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豪瑞:雙劍合璧助力中國水泥行業華麗轉身
豪瑞中國區總裁Ian Riley
歷經百年征途,這不是一般企業可以做到的,但豪瑞集團做到了。而在1999年與同樣是百年老店,并被譽為“中國水泥工業的搖籃”的華新水泥雙劍合璧后,豪瑞將其在水泥行業積淀的先進經驗和技術帶來中國,發展環保產業和環境服務,尤其是利用水泥窯對廢棄物進行協同處置,不僅為華新的可持續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令國內水泥行業加快了從污染向綠色環保華麗轉身的步伐。
近日,豪瑞中國區總裁Ian Riley先生接受中國水泥網記者采訪時表示,水泥行業可以在解決中國城市垃圾問題上扮演重要角色,且極具優勢。利用水泥窯協同處置,通過成熟的技術控制水泥的生產過程,從而避免生產過程中泄漏有毒害物質,保證水泥的出產質量,并認為水泥窯協同處置技術,相比目前所有處理城市固體垃圾的途徑,是最安全、最經濟的,華新水泥在湖北武穴的城市垃圾處理平臺就足以證明其在技術和經濟上的可行性。“考慮到水泥窯協同處置對于經濟和環境雙方面的有利因素,我們希望它可以成為中國城市固體垃圾處理的主要方式之一,不過,這項業務的增長將依靠政府在政策法規方面的支持”,Ian Riley說。
從工信部發布《關于水泥工業節能減排的指導意見》到發布的《“十二五”規劃綱要》,水泥窯協同處置廢棄物都被濃墨重彩地寫入,可以預期在“十二五”乃至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水泥行業協同處置廢棄物前景廣闊,但熱情背后也存在不少“瓶頸”。
Ian Riley認為,中國的協同處置廢棄物與西方國家的差距主要源于兩個原因:一為規章制度,二為中國的城市垃圾熱值較低。雖然在水泥窯里協同處置廢棄物較垃圾焚燒爐的成本低(同時對環境無害),但較之于隨意傾倒的投入更高,所以如果在垃圾堆傾倒垃圾依然被允許且沒有成本或成本極低,行業內就沒有動力去投資這項技術或者利用該技術處理垃圾所需的平臺。
相同的情形在很多國家都曾出現過,只有在垃圾處理規范化,環境成本得到完全認可的情況下,協同處置才能真正發展起來。此外,還涉及到對垃圾的分類處置,目前社會公眾對垃圾分類的認知不夠,水泥窯協同處置垃圾的工作因此也受到部分阻礙。制度規范加上公民的自覺性,或許方可為今后協同處置廢棄物做良好鋪墊。
而豪瑞的水泥窯協同處置項目并不僅僅局限于城市生活垃圾處理,Ian Riley透露,除了每年10萬立方米的漂浮物和每年20萬噸的污染土,華新還處理了每年3萬噸來自武漢、黃石和宜昌的污泥以及每年1萬噸的工業垃圾。“我們目前已獲準處理15種工業垃圾,希望明年可以擴大至25種”。據記者了解,為安全有效地處理這些垃圾,豪瑞特別針對中國市場和城市特點開發新技術。其中光在垃圾處理技術方面就擁有51項專利,包括11項新技術,27個新的加工工藝以及13種新設備。
作為世界可持續發展工商理事會(WBCSD)旗下水泥可持續發展倡議組織(CSI)的發起成員之一,豪瑞進入中國后,一直秉持著環保、可持續的發展理念。這其中,一個重要的目標就是減低二氧化碳排放和環境足跡。為了達到這一目標,豪瑞不斷提高能源利用率及研發創新產品。Ian Riley表示,豪瑞目前每噸水泥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僅為591千克,為全球同行業最低。
而作為國際型集團公司,豪瑞集團的理念就是要生產可持續的建筑材料,并促進可持續建筑的發展,出資成立了一個非營利性的基金會--豪瑞可持續建筑基金會,就是其在可持續發展領域的一個獨特的做法。Ian Riley介紹,基金會的目標是鼓勵以可持續的方法來解決與建筑及建設相關的技術、環境、社會經濟和文化問題。基金會的主要活動包括舉辦以可持續建筑為主題的豪瑞論壇(該論壇是一個面向建筑師、工程師、建筑專業人士和專家的學術平臺,旨在促進可持續建筑領域的交流和推進可持續發展);舉辦“豪瑞可持續建筑大獎賽”來表彰那些有志于建成可持續建筑的建筑師和設計師以及項目的實施人員,以及推廣以未來為導向的可持續建筑項目及理念。
中國水泥業已經逐步從“黃金十年”邁入“綠色十年”,市場進入平臺期后,競爭的本質會發生變化,由產量的競爭開始轉變成能耗、環保事業等方面的競爭。那些能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企業會在競爭中勝出。用Ian Riley的話來說,提供環保服務已成為豪瑞發展計劃的重心,這也將有助于華新在總體水泥需求增長量下降的環境下繼續發展壯大,即使中國水泥市場下降期到來,豪瑞也可以在技術、能耗、環保等方面幫助華新在競爭中處于一個領先的位置。
編輯:張曉燁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