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兩會]王瑤法:企業轉型 資源需重新配置
2012年對于中國的企業來說,是艱難的一年。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全年國內生產總值為519322億元,經濟增長7.8%。這一年,中國的經濟不再高增長,股市樓市車市持續低迷;沒有大規模的企業并購,沒有戰火紛飛的市場擴張,裁員減產轉型,多數企業經歷了痛苦掙扎的一年。
對于中國這個一直以來都以“保8”為經濟增長“紅線”的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來說,“紅線”之底被破,對企業來說意味著什么?企業又該如何轉型升級?明峰建材集團董事長、高級經濟師王瑤法做客浙江省兩會市民議政廳探討關于企業發展的話題。
明峰建材集團董事長、高級經濟師王瑤法
“中國的經濟發展前期實在太快,我最大的感觸就是,似乎從來沒有差的時候。”在建材行業摸爬滾打了近20年的王瑤法說,建材行業發展的速度遠遠超過了他的想象。他舉了一個例子,上世紀80年代,一家大型水泥廠水泥年產量也才10萬噸,但現在,年產100萬噸的水泥廠都算是小廠了。
“建材行業的發展存在著過剩現象,這也是這個行業近幾年下滑迅速的原因。”王瑤法說,在這樣的情況下,企業需要有提前預判的能力,然后根據企業情況重組,或停產某些產品。
王瑤法表示:“中國經濟特別是浙江經濟,前幾年的發展其實是處于一個高速發展,導致產能過剩的情況,在前期的高速發展后政府主動調控,企業在轉型過程中,資源需要重新的配置。經濟增長放緩,也是資源配置導致的一種必然現象。”
明峰模式 跨行業的大膽嘗試
一次轉型:
技術創新帶來飛躍
明峰建材的第一次轉型升級,其實是技術創新帶來的飛躍。明峰是做水泥的,水泥有個“天敵”,就是海水的腐蝕性。普通水泥造出來的建筑或者橋梁壽命只有30年左右。這是由于在海水或者帶腐蝕性的地下水環境里,混凝土易受氯離子等侵蝕,氯離子與混凝土中的鋼材產生化學反應,會使鋼筋銹蝕引起膨脹造成混凝土保護層剝落,影響工程安全。
學機械設計出身的王瑤法想到了“廢物利用”——將爐渣、鋼渣等廢料經磨機磨成可以替代水泥的礦粉,“這些廢料只要磨得足夠細,加入到混凝土中,將混凝土結構填充滿后,就能大幅減緩海水侵蝕速度,在設計使用期內,鋼筋就不會爛了”。
這種研發出的高性能礦粉水泥,已被應用到世界最長跨海大橋杭州灣跨海大橋上。專家認為,建造杭州灣大橋的混凝土中摻合這種礦粉后,不但可以增加后期強度10%以上,還能有效阻止海水的氯離子滲入大橋橋體,相當于為大橋穿上一件防護衣,確保大橋百年無虞。這項讓王瑤法聲名遠播的工程,也帶來了實際收益。鋼鐵廠的廢渣最初是免費提供給王瑤法的,王瑤法加工成礦粉后,賣380元/噸,僅杭州灣跨海大橋,就用了18萬-20萬噸礦粉。
二次轉型:
搞建材的搞了醫療
如果說第一次轉型升級是行業內的漂亮一仗,那么王瑤法的第二次轉型,則讓很多人都沒有想到。
2010年,他斥資上億元,成功收購美國俄亥俄州的FMI科技有限公司,重組為明峰醫療系統股份有限公司強有力的研發團隊。“PET-CT是非常昂貴的醫療器材, PET-CT在美國有5000多臺,中國只有180多臺。一臺進口的PET/CT就要2000多萬元,而且只有進口,目前整個浙江只有為數不多的幾臺而已。”王瑤法說,以前使用一次PET-CT進行全身檢查要8000多元,明峰生產的PET-CT將把費用減少到4000元左右。
“很多人覺得奇怪,搞建材的怎么搞醫療去了。但我是學機械設計出身的,醫療裝備,說簡單點其實也是臺機器,所以當初涉足這個行業的時候,我心里是不慌的。”王瑤法說。
目前,明峰醫療系統股份有限公司的PET-CT項目,已列入浙江省“十二五”科技計劃項目,并成功入選國家科技部《國家“十二五”科技支撐計劃》,還即將獲得首批國家科技補助資金。
王瑤法估計,2013年中期,將有6臺64排CT和4臺全身PET-CT下線,年底能完成美國FDA認證以及中國SFDA認證,預期2013年年底正式在中國市場銷售。
編輯:武文博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