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再出錯峰文件!不論目標市場為何都一律停窯?
日前,福建省建筑材料工業協會印發了7月份錯峰工作安排通知。通知要求,福建省內所有水泥熟料生產線(不論目標市場為何地)均須參與錯峰生產。在確保滿足市場供應的前提下,7月份錯峰停窯12天/臺。
此次錯峰文件里明確要求,不論企業的目標市場為何地,均須參與錯峰生產,這一舉措也充分反映出福建省在強化錯峰生產機制、加大停窯力度方面的堅定決心。
不過,也有不少業內人士表達了他們的擔憂:“對于那些目標市場是福建,但在福建區域內沒有熟料生產線的企業來說,這個錯峰要求對他們并無約束力?!?/strong>
有消息顯示,每年福建省的外來水泥在1500萬噸左右,其中海螺水泥就有1200萬噸,占據本省市場份額15%左右,對于福建省水泥供給市場的影響是巨大的。
一直以來,海螺水泥憑借T型戰略,從生產、運輸、市場三方面占據絕對的優勢,牢牢掌控福建地區水泥市場的主動權。海螺擁有低于行業水平約30元/噸的成本,算上運輸費用,海螺輸入福建的水泥比福建當地企業的水泥還要便宜,所以海螺可以用物美價廉的水泥熟料快速占領福建水泥的市場份額。
針對海螺等外來水泥沖擊嚴重的情況,在福建省發布的2024年錯峰生產工作安排中就提到,錯峰期間省外水泥熟料入閩量必須按正常年份50%控制,由海螺水泥統計各品牌入閩量,于每月10號前上報福建省建筑材料工業協會,由秘書處會同各區域組長找海事局等部門進行核實。
不過細究來看,單憑一紙文件難以直接約束外省企業,又該如何做到對入閩水泥企業的明確數量控制?若外來水泥在錯峰前夕突擊增加庫存,在錯峰期間釋放沖擊市場,文件豈非形同虛設?
回到文章的初始討論點,對于福建省內的水泥企業,不論其產品銷往何處,都需要遵循錯峰生產的安排。這不禁讓人思考,福建省水泥企業有自廢武功之嫌,既自斷攻出去的“矛”,也毀了防守區域市場的“盾”。
編輯:周程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