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象 新征程 | 從“擰螺絲”到“創新圓夢”的匠人故事
在繁華的都市背后 存在一個為城市建設默默澆筑的行業 ——水泥制造業 在這個行業中 有這樣一群能工巧匠 他們日夜奮戰在企業生產線上 用汗水和智慧鑄就了 城市基建和高樓大廈的堅實基礎 孫旭光就是這樣一位杰出的水泥工匠 十多年來,從一名基層電氣技術員 成長為擁有諸多光環的“卓越工匠” 他用自己的匠心和創新 成就了個人與企業的共同成長 ?︾ 中共黨員 孫旭光 2009年大學畢業后加入華潤建材科技旗下陸川水泥,現任電氣副主任工程師,副高級工程師職稱。曾榮獲2023年玉林市“勞動模范”、2022年華潤集團“卓越工匠”、 2021年玉林市“玉林工匠”等榮譽稱號。截至目前已獲得國家授權發明專利8項,在申請專利5項。 須經磨礪?技能精湛方有為 2009年, 25歲的孫旭光初入水泥行業, 先后歷經技術員、巡檢員、工程師等崗位。 我剛參加工作就感覺到了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存在一定差異,也是“初生牛犢不怕虎”,那時候不懂就厚著臉皮問,不會就找資料學,我總堅信,有志者事竟成。 為了快速掌握實踐操作技能,孫旭光總是虛心向有經驗的同事請教工作中的難點、疑點,認真觀察大家在生產現場的一舉一動,不斷豐富自己的專業技能。休息之余,他也會找很多專業書籍進行針對性學習,認準一個方向就一定要把難題研究透,慢慢形成了“學研用”結合的方法。 孫旭光回憶,剛開始發現操作員工作時總是很忙碌,好像一刻也停不下來。了解后,他發現是因為調配站板喂機難以控制,導致操作員需要額外去核實料位情況,一來一回增加了很多不必要的工作量。 他深知,舊的思維方式只能帶來舊的結果,“要想解決這些問題,就必須通過技術創新和實踐應用”。于是,他利用業余時間不斷嘗試各種新的方法和技術,不斷優化設備的性能和功能,進一步尋找解決高料位開關的途徑。 最終,孫旭光研發出了一種更適合板喂機下料倉的高料位開關,幫助陸川水泥公司解決板喂機自動下料問題。此項技術不僅獲得了國家授權發明專利,更是在華潤建材科技得到廣泛推廣應用。當被問到為何能夠堅持研發和創新,他的回答異常堅定:“一個人想要實現突破的最好方式,就是不斷去探索新事物和新途徑。” 堅持扎根一線磨煉技術,孫旭光的專業技能不斷提高,創新成果也得到更多認可。玉林市“玉林工匠”、華潤集團“卓越工匠”、玉林市“勞動模范”等榮譽,便是對這些創新歲月最好的認可。 孫旭光坦言,“沒有人能為你的成長負責,你的夢想,你的目標,你的努力,都是你成就自己的基石。” 砥志研思?創新創效實干家 2012年,孫旭光調崗到余熱發電工段。 總能第一時間找到問題的他, 再次發現了余熱發電操作員 工作量大、效率低的現實難點。 通過大量的前期研究, 他很快提出了解決生產難題的新思路。 如果計算機能夠替代人工,這樣既可以解放人力,還能克服完全依靠人工帶來的操作缺陷。 想法一經形成,孫旭光就著手開干。他查閱大量資料,不斷向行業內專家請教,反復推算試驗,“這個攻克過程是場持久戰,只要一有空,我就去完善一下程序,不停地打補丁、做優化,差不多用了7年時間。”隨著時間的推移考驗總能帶來突破,2021年的某一天,孫旭光終于實現了對發電過程的智能控制,大幅減少了操作員的工作量,減輕了能源浪費,以技術創新助力企業環保轉型。 十幾年的時光,孫旭光攻克的何止“余熱發電智能化”這一項技術難題,壓力和挫折自然是經常面對的。 “‘力矩閥’的研發給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這個項目相當于創造了一個全新的產品,研發過程也歷經重重困難。” 孫旭光介紹:“力矩閥就是模擬人關閉閥門的手部動作,也是用于智能制造場景。”但是項目的開始并不順利,用于替代手動閥門的“電動閥”試用效果很不理想,存在漏氣漏水、使用壽命短等弊端,而被替換下來的手動閥不曾存在這些問題。 孫旭光通過反復研究發現,電動閥門的關閉原理有別于手動閥門,因此不能直接替換使用,而是要設備模擬“人工關閉閥門的動作”才可能實現智能操作。攻堅方案逐漸清晰后,孫旭光帶領團隊錨定目標,歷經一次又一次的試驗、試錯、完善,頂住壓力、破釜沉舟,最終“力矩閥”項目試驗成功。 這個閥門在控股內部目前已經有45份訂單了,其中7臺已經交付給金沙基地,我們得到的反饋很好。 憑著愛鉆研、不服輸的韌勁,孫旭光時常能夠提出解決生產難題的新思路。從業以來,他累計實施的技術攻關和技術革新項目達15項,已獲得國家授權發明專利8項,累計創造效益超過2000萬元。 言傳身教?攻堅克難傳幫帶 孫旭光在不斷實現自我超越的同時, 也毫無保留地將自己多年總結的 技術經驗與團隊分享, 帶動整個團隊的專業技術水平 得到明顯提升。 他領銜創建的創新工作室,堅持結合行業和企業特點,以圍繞業務痛點開展研發、推動實現成果轉化為創建思路,通過收集業務痛點、組建創新小組、完成創新項目,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創新機制和流程。 2022年12月,創新工作室正式被玉林市總工會命名為“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2023年共收集業務痛點21項,通過自由組隊方式組建創新小組21個,已完成創新項目10個,其余項目仍然在研究推進中;同時積極利用各類內外部平臺,成功將“力矩閥”、替代燃料灰化爐等創新成果轉化為實際生產力,將他們推向更加廣闊的應用領域。 從電氣技術員成長為“卓越工匠” 既是孫旭光從拓荒牛 到領航員的成長歷程 也是他從普通員工 到企業標桿的深耕之路 如果問我什么是工匠精神, 對技術、對產品、對創新 精益求精的追求, 就是我的回答。 孫旭光深知自己肩負的責任和使命 他表示 將繼續深耕行業,敢于迎難而上 聚焦智能化、數字化領域 在實踐歷練中錘煉本領、增長才干 為推動智能工廠建設 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貢獻自己的力量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