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峰會 | "2024第十三屆中國水泥產業峰會主論壇暨TOP100頒獎典禮"盛大召開
3月29日,“2024第十三屆中國水泥產業峰會主論壇暨TOP100頒獎典禮”盛大召開。
中國建材聯合會原會長喬龍德;
國家發改委價格成本和認證中心主任盧延純;
中國水泥協會執行會長肖家祥;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群;
安徽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潘忠虹;
中鐵物貿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陳金亮;
新疆建材行業協會會長呂志堅;
河南省建筑材料工業協會會長王愛貞;
堯柏特種水泥集團有限公司原董事長、總裁馬維平;
中國水泥網理事會單位理事長、亞洲水泥(中國)控股公司執行長張振崑;
中國水泥網理事會單位理事長、天瑞水泥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丁基峰;
中國水泥網理事會單位理事長、中國葛洲壩集團水泥有限公司總經理楊丹;
中國水泥網理事會單位理事長、山東山水水泥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陳仲圣;
中國水泥網理事會單位理事長、媧石水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魏華山;
中國水泥網理事會單位理事長、廣東塔牌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何坤皇;
東方希望集團有限公司銷售總經理吳淑芳;
上海市水泥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秘書長匡鴻;
堯柏特種水泥集團有限公司副董事長王蕊;
唐山冀東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許利;
中國水泥網理事會單位、華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市場營銷主任郭士青;
中國水泥網理事會單位理事長、寶武集團環境資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在根;
新臺泥(杭州)企業運營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姚成府;
山東泉興能源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宗輝;
陜西聲威建材集團有限公司常務副總裁章佰靈;
黑龍江省水泥協會會長史延田;中鐵物貿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武振亞;
中國水泥網董事長邵俊等來自行業、協會、水泥及上下游企業的領導嘉賓代表參加了本次會議,共商水泥行業破局之計。
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原會長喬龍德作主題為《用新的定位,瞄準切入點,抓住突破點,構建新格局》的精彩報告。他表示,智能化、數字化技術的應用等高端科技推動了水泥行業新時代新格局的生產力革新與生產關系進步。他建議,水泥企業需要堅持新發展理念,注重技術創新和資源的高效利用,及時更新行業政策和治理規則,以及規范行業內部的競爭方式。
國家發改委價格成本和認證中心主任盧延純作重要致辭。他表示,產能過剩、需求萎縮是當前水泥行業發展的主要矛盾。而應對這些困難,盧延純提出必須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供需兩側協同發力,加強預期管理,要持續深化供給側改革。通過清潔低碳轉型實現綠色發展,淘汰污染落后產能;要加快數字化智能化賦能,促進行業降本提質增效;要積極擴大需求市場。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充分發掘新的市場需求;同時積極拓展海外市場,化解過剩產能。
中國水泥協會執行會長肖家祥作主題為《堅定信心,攻堅克難 努力推動水泥行業高質量發展》的精彩報告。他認為2024年機遇與挑戰并存,并預測2024年水泥行業需求將下滑3-5%,銷量跌破20億噸,將面臨產能過剩進一步加劇、成本高位波動、市場信心不足,行業生態惡化,市場競爭加劇、年初起步低、區域和企業分化加劇,部分區域虧損嚴重,部分企業生存壓力大、效益穩增長壓力大等一系列挑戰。面對以上困難和挑戰,肖家祥提出水泥行業要保持理性和韌性,堅定信心,攻堅克難,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
中國水泥網董事長邵俊作重要致辭。他表示,2023年中國水泥行業迎來大低谷,行業利潤、產量雙下滑,并預計2024年行業態勢依舊嚴峻,數據顯示,1-2月全國水泥產量1.83億噸,絕對值下滑7.9%。針對以上困局,邵俊認為行業應當分析其內因外因,主動出手解決產能過剩等問題,該淘汰的淘汰,該合并的合并,該內卷的內卷,該發展的發展。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群作主題為《著力擴大內需,全面加快高質量發展步伐——2024年經濟形勢與政策分析》的精彩報告。他提出需求收縮是當前中國經濟困難的主要癥結,表現在出口、投資等需求增速下滑。同時他認為中國式現代化擁有巨大增長潛力和廣闊發展空間,解決經濟困難,關鍵在于著力擴大內需,全面加快高質量發展步伐。最后他預測2024年中國經濟增長將保持回升態勢,經濟增長率不低于5%。
中國建筑材料科學研究總院教授級高工、全國水泥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水泥新國標主要起草人顏碧蘭作主題為《水泥新國標介紹及對水泥企業影響》的精彩報告。她表示,GB175-2023《通用硅酸鹽水泥》修訂內容對水泥企業有一定的影響,如:取消復合硅酸鹽水泥32.5等級水泥、條紋強制變為全文強制、調整水泥生產用原料要求等,并且對于水泥組分要求、水泥技術指標、交貨與驗收、包裝方式等也都做出了新規定。
中鐵物貿集團集物(北京)科技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崔嵬作主題為《數智化供應鏈建設與集物平臺運營實踐》的精彩報告。他認為,近年來在成本端和需求端的雙重擠壓下,水泥行業競爭加劇,企業亟需優化資源配置、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擴大銷售范圍。他強調,數字化轉型升級對于提升水泥企業競爭力至關重要。但現階段,水泥行業內企業自動化、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存在一定差異,數字化水平有待提升。他指出,新興技術和產業互聯網的融合創新發展,將賦能各行業數字化轉型,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鄭州商品交易所助理經理楊子豪作《期貨助力水泥市場穩健發展》主題報告。他表示,期貨市場能為水泥市場提供價格信號,幫助經營決策;提供價格參考;提高協同一致性;通過套期保值,鎖定銷售利潤和采購成本;保證金機制,幫助企業降低資金成本;為行業規范化、標準化發展提供期貨力量等多方面的積極影響和助力作用,能夠協助企業更好的應對市場風險,促進行業更好更穩的高質量發展。
中鐵物資數科公司鐵建云采事業總部總經理李懷賀作《智慧化生態供應鏈建設的探索與實踐》主題報告。他表示,當前建筑行業整體管理粗放、信息化水平較低,迫切需要數字化轉型,提升行業工作效率以及管理水平。他明確國有企業應當深刻理解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意義,全面加快推進數字產業化發展,確保轉型工作順利實施,促進企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
水泥大數據研究院首席分析師鄭建輝作《2024年水泥行業面臨的挑戰和破局之道》主題報告。他認為2024年水泥行業面臨諸多挑戰,如:全國需求加速下滑;產能過剩進一步加劇;穩增長政策效用遞減;行業無序競爭,價格創新低;利潤下滑,企業經營困難等。他提出水泥行業應先立后破,先穩后進,并且必須認識到低價競爭沒有贏家,企業應放眼全球;用差異化競爭、技術創新與合作代替低價競爭;剛性去產能盡快提上日程等破局之道。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混凝土與環境材料研究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王棟民作《面向未來100年的低碳水泥混凝土的研究現狀和發展路徑》的主題報告。他表示,水泥工業的發展存在諸多挑戰,如石灰石資源等生產原料的有限,全球環保對于水泥工業碳排放要求等。對此,王棟民提出了改良型與顛覆型兩大水泥低碳化的技術途徑,改良型有如低鈣水泥熟料、特性水泥、減少熟料用量等,顛覆型是堿激發/地質聚合物膠凝材料、零鈣水泥/膠凝材料。
中國交建集團供應鏈管理部副總經理任宏偉作《中交水泥集采供應鏈策略》主題報告。他表示,供應鏈管理在國內,尤其是建筑行業屬于新興事物,各層級都存在的認識不足、體制機制制約、管理的層級多、鏈條長、決策效率較低的問題。他還指出整個體系的運轉在成本、技術、全球化、標準和信用體系等方面均面臨嚴峻挑戰,并提出通過進一步“延鏈、建鏈、強鏈、補鏈”的戰略思路,持續推進供應鏈高質量發展。
克而瑞研究中心副總經理楊科偉作《當前房地產行業形勢與未來發展》主題報告。今年整體回升至去年三季度水平,一二線線較去年四季度差距較大。他表示,兩會定調房地產行業的形勢,化解房地產風險,減少限制性措施,加大了保障性住房建設供給,推進新型城鎮化。他預計2024年行業規模再降,商品房銷售降5%左右,房屋新開工面積同比下降15%-20%,完成房屋竣工面積同比漲5%-10%,未來三年總規模趨穩,到2026年約8億,未來十年增量仍達70-90億平。
清華大學能源環境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段茂盛作《水泥行業參加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的關鍵問題》主題報告。他表示,2023年我國水泥產量20.23億噸,二氧化碳排放量約12億噸,占據我國溫室氣體排放總量近10%,所以水泥工業在我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他提出,水泥工業具備實行基于行業基準法分配碳配額的基本條件,可以采用歷史產量/實際產量的行業基準法。對于納入全國ETS對水泥企業的影響,他強調一個企業的具體盈虧取決于具體的基準值設定以及企業自身排放強度在行業中的總體位置,且個別碳排放強度特別高的企業影響更大。
中國煤炭資源網總經理助理陳天宇作《2024動力煤市場走勢探析前瞻》主題報告。他表示,政府投資項目的變化,有可能拉低對基建增速的預期,基建投資增速有可能從2023年的8.2%,小幅回落到7%左右的水平,水泥價格始終在下行。他認為2024年政策端由增產保供轉為穩產保供,煤炭產能擴張幅度將收窄,并預計退出產能2000萬噸,其中動力煤800萬噸,煉焦煤1200萬噸。
水泥大數據研究院研究員劉曉丹作《2024年中國砂石骨料市場展望》主題報告。她表示,2023年,砂石整體價格呈下降趨勢,接近砂石合理價格區間,全國砂石產量149.73億噸,同比下降2.29%。展望2024年,劉曉丹分析砂石行業將迎來一個關鍵的“洗牌年”,2024年多個大型骨料項目都將相繼投產,而下游需求不足,行業面臨產能過剩風險,預計價格穩中有降,盈利空間或進一步擠壓。她強調未來砂石行業價格戰一定會進行,甚至出現“1塊錢定生死”的險境。
會議期間還舉行了TOP100的頒獎典禮。
感謝大家的參與和支持,未來,中國水泥網將再接再厲與大家一起共同推動水泥行業的綠色高質量發展!
編輯:余丹丹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