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水泥行業:供需兩旺 強者恒強
水泥行業是周期性行業,當前正處在下一輪增長周期的初期。隨著中國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速度逐年上升,華東地區更是中國經濟增長的火車頭,從而大量的基本建設投資帶動對水泥的需求。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泥生產國,水泥年產量已經連續17年位居世界首位。我國共生產水泥占世界總產量的39.7%。然而,與其他水泥生產國相比,我國水泥生產業中,工藝落后的小型企業仍占絕大多數,我國新型干法水泥產量僅占水泥總產量16%,84%的水泥為落后的立窯、濕法窯和小型中空窯生產,與國際市場水泥生產及產量結構相差較大。
雖然相對于水泥需求,目前我國水泥供給已經出現了過剩,但是在水泥工業產業政策向新型干法水泥傾斜的大背景下,立窯水泥的需求將逐漸萎縮,騰出的這部分空間將由新型干法水泥來彌補,未來水泥產能增長主要是新型干法產能的增長,我國新型干法水泥總產量約1.1億噸左右,新型干法水泥的供需缺口非常大,所以,目前水泥供給過剩只是相對的過剩,對高品質旋窯水泥而言,則是供給不足,其價格走勢也將是穩中有升。
水泥工業的發展趨勢是強者恒強,“損不足,以奉有余”。當前我國水泥工業宏觀調控的著力點是“上大改小”,淘汰落后,調整結構,最終達到產業升級的目的。用日產4000噸級以上的新型干法水泥,來滿足市場需求,用質優價廉的大水泥去擠占小水泥市場空間,提高水泥企業的集中度。加快技術進步,國家要求到2010年預分解窯水泥比重將要達到50%以上,2020年要達到80%以上。水泥企業噸水泥綜合能耗要降到100公斤標煤/噸水泥以下等。
目前我國水泥行業市場集中度非常低,海螺水泥作為水泥行業的龍頭企業,其華東地區市場占有率僅10%左右,全國市場占有率不到3%。在國家“上大改小”產業政策指導下,水泥行業的重組兼并的步伐會加快,目前全國水泥年產量7億余噸,未來龍頭企業市場占有率將達到20%,其年產量要達到1.4億噸,而大批的生產工藝落后的中小水泥企業將被市場淘汰。
滬深股市共有22家水泥上市公司。2003年前3個季度這些公司從水泥行業的快速增長中獲益。整個板塊主營業務收入平均比上年同期增長30%;利潤平均值從上年同期3600萬元增加到近5500萬元,平均同比增幅達50%以上。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平均值從上年同期5600萬元增加到9500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65%。
在水泥行業結構調整、行業復蘇的過程中,利用新型干法生產工藝、產能較大的上市公司將受益更大。結合經營業績增長、市盈率等指標比較分析,我們認為海螺水泥、亞泰集團、冀東水泥以及次新股青松建化、賽馬實業等上市公司具有較強的投資價值。
編輯: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