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河南:未來五年城鎮化投資需一萬億 中北部產能過剩或緩解
日前,河南省兩會《政府工作報告》將城鎮化提為河南未來五年的工作重點,提出從今年起河南省城鎮化率每年年均提高2個百分點以上,2017年達52%以上,比2012年增長約10個百分點。分析認為,河南加速發展的城鎮化進程將提升當地水泥市場需求,中北部作為城鎮化發展重點區域,將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該區域巨大的產能過剩壓力。
城鎮化建設圖
未來五年城鎮化投資需一萬億河南省已進入城鎮化高速發展期。2010年河南省城鎮化率只有37.7%,2011年底達到40.6%,2012年底河南城鎮化率42.4%,近幾年來河南省城鎮化率年均增長近1.8個百分點,遠超國家平均水平1.5%。盡管保持著高速增長的速率,但是目前河南省42.4%城鎮化率距離國家平均水平51.27%還有較大差距,研究表明城鎮化率在30%到60%期間將保持較高增長速度,因此未來幾年河南省城鎮化率在增長速度和增長空間都大有可為。在現行河南城鎮化發展趨勢下,加之政府相關城鎮化方面政策支持,未來五年內每年提高2%城鎮化率目標的可行性非常高。
根據統計數據,河南常住人口9400萬人,按每年2個百分點計算,每年將有200萬,到2017年將有1000萬新增城鎮人口。根據1月17日河南省社科院發布《河南城市發展報告(2012)》藍皮書,近年來城鎮人口每增加一個,至少需要10萬元的城鎮固定資產投資,按此推算,2017年河南若要實現52%的城鎮化目標,每年需要2000億元的城鎮建設投資,五年城鎮化推進預計共需一萬億城鎮建設投資。投資主要包括城鎮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和房地產開發等方面。
水泥是城鎮建設投資中很大一部分。按照新增城鎮人口每人住房面積30平米,每平米住房建設需要0.2噸水泥計算,每年200萬新增城鎮人口帶來居民住宅建設帶來1200萬噸求水泥需求。與此同時,城鎮化進程中配套的基礎設施建設,諸如公路、鐵路、機場、港口等建設需求也非常巨大。
中北部將繼續引領河南城鎮化
河南省城鎮化區域發展不平衡。鄭州、開封、洛陽、平頂山、安陽、鶴壁、新鄉等中北部地區工業較為發達,經濟相對發達,城鎮化率在全省排名靠前;商丘、周口、駐馬店、信陽等東南部地區經濟以農業主,經濟相對落后,城鎮化率在全省排名墊底。
此前國務院批復了《中原經濟區規劃》,《規劃》明確要求,持續探索以新型城鎮化為引領的“兩不三新”三化協調科學發展的路子。其中,“兩不”是指不以犧牲農業和糧食、生態和環境為代價,“三新”指新型城鎮化、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據此可以推斷,未來河南省城鎮化是伴隨著當地工業化、農業化發展推進的,受區域主導經濟影響。
根據《中原經濟區規劃》,未來河南將著力打造鄭(州)汴(開封)一體化,提升鄭(州)洛(陽)工業走廊產業和人口集聚水平,推動多層次高效便捷快速通道建設,促進鄭州、開封、洛陽、平頂山、新鄉、焦作、許昌、漯河、濟源9市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形成高效率、高品質的組合型城市地區和中原經濟區發展的核心區域。分析認為,未來河南傳統中北部工業較發達區域將直接受益于該規劃,隨著個規劃的推進中北部區域城鎮化進程將快速推進。
發展農業現代化是《中原經濟區規劃》另一個重要方面,以農業經濟為主導的河南東南部的商丘、周口、駐馬店、信陽地區,在整體規劃中依然偏向農業發展。目前,該區域擁有占河南人口37.6%共3500萬的龐大人口基數,每年龐大的剩余勞動力普遍向外省輸出。筆者分析認為,未來五年內該區域短期內并不難解決龐大人口基數的本地就業問題,城鎮化進程相比中北部地區緩慢。
中北部地區產能過剩或將緩解
河南省建材協會秘書長王愛貞近日在接受中國水泥網記者采訪時表示,2012年1-11月,河南省實際水泥產量達1.35億噸,全年預計超過1.4億噸,而過剩產能有4000-5000萬噸,產能過剩形勢非常嚴峻。
根據中國水泥網華北行調研,河南省產能過剩區域主要集中在豫中、豫北地區,豫西、豫南、豫東地區供需基本平衡。豫中地區是河南最大的水泥消費區域,經濟發展速度較快,前些年吸引不不少水泥生產線,導致08年就開始出現供大于求的現象,雖然近兩年淘汰停產了部分過剩產能,但是過剩情況導致市場前景依然不樂觀。豫北地區產能與豫中相當,水泥需求卻遠遠小于豫中地區,產能過剩更加嚴重,加之該區域企業眾多,競爭環境非常惡劣。
河南中部、北部地區這兩個產能過剩區域,此次也正是城鎮化推進快速發展和重點發展地區,該區域城鎮化帶來的水泥需求將大大超過其他區域。對于該地區來說,盡管城鎮化所帶來的水泥需求并不能解決當地的產能過剩問題,但毫無疑問的是中北部地區將明顯受益于此次城鎮化推進,區域產能過剩問題將得到一定程度緩解。
編輯:方運田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