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加強水泥行業自律須落到實處
行業自律話題行業主管部門在說,行業協會在說,公司企業也在說,反正誰都掛在嘴上說。在工信部原材料司水泥行業近期要著力做好八項工作中有一項就是,加強行業自律,杜絕違規擴能,維護市場秩序,強化生態治理,落實社會責任,促進水泥產業與當地經濟社會和諧發展。(詳見:工信部:規范行業準入 水泥行業提出今年8項工作)但行業自律的基礎是公司企業自律。
公司企業自律是自我約束經營活動的行為,其核心是《公司法》規定的“公司從事經營活動,必須遵守法律,遵守職業道德”。
行業自律是行業約束自身行業的行為,核心也是遵守法律,貫徹政策。行業管理訂立的行規公約要結合行業特點,創建公平有序的競爭環境,有利于促進業內企業遵紀守法,有利于企業健康發展,有利于行業可持續發展。行業主管部門理當對行業協會的行為進行有效監督。
改革開放以來“變通”一詞特別受人“青睞”,而當變通在業內漸成氣候時,潛規則就自然誕生了。李克強總理在上任后的首次會見記者時提到“要使明規則戰勝潛規則”。明規則所指的應是國家頒發的法律法規政策,潛規則所指的應是拿不到臺面上的有悖于國家法律法規政策的做法。《價格法》規定,經營者不得有相互串通,操縱市場價格,損害其他經營者或者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不正當價格行為。但近有報道,有一大型制藥企業在美國串通提價遭遇起訴,判罰1.6億美元,當然制藥廠還在應訴中。同行企業在國內聯絡一下、協同一下有點見怪不怪了,儼然也成了一條(潛)規則。《招標投標法》規定,禁止投標人以向招標人或者評標委員會成員行賄的手段謀取中標。但也有不少大型國企通過行賄手段謀取中標報道。“打點”也成了一條(潛)規則。缺斤少兩、以次充好更是常被遵循的潛規則。一旦業內潛規則成了眾多當事者的行為準則時,勢必會對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造成損害,對行業健康發展造成傷害。
潛規則的形成有個相互影響和長期累積過程,當剛剛出現“變通”苗頭時,監管部門不及時依法處理,甚或不當回事,更甚者視而不見或“同流合污”,一染十,十染百,很快就“修練”成了潛規則。因此,加強行業自律也需要行業主管部門對行業協會的行業管理行為進行有效監督。
當一些明規則過于原則或籠統、可操作性不強時,以致使當事人有空子可鉆的話,也容易“滋生”潛規則。日前,中共中央組織部下發了《關于在干部教育培訓中進一步加強學員管理的規定》(以下簡稱《規定》)把“加強”落到了實處,全然讓人煥然一新,印象深刻。
《規定》把禁止用公款吃請明確到,干部在校學習期間,要住在學員宿舍,吃在學員食堂。學員之間、教員和學員之間不得用公款相互宴請。班組、小組不得以集體活動為名聚餐吃請。學員不得外出參加任何形式的可能影響公正執行公務的宴請。對違反規定的學員予以退學處理。
《規定》把禁止用公款旅游明確到,學員之間不準以學習交流、對口走訪、交叉考察、集體調研等名義互請旅游。對于違反規定的學員,視情節輕重予以約談提醒、通報批評或責令退學。
對學員在校期間及(結)畢業后的行為,《規定》明確,一律不準以同學名義搞“小圈子”,不得成立任何形式的聯誼會、同學會等組織,也不得確定召集人、聯系人等開展有組織的活動。對違反規定的在校學員,牽頭人予以退學處理,參與者予以通報批評;對(結)畢業后的學員,由有關部門嚴肅查處。
參加教育培訓的學員都是部門或地方領導,在《規定》中提到的一些學員行為從一定程度上也已成為學員和教員的潛規則。這次《規定》對學員和教員的行為進行了明確規范,針對性強、可操作性強。用百姓語言表述,這回動真格了。雖在執行中,也可能會出現新的漏洞,但只要及時給打上“補丁”,就不會釀成產生潛規則滋生土壤的局面。中組部出臺《規定》也是給各管理監督部門樹立了訂立規則的樣板,值得效仿。
加強行業自律很重要,也很有必要,但需要落到實處。行業需要有符合國家法律法規、有針對性、有可操作性的行規行約。行業主管部門理當負起監督責任。
編輯:許玉婷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