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池州海螺余熱發電2012年發電量逾4億千瓦時
根據最新統計,池州海螺余熱發電四臺機組2012年累計發電43352萬千瓦時,并網電量為40121萬千瓦時,均逾4億千瓦時,機組運行效率得到較好發揮。三期第二臺發電機組自2012年2月15日建成并網發電以來,機組運行穩定,隨著第六、七兩條熟料生產線相繼投產正常運行后,4#發電機組鍋爐出力大大提升,發電量一直處于較高水平。
穩定運行的發電機組
2012年,盡管受經濟形勢影響生產運營壓力較大,但池州海螺公司上下始終高度關注余熱發電這一節能減排、降本增效、實現效益最大化的“亮點”,為提升四臺發電機組整體運行質量,采取了一系列積極有效的保障措施。
對生產組織機構進行優化組合,將原余熱發電處運行管理“一分為二”,四臺發電機組運行分別并入制造一、二分廠管理,保留發電處職能作用,進一步理順了運行組織程序,明確生產管理與職能管理職責,發揮專業技術管理支撐作用,保證生產組織與協調有序暢通。
突出設備維護技改,著力解決影響系統運行質量的難題。在保證窯磨、發電正常運行的情況下,利用兩次計劃檢修先后組織對一線AQC鍋爐出風管和煤磨取風管進行了改造,恢復運行后,二期發電效果明顯,發電量、噸熟料發電量、站用電率等主要運行實際指標記錄均被改寫,接近或達到內控考核指標。
建立完善窯操作員和余熱發電操作員操作激勵制度,充分發揮員工的智慧。與主要生產單位簽訂責任目標掛牌制度,將噸熟料發電量、蒸發量、站用電率等運行主要指標與各部門工段長、技術管理骨干和中層管理干部以及窯磨操作員的月度考核直接掛鉤,形成了成熟完善的考核獎懲機制,極大地保證了主要生產單位對發電機組運行質量的關注。
窯操作員與余熱發電操作員密切配合
強化工藝運行管理,尤其是日常操作的規范化管理。進行常態化的“四操一體化”工藝技術研討、交流活動;要求窯磨與發電操作加強溝通、密切配合,關注鍋爐風溫、蒸發量等重要參數的變化;系統地進行密封堵、漏點的集中治理與現場設備隱患的整改。整合分廠機電維修資源,及時地對系統設備故障進行維護保養,以確保系統穩定、安全、高效運行。
加強后備技術力量及關鍵崗位人員培養,優化完善管理人員配置。管理人員強化與新進員工的交流,關注年輕技術人員思想動態,努力提高技術人員對專業規范管理及現場處理問題的能力。并進一步加強對關鍵操作崗位人員的管理與引導,形成有效的晉升淘汰機制,確保后備人才梯隊。
編輯:許玉婷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