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 跨省受讓產能建2500 t/d 生產線合適不合適?
近見一則跨省產能出讓轉移方案公示,東北一省從華東一省受讓日產2500噸(水泥熟料)生產線產能。華東該省早已作出淘汰2500 t/d決定,當下有人要,求之不得。東北該省產能利用率能達到一半恐也有點懸,且在能耗雙控之下,跨省受讓水泥熟料產能,又是新建2500 t/d 生產線,“勇”氣可嘉!
從受讓省有關信息看出,除了跨省受讓產能外,該項目所需產能指標還來自自身2條合計年30萬噸生產線(2019年公告)和省內1條年產6萬噸白水泥生產線(2020年公告)。2條合計年產30萬噸線早在2016年就已列入該省2016年工業行業淘汰落后產能目標任務。按《水泥玻璃行業產能置換實施辦法》(2017版),用于建設項目置換的產能,應當為2018年1月1日以后在省級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門戶網上公告關停退出的產能。從時間維度上似不太合規。
依據當時主管部門對《實施辦法》(2017版)解讀中稱,產能嚴重過剩矛盾還沒有根本緩解,行業穩中向好的發展基礎還不牢固,特別是水泥行業,日產2500噸及以下、競爭乏力的熟料生產線還有八百多條、產能五億多噸。為從源頭把控好“嚴禁新增產能”的關口,引導企業通過聯合重組和產能置換,將競爭乏力的過剩產能盡快退出。這邊在力促將競爭乏力的過剩產能盡快退出,那邊還在上競爭乏力的熟料生產線,反差忒大!
在出讓轉移方案擬建設項目情況中標記為,計劃點火投產時間是2024年10月。雖只是“擬”,但也不能太離譜啊!試想,項目還在前期工作中,何況現在要求新建項目要達到能效一級、超低排放。即使可能項目曾“搶進度”超前進行環評報告、節能報告編制,但現有新要求,還得推倒重來。何況產能置換方案都還沒正式被主管部門確認。項目還有一系列前期工作要做,項目能在4個月后點火投產?
這樣說是不是有點關注過度?一點也不,有前車之鑒。2013年該省環保主管部門對項目企業直接做出的環境違法行為限期改正決定。決定指,該公司(第一條)2500t/d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未履行環境影響評價審批手續,違法開工建設。責令該公司2500t/d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停止建設,于2013年12月31日前向省廳提交環評審查書面申請,補辦環評審批相應手續。逾期未提交將依法實施行政處罰。
就在7月6日生態環境部下發《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管理暫行規定》(環環評〔2024〕41號)。《規定》明確,建設項目開展環評工作初期,應分析與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要求的符合性,對不滿足要求的,應進一步論證其生態環境可行性,優化調整項目建設內容或重新選址。建設項目環評審批部門開展審批時,應重點審查項目選址選線、生態影響、污染物排放、風險防范等與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的符合性。
說句不中聽的話,在產能嚴重過剩之下,項目能不能成立或許還不一定呢!
編輯:戴冬虞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