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鋁想新材料有限責任公司再生鋁棒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的擬批準公示
根據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審批程序的有關規定,經審查,我廳擬對江西鋁想新材料有限責任公司再生鋁棒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作出審批意見。
為保證此次審查工作的嚴肅性和公正性,現將擬作出審批意見的環境影響報告書基本情況(摘自環評文件)予以公示。
公示期為2024年03月21日 - 2024年03月27日(5個工作日)
聽證權利告知: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內申請人、利害關系人可對以下擬作出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審批意見要求聽證。
聯系電話(傳真):0791-86739732
通訊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紅谷灘區北龍蟠街993號方樓省政務服務中心3樓34、35號窗口
郵編:330000
建設名稱: | 江西鋁想新材料有限責任公司再生鋁棒項目 |
建設地點: | 江西奉新高新技術產業園區長青大道2099號 |
建設單位: | 江西鋁想新材料有限責任公司 |
編制單位: | 江西省地質局實驗測試大隊 |
項目概況: | 項目租用江西南能新材料有限公司和江西匯水河鋁材有限公司廠房進行改造,項目總占地面積為9201.15m2,其中建筑面積7167.55m2。 本項目為新建項目。以清潔廢鋁和純鋁錠原料,并配以鎂、打渣劑、精煉劑等輔料,經破碎、機械分選后,再經熔煉+精煉+扒渣+保溫+鑄造+鋸切+鋁渣回收等工序生產鋁棒。產品方案:年產10萬噸鋁棒,牌號為6063,滿足《變形鋁及鋁合金化學成分》(GB/T3190-2020)要求。 |
主要環境影響及預防或者減輕不良環境影響的對策和措施: | 1.廢氣防治措施 原料破碎廢氣經集氣罩收集,通過布袋除塵裝置處理后經1根15m高排氣筒(DA001)排放。顆粒物排放濃度滿足《再生銅、鋁、鉛、鋅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31574—2015)表3大氣污染物排放限值要求。 熔煉爐爐膛煙氣經密閉負壓收集后,采用蜂窩蓄熱陶瓷冷卻處理,處理后煙氣與環境集煙、鋁渣回收廢氣一并采用1套活性炭噴射+脈沖式布袋除塵+活性焦吸附裝置處理,上述處理后的煙氣經1根25m高排氣筒(DA002)排放。外排煙氣中的顆粒物、SO2、NOX、氟化物、氯化氫、錫及其化合物和二噁英類濃度可滿足《再生銅、鋁、鉛、鋅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31574—2015)表3大氣污染物排放限值要求。 2.廢水防治措施 項目凈環水循環使用,濁環水定期經絮凝沉淀處理后循環使用,初期雨水經沉淀處理后用于生產,不外排;生活污水經隔油池+化糞池預處理后排入江西奉新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污水處理廠進一步處理,處理后的尾水達《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一級A標準后標準排入南潦河。 為保證在設計初期雨水進入初期雨水池,后續雨水排水廠區雨水管網,在初期雨水池設置設閥門對雨水流向進行自動切換。在初期雨水池設計液位控制器,當水位達到高水位時,開啟雨水排放閥,關閉雨水收集閥,使未被污染的雨水直接排入雨水管網。 3.噪聲防治措施 項目通過選用低噪聲設備,對高噪聲設備采取消聲、減震設置隔聲操作間等措施,同時通過優化平面布置、設置綠化帶等措施,控制項目生產設備噪聲對周邊環境的影響,廠界噪聲可滿足《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中3類標準。 4.固體廢物處置措施 項目產生的固體廢物主要有:鋁灰渣、除塵灰(包含廢活性炭)、廢布袋、檢測廢液、廢活性焦、廢機油、廢含油廢抹布等危險廢物;非金屬雜質、金屬雜質、廢玻璃纖維濾芯、破碎收集顆粒物、廢碳分子篩、廢保溫磚及蓄熱體介質、污泥等一般固體廢物;以及生活垃圾等。 各類危險廢物均委托有相應危廢經營資質的單位進行綜合利用或處置;非金屬雜質、金屬雜質、廢玻璃纖維濾芯、廢碳分子篩、破碎收集顆粒物、廢保溫磚及蓄熱體介質等一般固體廢物由供應商回收或定期外售綜合利用;污泥交由相應的一般固廢處置單位處理;生活垃圾交當地環衛部門清運處理。(核實污泥可交由環衛部門處理) 項目新建1個632.5m2危廢暫存間,暫存周期為60天;危廢庫按照《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準》(GB18597—2023)相關要求設計、建造和管理。新建1個50m2的一般固廢暫存間,一般固廢暫存庫應滿足相應防滲漏、防雨淋、防揚塵等環境保護要求。 5.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 按照“源頭控制、分區防治、污染監控”原則做好地下水污染防治,項目原料、物料、固廢存放于庫房和車間內;按照分區防治的原則,對危廢暫存間、循環水池、事故應急池、初期雨水池等重點防滲區采取相應的防腐、防滲處理;采取以上措施后,可有效防止物料及污水滲漏造成地下水和土壤污染。加強管理和周邊區域地下水、土壤監控,在廠區及周邊設置3處地下水監控井及2處土壤跟蹤監測點,加強定期監測,一旦出現地下水污染問題,應立刻查找滲漏源,并采取有效補漏措施,避免污染地下水和土壤。 6.環境風險防范措施 項目環境風險主要為天然氣使用過程中發生泄漏,鋁灰渣存貯不當遇水產生劇烈反應和二次污染,廢氣以及生產廢水事故排放等引發的環境風險。 據《建設項目環境風險評價技術導則》(HJ 169—2018)判定,該項目環境風險綜合潛勢為Ⅰ,環境風險為簡單分析。為防止泄漏,加強設備、管道的密封性和車間通風,經常檢查易造成腐蝕的部位。生產車間內各類設備的天然氣輸送管道各處設置安全閥門及泄漏自動報警裝置,一旦發生泄漏事故立即報警,天然氣管道線應標志清晰,巡線員定期巡線,經常檢查易造成腐蝕的部位。加強鋁灰、鋁渣的貯存管理,做好暫存庫防雨、防水工作,確保不發生劇烈化學反應,不產生“二次污染”。新建1座200m3的事故應急池,事故應急池應盡量保持常空狀態,一旦發生危險化學品泄漏等事故或者生產廢水處理設施發生故障時,及時收集泄漏化學品及生產廢水,杜絕事故廢水直接排放。設置備用電源、風機,設備損壞和污染治理措施失效時立即停產,及時搶修。制定環境風險應急預案,并定期開展應急演練。一旦發生事故,迅速啟動應急預案,切斷風險源、啟動應急設施,防止事故災害擴大和產生次生災害。 |
公眾參與情況: | 建設單位依法開展了公眾參與。 |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