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莫讓水泥粉磨站污染壞了一鍋湯
據了解,該粉磨站于上世紀90年代建立,后因經營不景氣等原因,多次轉包,粉磨站所存在的污染問題一直不曾解決。當地居民反映,在這長達20多年的時間里,粉磨站的粉塵污染、噪聲污染等問題一直困擾著他們,農民在粉磨站附近種植的瓜果蔬菜賣不掉,栽種的荔枝樹也不見長高,種植的稻米吃起來也有一種怪怪的味道,數千居民苦不堪言。
當地媒體兩年前曾報道此事,相關政府部門也曾下達相關處罰決定書,然而兩年過去了該粉磨站污染依舊。當地相關政府部門在該粉磨站周圍調查監測結果顯示,該粉磨站粉塵超標、噪聲超標,據此定安縣國土環境資源局對該粉磨站作出了罰款8000元,責令立即停產整頓的決定。
企業停產整頓,必須要提交恢復生產的申請,經相關部門驗收通過后才能進行生產。然而當地居民反映“海島水泥安定粉磨站”在停產沒有采取什么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不久后就自行偷偷進行了生產,而當地政府行政處罰下達單位似乎也未曾收到后續申請驗收的報告。報道中當地環保部門對“海島水泥定安粉磨站”環境監測顯示,該粉磨站粉塵、噪音明顯超標。
盡管多年以來當地群眾對該粉磨站粉塵、噪音問題不斷向相關部門反映,當地相關政府部門也通過監測數據確認該粉磨站污染事實,但是地方政府卻給出了一句“管不了”。面對證據確鑿的污染事實,面對有據可依的法律法規,面對飽受污染之痛的人民群眾,海南省定安縣相關政府部門還真是讓廣大網友深切感受到了其“不作為”。
像“海島水泥定安粉磨站”這種環保問題突出,屢教不改的企業,理應由地方相關部門提交法院,申請強制執行。污染造成經濟損失的應賠償相應損失,對環境造成的破壞,應責成當事單位進行治理恢復。
我國近幾年在水泥行業淘汰落后的工作不斷推進,對水泥行業的環保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在最新的《水泥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4915-2004)中明確規定了,水泥行業粉塵排放50mg/m3的標準,該標準推行幾年以來我國水泥行業粉塵防治已經取得較大改善,行業內水泥廠“灰頭垢面”的情況已經不太多見。
水泥粉磨站相比水泥廠,生產過程中所帶來的污染相比要低得多。其大氣污染主要來自含塵廢氣、烘干機煙氣中的SO2、總懸浮顆粒物。按理說,要處理好這些問題并不難,可是出于某些經濟利益因素,粉磨站給居民所帶來的困擾,近些年隨著人民對環境要求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暴露出來。通過搜素引擎可以輕易的找到,諸如陜西漢中洋縣水泥粉磨站污染、黑龍江省林口縣水泥粉磨站污染、湖北隨州環譚水泥粉磨站粉塵污染等等諸多報道。
分析這些粉磨站,大多存在時間較長,90年代就存在,有的是水泥廠關閉后出于市場、就業考慮設置的。這些粉磨站在最初的選址上,在現在看來大多數衛生防護距離有問題,體現的比較直接的是噪音;污染控制方面,這些粉磨站的環保設備大多數陳舊甚至缺少,很難達到當今環保標準要求。對于類似企業,應該立即停產,限期整頓,能達到相關要求就生存下去,達不到就只能關停。
在此不得不提一下我國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它最早在1998年11月29日國務院《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開始執行,《環境影響評價法》于2003年9月1日起正式實施。按照環評法要求,建設項目必須預先編制環評報告書,報告書審核通過后方可項目施工。
目前的情況是,不少年份較早的企業,由于規劃、設施等原因很難達到環保要求,環評報告書遲遲不能做出并通過;不少新建大型項目違背環評法要求,先動工后編制環評報告,報告書中甚至出現違規情況,例如《環保部擬暫緩審批成蘭鐵路 項目總投資235億元》;不少小微型企業,甚至不知道有環境影響評價這回事,當然這也與當地政府部門有一定影響;環評本身的“公眾參與”環節不被重視,公眾參與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海南定安縣新竹鎮“海島水泥定安粉磨站”于上世紀90年代就存在的,當時是沒有環評這方面要求的,2003年環評法實施后要求企業依法應補辦環評報告,那么它到底是有沒有補辦并通過呢?據筆者推斷,它是沒有的。原因有兩個:一、企業存在污染問題歷來已久,其規劃、污染防控肯定大有問題,環評驗收必然通過不了;二、環評中的公眾參與環節,必須要一定比例周邊居民簽字同意該項目,從該事件媒體報道看來,周邊居民應該不會同意該項目,那么僅僅從這個環節分析,環評必然不能通過,如果說它環評通過了,那么很可能就涉嫌造假了。
按規定項目必須先通過環評,經“三同時”驗收通過后方能進行生產,沒有環評就不能進行生產。盡管“海島水泥定安粉磨站”沒有環評只是筆者推斷的,它到底有沒有環評當地政府相關部門總是知道,除此之外當地政府相關部門在對其監測中,早已得出其粉塵、噪音污染的相關監測報告,遲遲不能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控制,不得不說當地政府還真是“弱勢”,或者說 “不作為”也不為過。
近幾年來國家對水泥等行業環保要求越來越高,淘汰落后的工作也在不斷開展。從2009年9月國務院印發的《關于抑制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引導產業健康發展若干意見的通知》(國發〔2009〕38號)提出對確有必要建設的水泥建設項目,需報國家發展改革委組織論證和核準,到2010年11月工信部發布以“抑制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加快結構調整”為主旨的《水泥行業準入條件》,對新型干法水泥熟料年產能超過人均900公斤的省份,原則上停止核準新建擴大水泥(熟料)產能生產線項目,新建水泥熟料生產線項目必須嚴格按照“等量或減量淘汰”的原則執行,水泥準入門檻不斷抬高。
水泥粉磨站作為水泥生產的最后一個環節,把好環保關尤為重要。俗話說不能讓一條老鼠壞了一鍋湯,讓人民群眾因為一個粉磨站的壞影響,對整個水泥行業的環境狀況也產生映射。水泥粉磨站的健康發展必須要做好污染防治,該整治的要整治,該淘汰的淘汰。
編輯:方運田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