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國水泥廠:奮進四十載 再創新輝煌
自1978年10月25日安徽省建委政字(78)019號文批準成立“安徽省寧國水泥廠”至今,寧國水泥廠已走過40年不平凡的發展壯大歷程。40年來,在安徽省委、省政府和海螺集團黨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省、市有關部門和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下,寧國水泥廠歷屆黨委、廠部領導通過團結帶領廣大員工,堅持走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新型工業化道路,牢牢把握國家經濟體制轉軌、水泥行業結構調整機遇,堅持改革發展不動搖,率先在全國建材行業大膽探索勞動人事、工資分配、住房、醫療和保險等五項制度改革,按照“精干主體,剝離輔體”的基本思路,成功解決了企業辦社會問題;堅持體制創新、管理創新、技術創新、實現了低成本擴張和“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發展目標,企業產能規模和經濟效益得到了快速增長,完成了從工廠到集團公司的體制轉變,在中國乃至世界水泥發展史上創造出了令人贊嘆的“海螺奇跡”,也為企業未來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昔日的寧國水泥廠已經走出山門、走遍安徽、走向全國、沖出亞洲,逐步成長為國際化建材企業集團。
在集團發展壯大進程中,寧國水泥廠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40年來,從一線母親窯孕育動工建設至今,寧國水泥廠相繼擁有了一條日產5000噸、日產2000噸的水泥熟料生產線,投資建設三套余熱發電系統,一套垃圾焚燒處理系統,據統計,自1985年4月30日生產出第一批產品以來,截止2018年9月底止,寧國廠累計生產水泥熟料1.5億噸(其中:熟料8868萬噸,水泥6524萬噸);發電22億千瓦時,銷售水泥熟料9742萬噸,實現利潤47億元,上繳稅收23億元。
1978年,在當時的寧國水泥廠劉純等班子成員的帶領下,寧國水泥廠日產4000噸水泥熟料干法生產線主體工程破土動工,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水泥企業正式在寧國這個山區小城誕生了。
1985年4月6日,日產4000噸水泥熟料干法生產線——海螺母親窯建成點火投運,試生產階段結束,7月9日,寧國水泥廠舉行正式投產誓師大會,廠長郭道源作動員報告。
1992年,鄧小平同志南巡講話后,我國改革開放步伐大大加快,寧國水泥廠牢牢把握難得的發展機遇,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當時的寧國廠掌握著最先進的水泥生產技術,在伊拉克出眾地操作過世界上最先進的現代水泥生產線,當年的領導班子達成共識,“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加快企業發展,實現趕冀東、超一流的目標”。
1988年4月23日,安徽省政府任命李迅同志擔任寧國水泥廠廠長,唐久和擔任廠黨委書記。1992年7月,寧國水泥廠討論通過了《崗位技能工資制度試行方案》《全員勞動合同暫行規定》《養老保險暫行規定》《醫療管理暫行規定》和《住房制度改革方案》五項改革方案。
1993年,安徽省人民政府任命郭文叁擔任寧國水泥廠廠長,這是寧國水泥廠發展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他上任伊始,就一手抓管理,一手抓發展。積極推行職工代表大會討論通過的五項制度改革,以改革勞動人事制度和工資分配制度為龍頭,將工資制度改革做為突破口,進行養老保險制度、醫療制度和住房制度等項配套改革,把競爭機制引入企業管理內部,做到什么崗位拿什么工資,獎勤罰懶,多貢獻者多拿報酬,剝離機修、運輸、托兒所和醫院等生產附助設施與生活設施,一方面使這些設施充分發揮作用,另一方面精干了主體,極大地減輕了企業負擔,以便輕裝上陣,蓄勢待發,自此,寧國水泥廠逐步走上了發展大道。
黨的十四大確定了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十四屆三中全會確定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框架,我國企業生產經營發生重大變化。面對新形勢,以郭文叁為班長的寧國廠班子迅速領悟到,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必須一面經營產品,一面經營資本,廠部班子及時轉變經營理念,積極應對國企經濟體制轉型挑戰,牢牢把握機遇,先后與香港昌興行合資,組建寧昌塑料包裝有限公司,邁出利用港資的第一步。1995年成立中外合資安徽海螺水泥有限公司,吸引外方現金入股,用于企業改造,為工廠迅猛、穩定發展探索正確的道路。
回首工廠建設歷程,每一個腳步都留下深刻的記憶:1982年9月23日,國務院核準科威特基金會寧國水泥廠項目貸款協定。寧國水泥廠日產4000噸水泥熟料干法生產線主體工程正式破土動工,1985年4月30日生產出第一批水泥。
1995年4月28日,寧國水泥廠日產2000噸熟料生產線主體工程破土動工,1996年10月18日,經過18個月的奮戰,寧國水泥廠日產2000噸熟料生產線一次點火成功,創下了國內外同規模生產線投資最低、工期最短、建設質量最好的新記錄。廣泛傳為佳話,寧國水泥廠日產2000噸熟料新型干法生產線建設經驗的重要意義,在于解決了我國水泥預分解窯新型干法生產技術發展中遇到的投資過高問題,是技術管管理上的重大突破,有力地加快了我國水泥工業結構調整的進度,寧國水泥廠為中國預分解窯新型干法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2002年2月18日,日產5000噸新型干法熟料生產線開工建設。2002年12月17日點火投運。時任寧國水泥廠廠長李順安同志帶領全體干部員工,全面貫徹落實“工期短、投資省、設計優、投產順”的工程建設要求,實現了“當年開工,當年投產”的目標。寧國水泥廠日產5000噸熟料生產線工程項目建設工期僅用了10個月,創造了世界同類型窯建設周期最短、投資最省、達產達標最快的記錄。
寧國水泥廠日產4000噸熟料生產線配套6480千瓦余熱發電系統屬中日合作能源綜合利用示范項目,是我國首套水泥窯純低溫余熱發電機組,始建于1996年10月18日,1998年3月6日,發電機組并網一次發電成功,系統安全穩定高效運行,實現了投產當年達產達標的可喜成績,標志著中日兩國在能源環境國際合作中結出豐碩成果,她不僅在全國起著示范作用,同時也為海螺集團消化引進技術,研發余熱發電自主知識產權創造了條件,培育海螺集團新的、穩定的經濟增長點。
日產5000噸熟料生產線配套9100千瓦余熱發電項目2005年10月28日開工建設,是海螺自主設計、自主成套、自主建設的余熱發電系統,2006年7月29日竣工投運,建設歷時僅9個月;日產2000噸熟料生產線配套4680千瓦純低溫余熱發電項目2010年3月28日動工,2010年11月22日并網發電,三套余熱發電系統每年可節約原煤6.4萬噸以上,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達16萬噸!一步一個腳印,穩步推進企業可持續發展,為山區工廠走出山門奠定堅實的基礎。
2016年4月,三線5000t/d生產線協同處理城市生活垃圾項目正式開工建設,2017年4月20日,寧國海創垃圾焚燒項目點火烘爐,4月24日正式達產達標,每天約處理生活垃圾270噸,每年能處理城市生活垃圾10萬噸,完全滿足寧國市每天產生的生活垃圾處理需求,為寧國市的環境建設作出卓越貢獻。
為了使老企業煥發新活力,進一步實現節能降耗,自2016年下半年開始,寧國水泥廠積極落實集團公司科技大會精神,“堅持創新驅動戰略,開創公司技改創新局面”。2016年,在股份公司各部室以及設計院的共同支持下,牽頭組織實施了二線窯系統分解爐擴容改造,啟動了一線水泥磨輥壓機聯合粉磨系統、一線原料輥壓機終粉磨系統、一線汽車發散系統、礦山砂巖破碎系統改造等十幾項綜合技改,為寧國工廠節能、降耗,以及廣大員工投入創新熱情和后續競爭實力的提升開啟了良好開端。目前,一線輥壓機技改已投入高效運行,三線水泥磨輥壓機技改已完成預定工期,正在驗收試運行當中。
為了確保“母親窯”始終煥發青春,符合國家日益嚴格的環保排放要求,在集團、水泥股份公司領導的大力支持下,先后實施一線電收塵技改、煙氣脫硝技改等大型技改項目,40年過去了,母親窯依舊運轉正常,2018年1-9月份生產熟料111.26萬噸,繼續為集團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海螺集團走上飛速發展的道路,寧國水泥廠作為海螺集團的發祥地,作為人才培養的搖籃,認真落實支持集團第二輪發展的動員會的精神,積極動員和鼓勵有經驗的骨干參與到集團新項目建設中,投身于集團的二次騰飛中。
寧國水泥廠始終高度重視發揮老企業綜合實力和文化積淀優勢,持續完善培訓培養機制,建立儲備人才梯隊,多年來,共為集團輸送600多名管理技術人員和專業管理骨干,有效的支援了集團各項事業發展。
為進一步規范企業安全生產行為,不斷加強企業安全生產規范化建設,2017年初,寧國水泥廠在過去嚴格加強工廠安全管理的基礎上,全面啟動安全標準化一級企業創建工作,自下而上,全員參與,全面梳理基礎軟件資料和現場設備設施防護、安全警示標識、應急演練等存在的問題,制定整改措施,形成安全管理制度、崗位安全操作規程、崗位安全生產責任制、崗位應知應會、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等10余項安全標準規范,修訂、完善286個崗位的安全生產責任制,工廠各部門共計識別獲取法律法規、標準規范500余項,重新修訂完善94項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完善了286項崗位安全操作規程和75項設備安全操作規程。同時,按國際標準“作業人員個人防護裝備”的要求,為制造分廠、勝利分廠各配備3套耐高溫防火服,叉車安裝倒車雷達輔助裝置及行車報警裝置,高溫物料、酸堿、氨水等區域安裝噴淋裝置,制作150多塊事故案例回顧學習警示牌,對應現場張貼警示,完善現場設備安全防護,落實停送電能量隔離管理辦法,實現作業操作規程可視化,人車分流,配備應急救援設施和藥品等。通過安全標準化創建工作,員工的安全意識有了較大提升,工段安全例會和班組安全活動開展規范,員工積極發言,獻計獻策,日常安全檢查質量和安全隱患落實整改效率顯著提高。經過全廠干部員工共同努力,不斷夯實各項安全基礎管理工作,強化全員安全意識,2017年底,順利通過安全生產標準化一級現場評審,為工廠持久、健康發展提供全保障。
作為一家山區工廠,交通運輸制約著工廠產品銷售,為打開市場,寧國工廠始終堅持以市場為導向,貫徹落實“淡季拓銷量、旺季抓效益”的指導思想,著力抓好核心市場培育和建設,加快市場跑動頻率,織密農村銷售網點,加大重點工程公關、搶奪力度,公路、鐵路、水路齊頭并進,大型工程、重點項目、標志性建筑處處展現海螺雄風,不僅有效穩定提升水泥和商品熟料銷量,而且顯著提高地銷量和利潤貢獻率。如今,“海螺牌”水泥現已覆蓋一般民用和特殊用途領域,并以強有力的保供能力,贏得客戶特別是重點工程客戶的廣泛信賴,被廣泛應用于虹橋機場、東方明珠、金茂大廈、連云港核電站、上海磁懸浮列車、北京原子能快速反應堆、國家地震監測網等世人矚目的標志性和高新技術工程,樹立起一座座跨世紀的形象豐碑。
近年來,在集團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高登榜同志的領導下,寧國水泥廠在抓好生產經營的同時,注重黨建與生產經營的深度融合,各級黨組織緊緊圍繞年度生產經營目標任務,堅持外抓市場,內抓管理,不斷優化生產組織,努力降低生產成本,管理效能和經營效益得到顯著提高。
2017年初,為實現黨建與生產經營的深度融合,廠黨委在全廠范圍內廣泛開展“讓黨建成為看得見的生產力”主題實踐活動,做實基礎管理,優化內部用工,合力挖潛增效,攻關經濟技術指標和重大工程技改,爭取優惠政策兌現,不僅使基層黨建工作更加規范化、制度化、標準化,而且實現了較好地經濟效益,較好地實現黨建工作與生產經營、文化建設深度融合,企業特色黨建品牌初步形成。
黨委充分利用黨委會和三公司辦公會,研討人事任免、生產經營等重大事項,把方向,管大局。紀委主動介入生產經營,積極營造“黨政主責、紀委監督、務實作風、齊抓共管”的良好氛圍,著力推進管理精細化、現場清潔化和關鍵經濟技術指標再優化。各支部大力開展主題攻關活動,充分利用黨員活動日契機,攻關制約生產經營瓶頸問題。
為不斷增強企業黨建凝聚力,黨委、廠部充分發揮文化陣地功能,積極開展群眾喜聞樂見文體活動,不斷豐富和發展海螺文化。每年春節、七一期間,廠黨委組織人員,遠走蕪湖、合肥等地,看望慰問離退休老黨員老干部、勞模、軍轉干部等500余人次,組織慰問生活困難黨員300余人次,送去組織溫暖和關懷,持續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近年來,廠黨委經常性組織三公司黨員代表參觀革命教育基地,開展紅色教育和黨建拓展訓練等活動,重溫入黨誓詞,進一步堅定了全體黨員為了黨的事業艱苦奮斗的決心和熱情!在歷屆黨委廠部班子的共同努力下,寧國廠先后榮獲安徽省百家“最佳經濟效益企業”、“安徽環境友好企業”、安徽省綠化委員會授予“安徽省花園式單位”、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全國模范職工小家”、“安徽省先進基層黨組織”、“宣城市基層黨建示范點”等殊榮,連續兩屆榮獲安徽省屬企業文明單位等稱號。多次被海螺集團黨委、股份公司黨委表彰,今年七一期間,廠黨委再次被股份公司黨委授予“先進基層黨組織”榮譽稱號。
2018年上半年以來,黨委廠部還對提升工廠文化環境氛圍,做好工廠環境布置做了大量工作,制作巨幅黨建宣傳標語,在各支部所轄區域設置支部特色黨建口號,在廠大門顯眼位置設置寧國水泥廠黨委特色黨建品牌,在噴泉處的畫廊上方設置燈光黨建宣傳標語,增設夜間燈光景致,一號路改造實施亮光工程,在廠辦公樓下的草坪制作“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巨幅宣傳標語,在廠辦公樓懸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即美化了工廠環境,又營造了濃厚的黨建文化氛圍。
黨委、廠部一直高度重視員工福利待遇,提高員工幸福指數,今年三月份以來,在去年員工收入大幅增長的基礎上,經過廣泛調研,黨委廠部多次研討決定,開展了為員工“慶生日、送蛋糕”活動、員工退休送紀念品活動等,端午、中秋送節日禮盒,大力提升員工的幸福感和滿意度。同時開展家禽養殖活動,改善員工餐廳硬件設施、提高伙食標準,取消固定餐補等措施,后勤建設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員工凝聚力進一步增強。
巍巍預熱塔,滔滔水陽江。海螺人從寧國起步,以無數個第一和一個又一個奇跡向世人展示著中國水泥工業的傳奇神話,實現了“世界水泥看中國,中國水泥看海螺”的夢想。海螺人走出山門,奔向四方,不斷推進觀念創新、制度創新和技術創新,不斷輸出管理、輸出技術、輸出人才、輸出文化,憑著核心企業的實力和業績,為海螺發展規劃的強力推進添磚加瓦。海螺快速高效發展,倍受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高度關注。如今,海螺集團已經擁有160多家子公司,分布在中國23個省、市、自治區和印尼、緬甸、老撾、柬埔寨、俄羅斯等國,經營產業涉及水泥、化學建材、節能環保、國際貿易、酒店餐飲等領域,員工5萬余人,連續12年躋身中國企業500強。
就讓一個個生動的瞬間、一個個感人的場景、一個個溫暖的畫面,帶領我們重溫這輝煌的四十年,以百倍的信心和努力,為集團公司完成省委省政府交給的“雙一”目標任務,為實現“十三五”規劃,投身到任重而道遠、輝煌而壯麗的海螺發展大業中去!
編輯:劉群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