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部門聯合發布《對外投資合作環境保護指南》
《環保指南》主要從三個方面對企業對外投資合作的環境保護行為進行規范和引導:一是倡導企業樹立環保理念,履行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尊重東道國宗教信仰、風俗習慣,保障勞工合法權益,實現自身盈利與環境保護“雙贏”;二是要求企業遵守東道國環境保護法律法規,要求投資合作項目要依法取得當地政府環保方面的許可,履行環境影響評價、達標排放、環保應急管理等環保法律義務;三是鼓勵企業與國際接軌,研究和借鑒國際組織、多邊金融機構采用的環保原則、標準和慣例。
《環保指南》共22條,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內容:
(一)明確指南的目的。發布《環保指南》的目的是指導企業規范環境保護行為,引導企業履行環保責任,支持東道國的可持續發展。
(二)明確環境社會責任。《環保指南》倡導企業尊重東道國宗教信仰、民族風俗,保障勞工合法權益,積極履行環保責任,樹立環境保護理念,在互利共贏基礎上開展合作,實現自身和環境保護的"雙贏"。
(三)建設環境管理制度和污染預防。《環保指南》從建立內部環境管理制度、員工環保培訓、環境影響評價、生物多樣性、社會影響評價、達標排放、環境監測要求、環境盡職調查、危險廢物管理、環境事故預防與應急、生態恢復、清潔生產、綠色采購等方面對企業的環境保護行為提出了指導性的意見和建議。
(四)加強溝通與環保宣傳。《環保指南》明確,鼓勵企業定期發布本企業環境信息,公布企業執行環保法律法規計劃等,同時要加強與政府溝通、加強與公眾溝通,積極參與環境保護公益活動。
(五)研究和借鑒國際經驗。《環保指南》鼓勵企業與國際接軌,研究和借鑒國際組織、多邊金融機構采用的環保原則、標準和慣例。
實施“走出去”戰略以來,中國企業開展對外投資合作的步伐明顯加快,企業“走出去”的數量、規模和領域增加,對中國和東道國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截至2011年底,中國企業投資設立的境外企業超過1.8萬家,分布在全球177個國家和地區,對外直接投資存量4247.8億美元,境外企業資產總額接近2萬億美元。
中國水泥及其裝備行業經過多年的快速發展,各項技術水平和生產能力均已接近或達到世界一流水準,但國內市場已經產能過剩嚴重,因此“走出去”勢在必行。近年來中材集團、中國建材等大企業積極走出國門進入國際市場,在“走出去”戰略上已經取得不少成果。
“走出去”既是當前水泥及其裝備行業發展的一個機遇,也是一個挑戰。走出去,就是代表著整個國家的行業發展先進水平,就需要不僅僅在技術水平和生產能力有要求,還需要在環保理念、管理理念上領先,以實現對外投資合作業務可持續發展,也有利于中國企業更好更快融入當地社會,實現互利共贏、共同發展。
編輯:方運田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