦區時,立即被眼前的石灰石吸引。“不用化驗,一看就是優質礦!”在詳細查看了水泥項目材料后,稱之為“專家級材料”。
2008年4月13日,安徽海螺集團決定與朝天區政府展開項目洽談。
2008年5月29日,朝天與海螺集團草簽合作協議。
“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四川災后重建水泥需求超過1億噸,海螺水泥集團公司加速了西進步伐。在市委書記羅強,市委副書記、市長馬華等關心下,2008年7月4日,雙方正式簽署協議,同時注冊資本1.8億元的廣元海螺水泥公司。
2008年8月12日,投資近20億元的廣元海螺水泥項目在朝天工業集中區大巴口建材工業園區開工。這是震后全省引進的首個超十億元工業項目。2010年3月12日,廣元海螺水泥第一條生產線點火投產,目前海螺水泥產品已占到廣元水泥市場份額的50%以上。
資源轉化 “廣元海螺現象”成為范本
歷史上不乏一種資源托起一個城市的先例。海螺水泥項目落戶朝天,是市委市政府和朝天區委區政府深入實施資源轉化戰略的典范,“石灰石”托起了21萬朝天人的新希望。
2010年,朝天區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實現13.46億元,其中廣元海螺水泥產值7億余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52%。朝天區工業經濟主要指標增速,自去年5月以來連續保持全省、全市第一,工業占GDP比重達到了33%,實現了“二產超一產、工業超農業”。廣元海螺水泥成為該區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撐。
目前,廣元海螺二期工程正在建設一條年產水泥220萬噸的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配套建設余熱發電設施,預計今年5月投產;今年,1月13日,總投資1億元的廣元海螺塑編項目開工,2012年全部建成投產。大項目巨大的投資效應、聯動效應、品牌效應將會拉動朝天區域經濟跨越式發展。
據介紹,2008年海螺水泥項目建設之初,朝天區就把實施好海螺水泥項目作為加快科學發展、以工業化帶動城市化,推動統籌城鄉發展的重要契機。區政府投資7000余萬元在大巴口建材工業園建設以安置拆遷群眾為主、占地121.6畝的海螺水泥項目功能服務區,并將其納入朝天區城市建設總體規劃,統建還房和劃地自建安置方式為主安置拆遷戶243戶,并配套建設社區服務中心、農貿市場、停車場、賓館等服務設施。同時,該區積極與廣元海螺公司、三元繭絲綢有限公司溝通協調,通過考聘解決1000余人就業,其中就近轉移勞動力500余人。組織成立了融通貨物運輸有限公司,解決了100余戶拆遷群眾的就業問題。
政府、企業、群眾三位一體抓項目的嶄新格局在朝天形成,創造了三個月完成近900米防洪河堤建設、六個月完成500萬方山體開挖回填、19個月竣工投產的“海螺速度”,帶來了“海螺現象”。
(中國水泥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lujj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