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寧國龍潭抽水蓄能電站環境影響報告書》批前公示
根據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審批程序的有關規定,我廳擬對《安徽寧國龍潭抽水蓄能電站環境影響報告書》作出審批意見。為保證審批意見的嚴肅性和公正性,現將該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基本情況予以公示。若對本項目建設有不同意見,請于5個工作日內將書面意見反饋至省生態環境廳環評處。
聯系電話:0551-62775371(傳真)
監督電話:0551-62376172
地址:合肥市政務文化新區懷寧路1766號(230071)
項目名稱:安徽寧國龍潭抽水蓄能電站
建設地點:安徽省宣城市寧國市霞西鎮
建設單位:江蘇省國信集團(寧國)抽水蓄能發電有限公司
評價單位:中國電建集團華東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建設項目概況:本項目為日調節純抽水蓄能電站,裝機容量為1200MW(4×300MW)。上水庫位于寧國市霞西鎮塔里村附近虹龍河,總庫容885萬立方米,調節庫容702萬立方米;下水庫位于寧國市霞西鎮石河村附近龍潭溪,總庫容865萬立方米,調節庫容680萬立方米。永久工程包括樞紐工程(由上水庫、下水庫、輸水系統、地下廠房和地面開關站等組成)、永久道路和運行管理區等設施,臨時工程包括導流工程、臨時輔助工程(施工支洞、場內臨時道路和風、水、電等線路)、臨時設施(施工工廠、承包商營地等)、石料場、棄渣場、中轉料場、表土堆存場等。工程永久占地約2821畝、臨時用地約1098畝,布設場內道路約43公里,設置4處轉存料場、3處表土堆存場和2處棄渣場。
主要環境影響及預防或者減輕不良環境影響的對策和措施:
1. 水環境:施工期主要影響是生活污水、施工生產廢水可能產生的事故排放,以及雨水沖刷等情況,蓄水期庫底浸出物會影響水質。主要防治措施是:施工期各類污廢水經處理后回用于生產或場地綠化和灑水降塵;隧洞排水處理后用于洞室施工,在雨季等特殊無法回用的情況下經處理達標后排放;加強水土流失防護,棄渣場、中轉料場及表土堆存場設置攔擋設施和截排水設施,減少周邊水體的濁度和懸浮物濃度,按照工程規范徹底清庫。運營期辦公區、電站廠房、開關站分別設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處理達標后回用綠化或場地灑水。
2. 水文情勢:施工期用水將減少虹龍河和龍潭溪下泄流量;蓄水期在50%、75%、90%保證率情況下,上水庫各月出庫水量分別占天然徑流量的比例分別為5%~1228%、6%~1198%、3%~1149%,下水庫各月出庫水量分別占天然徑流量的8%~866%、6%~817%、3%~972%;運行期在50%、75%和90%保證率下,上水庫各頻率年內下泄到河道的水量占天然來水量的比例范圍分別為21%~2013%、12%~2013%和43%~4027%,下水庫各頻率年內下泄到河道的水量占天然來水量的比例范圍分別為85%~865%、82%~872%和87%~2200%。主要保護措施是:根據河道生態需水及相關管理要求,上水庫、下水庫壩址處分別下泄不低于0.0038m3/s(多年平均流量的15%)、0.028m3/s(多年平均流量的15%)作為生態基流,然后再考慮施工用水,減緩對水文情勢的影響;上水庫大壩基礎槽挖預埋生態流量泄放管并回填混凝土,下庫泄放洞設置生態流量泄放管,在上、下水庫放水設施內各設置1套在線監控設施,在蓄水位到達生態泄放埋管高程前,向下游生態泄放措施采用抽水方式解決。
3. 生態環境:施工期主要影響是破壞植被、水土流失、破壞部分動物的棲息環境,涉水施工擾動水生生態,評價區內未發未發現珍稀保護魚類和長距離洄游性魚類,也未發現產卵場、索餌場、越冬場;經專業單位對占地區保護植物進行調查,工程占地區內重點保護植物為人工栽培種。主要保護措施是:本工程優先從優化工程布置和施工方案出發采取避讓措施,并加強宣傳教育活動,樹立生態綠色施工理念,盡量減少工程擾動范圍和面積,減緩工程建設對區域生態環境的影響,同時防止外來入侵種的擴散,加強植物檢疫。施工過程中,如有新發現的珍稀保護植物和遺傳資源植物,應首先選擇進行避讓,對珍稀保護植物和遺傳資源植物采取掛牌、設置圍欄等方式進行就地保護。施工結束后,對臨時占地耕地及草地區應進行場地清理、土地整治后采取復墾或者撫育的方式恢復生境。
4. 大氣環境:施工期大氣環境影響主要來自炸藥爆破煙氣、施工作業面粉塵、砂石料加工系統及混凝土系統粉塵、鋼管加工廠廢氣、機動車輛和施工機械排放的燃油尾氣,以及施工交通道路揚塵等所造成的影響。主要防治措施為:施工中落實路面硬化、土方開挖濕法作業、出入車輛清洗、渣土車輛密閉運輸等抑塵措施;道路定期灑水,控制車速;鋼管加工廠噴砂粉塵、噴涂廢氣、焊接煙塵處理達標后排放;加強大型施工機械和車輛的管理,禁止使用尾氣排放不達標的施工機械和車輛;混凝土拌和系統、砂石料破碎篩分車間全封閉,安裝集氣、除塵及噴霧等設備,安裝揚塵在線監測系統,規范建設運行。
5. 聲環境:施工期噪聲包括爆破噪聲、砂石加工與混凝土生產系統噪聲、主體工程施工噪聲、施工輔企噪聲、存(棄)料場噪聲、道路噪聲等。主要防治措施為:加強施工管理與組織,合理安排施工時間,施工場地周邊200米范圍內有居民點的夜間禁止高噪聲設備施工,控制車速。鳴笛;上下庫施工區及料場區采取必要的隔聲、吸聲措施;上下庫連接道路、進場公路、場內施工道路臨房屋一側根據需要設置臨時聲屏障。
運行期噪聲主要為交通噪聲、發電機組噪聲、主變壓器噪聲、開關站噪聲、柴油發電機房噪聲等。運行期地面開關站廠界外200m范圍內無聲環境保護目標分布,發電機組和主變器位于地面以下,不影響地面聲環境質量;工程運行期永久公路車流量很小,遠小于施工期的車流量,對周邊敏感點噪聲基本無影響。
6. 固體廢物:施工期固體廢棄物主要是施工生活垃圾、建筑垃圾、施工棄渣和少量機修廢油等,運行期固體廢棄物主要為生活垃圾、廢油、開關站廢舊蓄電池等。防治措施為:生活垃圾交由環衛部門統一清運,建筑垃圾進行分類回收,施工棄渣統一運送至棄渣場處理,棄渣結束后,根據用地條件恢復植被或復耕;廢油、廢舊蓄電池等危險廢物規范收集暫存,定期交由有資質單位處理。
7. 地下水和土壤:主要為輸水系統以及地下廠房施工過程對地下水位造成暫時性影響,油品、污水可能泄露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保護措施為:施工中加強地質預報,以疏為主、疏堵結合,對隧洞圍巖采取襯砌措施,必要時對地下廠房出水斷層、節理裂隙帶進行帷幕灌漿處理;加強廢水和危險廢物的管理,嚴格落實分區防滲措施。
8. 電磁和輻射環境:本工程電磁環境影響源主要為500kV主變壓器和500kV地面開關站配電設施、500kV高壓電纜,由于地下主變及500kV電纜均位于地下且埋深較深,對地面電磁環境不產生影響,根據開關站電磁場類比分析,預計本工程500kV開關站建成后,開關站圍墻外的電場強度和磁感應強度均能滿足4kV/m、0.1mT的限值要求。
9. 環境風險影響:本工程對油類物質泄漏風險、危險品運輸事故風險、施工期污廢水事故排放風險、生物入侵、水庫富營養化、地下廠房和主變溢油風險等方面進行分析評價。針對可能的風險事故,提出了加強管理、源頭防滲、開展監測等相應的環境風險防范措施。
公眾參與情況:本項目根據《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辦法》(生態環境部令第4號)的規定,在環境影響報告書編制過程中組織進行了公眾參與調查工作,采用張貼公告、網上公示、報紙公示等方式進行,并編制了公眾參與說明。
有關部門的意見:《自然資源部辦公廳關于安徽寧國龍潭抽水蓄能電站項建設用地預宙意見的函》(自然資辦函〔2023〕2550號)認為該項目符合用地規定。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