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聯防聯控,史上最嚴大氣污染防治規劃?
12月5日,我國首部大氣污染防治國家級規劃《重點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十二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在京發布,有媒體詩意地稱之為“美麗中國行動”,也有理性者謂之“史上最嚴大氣污染防治規劃”。
《規劃》首次提出京津冀、長三角、成渝、甘寧等跨省區域,成立由環保部牽頭、相關部門與區域內各省級政府參加的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工作領導小組,其他城市群成立由主管省級領導為組長的領導小組,區域內各地區輪值召開年度聯席工作會議,通報上年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工作進展。加強區域內環境執法監管,開展區域大氣環境聯合執法檢查,其中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區域要求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下降6%。
回到現行環境管理方式上看,地方政府僅對當地環境質量負責,采取的措施以改善當地環境質量為目標。然而,隨著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張,區域內城市連片發展,受大氣環流及大氣化學的雙重作用,城市間大氣污染相互影響明顯,相鄰城市間污染傳輸影響極為突出。據悉,在京津冀、長三角和珠三角等區域,部分城市二氧化硫濃度受外來源的貢獻率達30%至40%,氮氧化物為12%至20%,可吸入顆粒物為16%至26%。顯然,各個城市“各自為戰”難以解決區域性大氣環境問題。
而創新區域管理機制,明確重點區域、量化減排目標,實現區域“統一規劃、統一監測、統一監管、統一評估、統一協調”,不僅增加了《規劃》的可行性,同時提升了聯防聯控管理能力。不難看出,大氣污染防治體系正在更新換代。
防治模式的突破對水泥行業來說,面臨的挑戰也更為嚴峻,單個水泥企業生產過程中對大氣的污染,其造成的影響不僅是對本地,還須認識到對區域的影響和認識到對環境產生復合影響。尤其是京津冀、長三角和珠三角的水泥企業,在氮氧化物治理和粉塵治理上應下更大的功夫。企業在注重低氮燃燒技術改造,配套脫硝設施建設的同時,破碎機、磨機、包裝機、烘干機、烘干磨、煤磨機、冷卻機、水泥倉及其它通風設備需采用高效除塵器,確保顆粒物排放穩定達標。另外,原材料、產品必須密閉貯存、輸送,車船裝、卸料需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起塵。區域、省、市聯動一體的機制里,執法監管小組可協調處理跨省域大氣污染違法行為,企業在將水泥運往附近省域銷售時,也需時刻注意,避免在他省“丟臉”。
《規劃》還實施區域大氣污染源統一監管,建立重大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會商機制、環境信息共享機制和區域大氣污染預警應急機制。其中點名表示對區域大氣環境有重大影響的火電、石化、鋼鐵、水泥、有色、化工等項目,要以區域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區域重點產業環境影響評價為依據,綜合評價其對區域大氣環境質量的影響,并征求項目影響范圍內公眾和相關城市環保部門意見,作為環評審批的重要依據。意味著水泥企業要想順利越過環評這道坎,還必須在日常經營中采取更加嚴格的污染控制措施,甚至將其納入公司管理體系。
從《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到目前發布的《重點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十二五”規劃》,大氣污染防治一直是環保工作的重要領域。“十二五”時期,我國工業化和城市化仍將快速發展,資源能源消耗持續增長,大氣環境將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未來環保政策只會日益嚴厲,水泥企業該打起十二分精神,順著環保新風向,助力水泥行業環保轉型。
編輯:武文博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