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澤民:重慶水泥價格長期離譜 行業自律值得期待
實踐證明:水泥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原材料。其地位和作用至今無材料可替代。但水泥又屬被拉動的產業,水泥產量和消費量與國民經濟發展速度、固定資產投資強度、城市化率的進度關系密切(詳見表1)。
一、 2012年重慶水泥數據令人驚醒(詳見表2、表3)
表2: 產銷量數據預統計
表3: 生態文明建設數據預統計
首先,為重慶創模成功立了功:主城區生活污水廠所產生的污泥80%的份額由水泥企業協同處置;
其次,為重慶市凈土上市立了功:主城區原天原化工廠污染土壤5萬余噸,是由水泥窯協同處置的;
再次,為重慶市天藍水清山綠立了功:水泥廠無污水和無固廢排放,且資源綜合利用成效顯著,去年利用粉煤灰、煤矸石、硫酸渣、鋼渣、鍋爐渣、電廠脫硫石膏、尾礦渣、建筑廢渣等工業固廢共1570萬噸,占工業排放固廢物總量的60%左右;僅利用廢熱發電一項:年發電10億千瓦時以上,減少了大電網供電壓力;節約標煤42萬噸;分別減少CO2、SO2、NOx溫室氣體排放各為10萬噸、1.6萬噸和3萬噸。
二、2012年重慶水泥成全國虧損之冠原因分析
2012年,全行業虧損1.05億元,名列全國榜首。企業虧損面占39.32%,原因在哪里?
(一)從現實角度分析看
1、重慶市水泥存在兩種過剩
首先:產能過剩--水泥產品生產的供給能力大于產品市場需求能力,它對市場供需關系的影響是潛在的。我市自愿停窯的新型干法生產線增加就是產能過剩的鐵證(詳見表4)
表4:
2、重慶市水泥消費量出現疲軟
從2011年起,本地水泥消費量并未隨投資拉動經濟而剛性增長就是消費疲軟的實證。因宏觀調控和投資結構調整,其水泥消費量已進入波動期(詳見:2000-2012年億元固定資產投資水泥消費量曲線圖和2000~2012年水泥產能、產量和本地消費量曲線圖)。
2000-2012年億元固定資產投資水泥消費量曲線圖
2000~2012年水泥產能、產量和本地消費量曲線圖
[Page]
3、水泥大企業多,但集中度低(詳見表5)表5 : 重慶大企業熟料產能及分布情況
②近10余年統計資料分析表明,重慶“一小時經濟圈”中GDP、固定資產投資、水泥消費量都占全市三大指標總量的70%左右。
(二)從歷史和比較角度分析看1、重慶水泥長期低價銷售
①2001-2011年重慶銷售利潤率與全國銷售利潤率比較曲線圖
②2003-2012年重慶主城售價與云、貴、川省會城市水泥售價比較曲線圖
表6:
④2000年-2012年重慶水泥售價與上游產品煤炭價格比較曲線圖
⑤2000-2012年重慶水泥售價與下游產品砼價格比較曲線圖
⑥1996-2011年水泥在商品房造價中所占比重比較曲線圖
⑦1996-2011年水泥在商品房售價中在所占比重比較曲線圖
說明:重慶商品房售價上漲4倍多,而商品房售價中水泥占比卻下降了近3倍。
[Page]
三、重慶水泥面臨生存發展四大困局
總體看,遏制新增產能政府已經發揮了決定性的作用,停止了核準新建和技改項目;以市場、行政和經濟手段淘汰落后總體任務已基本完成,當前水泥工業的主要矛盾是:供給過剩,價格離譜。1、商品市場面臨賣方市場過度競爭。過去價格戰發生在中、小企業之間,現在蔓延到大企業之間。讓利不讓市,現金流問題已成企業生命線。
2、資產市場面臨買方市場過度競爭。重組面臨激烈競爭。重組目的爭地盤、爭市場區域控制權。大企業同搶區域內水泥企業,不僅重組成本增加,而且成功概率在降低。
3、需求有度,抑制供給過剩并非易事。2013年,我市將有3條生產線(熟料產能410萬噸)建成投產,必然增加新的產量過剩。
重慶市去年自愿停窯的2500t/d及以上大線(熟料產能564萬噸),重新點火投料生產隨時都可發生。必然增加市場供給過剩。
4、企業生產成本剛性上揚已成定局
①煤電價格占水泥生產成本70%左右,企業必須接受:2012年最后一周,國家宣布一項影響深遠的價格改革。自2013年起取消電煤價格雙軌制,取消重點電煤合同,發改委不再下達年度跨省區煤炭鐵路運力配置意向框架。強調繼續實施煤電價格聯動機制,當電煤價格波動幅度超過5%,以年度為周期,相應調整上網電價,同時將電力企業消納煤價波動的比例由30%調整為10%。因此,企業對煤電價格改革難免增加生產成本;
②增投資、擴內需、惠民生促經濟增長的模式,企業用工必須增加工資、福利等方面支出同樣增加企業成本;
③國家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水泥企業治理粉塵、脫硝和減排的投資及運行費用,必然增加企業成本;
④產能過剩和供給過剩的條件下,為開拓和占領市場,企業必然增加物流成本。
四、凝聚共識效益至上值得期待
重慶市水泥工業較長時間是以調結構、汰落后、上規模、治污染為主的發展模式。多年來調整結構、技術進步應有的紅利卻被產能過剩、供給過剩、競爭過度和“量本利”的營銷理念吃掉了,市水泥行業并未獲得到調整結構、技術進步、環保擔當之后的經濟效益。
2012年,重慶市水泥歷史上最困難的一年,虧損額之大始料未及,行業內外壓力非同一般。把壓力變成動力正在形成共識。
一靠行業團結努力,尋求苦中有樂的日子。結束過度競爭,加強行業自律,實施節能減排、抑制供給過剩的戰術合作措施,加強自律,加強合作,努力把經營考核模式從“量本價”轉為“價本量”,經濟效益才能至上。
二靠政府出手,為企業過好苦中有樂的日子創造環境。堅決不予核準以任何借口新建或技改的新增水泥熟料產能的項目,并打好淘汰落后機立窯產能的殲滅戰。對超過水泥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的新型干法生產線要堅決采取限制用電量、降低萬元GDP能源消耗量的措施;加強環保執法和對污染物排放監測力度,嚴格執行新頒布的《重慶市大氣污染物綜合標準》,不達標的限期整改,整改仍不達標的,收回排污許可證;加快推進兼并重組,進一步提高我市水泥產業集中度,減少惡性競爭。
編輯:方運田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