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水泥行業現在進行兼并重組難度這么大?
今年以來,需求下滑影響下產能過剩矛盾進一步激化,市場競爭異常激烈,水泥價格走低明顯,行業利潤再度大幅萎縮,上半年全行業虧損的境地也意味著行業發展進入前所未有的困難期。
在此情況下,國家各部委曾多次發文鼓勵建材領軍企業開展資源整合和兼并重組,提高行業集中度,優化產業結構和競爭格局,推動行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兼并重組是行業未來的必然趨勢,但目前水泥行業想要進行兼并重組,難度很大。”業內一資深人士對中國水泥網表示,其原因主要在于:
一是競爭力差的企業還未到“山窮水盡”的地步:自2016年以來,水泥行業經歷了一段高利潤的平臺期,眾多水泥企業因此積累了可觀的財富。即使當前市場環境嚴峻,這些企業也尚未耗盡其財務儲備,因此它們出售自身或尋求并購的積極性不佳,同時對自身的市場價值仍持有較高的期待。
二是部分龍頭企業在推動兼并重組方面信心不足。從戰略層面看,兼并重組旨在通過整合并最終淘汰低效產能,以促進全行業的產能優化。然而,對于龍頭企業而言,使用大量資金收購落后產能,隨后又將其淘汰,這樣的做法可能會引發來自股東和相關部門的質疑與問責,他們可能會質疑,這種資本運作方式是否切實符合公司的長遠利益,同時擔憂這是否會牽涉到國有資產的不當流失。
三是誰去重組誰?通常,兼并重組的模式傾向于由大型企業收購規模較小的企業,以此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市場的整合。但根據今年上半年的財務表現來看,部分龍頭企業的盈利狀況并不樂觀,甚至出現了持續虧損的情況,相比之下,某些競爭力較強的中小企業反而展現出了更為穩健的經營業績。
在這種非同尋常的形勢下,傳統的兼并重組邏輯受到了挑戰——究竟是應該延續以往的“大魚吃小魚”模式,由大企業收購小企業;還是應當打破常規,讓財務健康、盈利能力強的企業來收購那些處于虧損狀態的大企業?這不僅考驗著企業領導層的戰略決策能力,也對整個行業的重組模式提出了新的思考。
綜合來看,雖然兼并重組是大勢所趨,但在實際操作中,由于種種復雜因素的存在,要順利推進并非易事。這可能涉及到資金、政策、市場環境、企業間的利益協調等多種因素的制約。如何克服這些障礙,創造有利條件,成為推動行業兼并重組成功的關鍵。
編輯:周程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