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为什么叫中东,扒开腿挺进嫩苞处破苞疼,十九岁国语版免费观看完整高清,最好看的2018免费观看在线

《江西省打造國家生態文明建設高地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

江西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 2024-07-04 12:19 留言

新聞發布會現場(文穎 攝)

  7月3日,江西省政府新聞辦、省發改委聯合召開《江西省打造國家生態文明建設高地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新聞發布會。省發展改革委黨組書記、主任王前虎解讀《江西省打造國家生態文明建設高地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省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省能源局局長溫俊杰,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副局長徐鶴飛,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級生態環境監察專員楊鵬,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二級巡視員王小永,省自然資源廳二級巡視員曾曉軍,省林業局總工程師李木蘭出席新聞發布會,并回答記者提問。省委宣傳部對外新聞處副處長徐承主持新聞發布會。

省委宣傳部對外新聞處副處長徐承(文穎 攝)

徐承:

各位記者朋友:

大家下午好!歡迎出席省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會。

今天,我們邀請到省發展改革委黨組書記、主任王前虎先生,省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省能源局局長溫俊杰先生,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副局長徐鶴飛先生,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級生態環境監察專員楊鵬先生,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二級巡視員王小永先生,省自然資源廳二級巡視員曾曉軍先生,省林業局總工程師李木蘭女士,請他們介紹我省打造國家生態文明建設高地的有關情況,并回答大家的提問。

下面,先請王前虎先生作介紹。

省發展改革委黨組書記、主任王前虎(文穎 攝)

王前虎:

各位記者朋友:

大家好!衷心感謝各新聞單位對江西省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的高度關注和大力支持!6月6日,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正式印發《江西省打造國家生態文明建設高地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以下簡稱《三年行動計劃》)。下面,我就《三年行動計劃》出臺作個簡要介紹。

一、出臺背景

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西生態文明建設寄予厚望,三次考察江西時都對生態文明建設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推動全面綠色轉型,打造生態文明建設高地。省委和省政府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工作,建立了省市縣三級黨政主要負責同志為組長的生態文明建設領導小組,省委十五屆四次全會將打造“國家生態文明建設高地”作為重點打造的“三大高地”之一,省委十五屆五次全會通過《關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江西重要講話精神、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江西篇章的決定》,明確實施打造國家生態文明建設高地三年行動計劃。

江西自2016年6月列為首批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以來,全省上下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打造美麗中國“江西樣板”的殷殷囑托,牢牢抓住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歷史性機遇,以機制創新、制度供給、模式探索為重點,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試驗區階段性目標任務全面完成,生態文明領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不斷提升。“高效能”制度體系成為全國樣板。全流域生態保護補償、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等42項改革成果在全國推廣,成功列入全國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先行區和全國森林可持續經營試點重點省。生態江西品牌更加響亮。森林覆蓋率長期穩定在63.1%、位居全國第二,生態質量指數保持全國領先,空氣優良天數比率、PM2.5平均濃度兩項指標穩居中部六省第一,長江干流江西段連續6年、贛江干流連續3年保持Ⅱ類水質。綠色低碳發展實現新突破。戰略性新興產業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28.1%,數字經濟增加值突破1.2萬億元,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裝機容量占比達55.2%,節能目標責任評價考核獲得國家通報表揚。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江西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落實省委關于打造國家生態文明建設高地的決策部署,立足生態文明建設已進入以降碳為重點戰略方向的關鍵時期,省發改委會同省有關部門認真謀劃全面深化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的重點任務,形成了《三年行動計劃》。

二、目標任務

我們將實施“七大行動”,努力做到“四個走前列”,力爭到2026年江西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10周年之際,生態環境質量持續穩中向好,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初步形成,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制度全面建立,形成不同類型區域綠色低碳轉型發展樣板,探索一批在全國范圍內可學習借鑒、可復制推廣的首創性標志性制度成果,打造國家生態文明建設高地取得顯著成效。

實施“七大行動”,即:一是實施發展方式綠色轉型行動,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促進資源節約集約循環高效利用,加強綠色低碳科技攻關和推廣應用,注入綠色發展新動能。二是實施重點領域碳達峰行動,加快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扎實推進工業領域碳達峰、交通運輸和城鄉建設綠色低碳發展,持續優化實現“雙碳”目標的路徑和方式。三是實施生態環境質量提升行動,深入推進污染防治攻堅,強化城鄉環境治理,守牢生態環境安全底線,進一步厚植綠色生態底色。四是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行動,加強生態修復治理,健全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優化森林生態系統功能,全面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可持續性。五是實施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行動,完善生態價值制度化評價,提升生態資源市場化運營,推進生態產業規模化發展,推動生態財富向經濟財富轉變。六是實施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深化行動,完善法規標準,健全生態制度,強化政策支持,持續提升生態文明治理效能。七是實施生態文化培育行動,打造生態文化品牌,倡導綠色低碳生活,凝聚生態文明建設共識與合力。

努力做到“四個走前列”,即:一是努力在生態環境質量提升上走前列;二是努力在綠色低碳轉型發展上走前列;三是努力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上走前列;四是努力在生態文明制度建設上走前列。

三、組織實施

為推動各地各部門抓好組織實施,確保各項重點任務落地落實,省生態文明建設領導小組將建立健全工作機制,加強政策一致性評估,以年度重點工作協同推動行動計劃有序實施。各地各部門按照本行動計劃確定的主要目標和重點任務,細化落實舉措,強化協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加強宣傳引導,及時總結推廣生態文明建設制度經驗、有效模式和典型做法。

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我們將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江西重要講話精神,牢記囑托、砥礪奮進,全面深化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加快打造國家生態文明建設高地,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江西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貢獻。謝謝!

徐承:謝謝王主任!下面開始提問,提問前請舉手,并通報一下所在的新聞機構。

央廣網記者(文穎 攝)

央廣網記者:我們關注到,在《三年行動計劃》中,將推動工業綠色低碳轉型作為打造國家生態文明建設高地的重點任務之一。請問“十四五”以來江西省工業綠色低碳發展的主要成效和下一步工作打算?

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二級巡視員王小永(文穎 攝)

王小永:工業是用能和碳排放大戶,加快工業綠色低碳轉型,對打造國家生態文明建設高地意義重大。“十四五”以來,我省工業綠色低碳發展取得了積極成效,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產業結構的綠色含量提升,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比重提高6個百分點,制造業高耗能行業用能占比穩定在50%左右,鋰電池等“新三樣”成為工業經濟新的增長點。二是能源資源利用水平提升,規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累計下降9.5%,優于全國平均水平3個百分點以上;廢鋼鐵年均利用量超1000萬噸,制造業一般固廢綜合利用率超90%。三是綠色標桿培育能力提升,新增國家級綠色園區13家,新增數量居全國第三位;國家規范公告的廢舊動力電池再生利用、廢鋼鐵加工利用企業數量分別居全國第一位、第五位,國家級能效、水效領跑者實現重大突破。

下一步,全省工信系統將深入落實《三年行動計劃》,大力實施“三大行動”,加快形成綠色低碳的現代產業體系,厚植工業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底色。

首先,大力實施“1269”行動計劃,鍛造產業綠色競爭新優勢。一方面,推動傳統產業綠色轉型,優化調整產品結構、用能結構、原料結構,推進工藝流程再造,擴大高端鋼鐵、綠色建材等產品供給,到“十四五”末,鋼鐵、水泥熟料等產業達到能效標桿的產能比例超30%。另一方面,壯大新興產業規模,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鋰電、光伏等綠色低碳制造業,實施關鍵共性技術攻關,打造一批千億級的新興產業集群。

其次,大力實施工業領域碳達峰行動,提升綠色制造水平。完善政策體系,出臺制造業綠色化發展實施方案、綠色制造梯度培育辦法,細化預拌混凝土等行業低碳轉型計劃。嚴格能效約束,加大節能審查力度,創新實施部門聯動的工業節能監察,分區域、分行業強化工業用能監測管理。推動資源綜合利用,提高電爐鋼、再生有色金屬產能比例,擴大工業固廢利用規模,推動再生資源利用企業規范發展。強化服務支撐,持續推進“江西綠色制造服務行”,深挖綠色發展潛力,推動重點園區、重點企業爭創國家綠色示范標桿。

第三,大力實施工業設備更新行動,加快技術裝備綠色升級。落實全省工業設備更新實施方案,分產業推廣綠色低碳工藝技術,加快老舊設備替代和不達標設備淘汰,推動鍋爐、電機、變壓器等重點用能設備更新改造。推進“千項技改、萬企升級”,圍繞綠色化、數字化、智能化等方向,扶持重點技改項目1000個以上、開展技改升級企業1萬家以上。

江西衛視記者(文穎 攝)

江西衛視記者:礦山生態修復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能否介紹下我省在礦山生態保護修復方面進展情況和下一步工作打算?

省自然資源廳二級巡視員曾曉軍(文穎 攝)

曾曉軍:感謝您對礦山生態修復的關注。礦山生態修復對于保障生態安全,統籌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具有重要作用。作為礦業大省,我省現有生產礦山600余座,歷史遺留廢棄礦山仍有約9萬畝待修復,全省礦山生態環境監管壓力大、生態修復任務重,省自然資源廳主要從以下幾方面穩步推進礦山生態修復工作。

一是強化政策保障。在全國出臺首個礦山生態修復領域省級地方性法規,并從加強源頭管控、吸引多方參與、積極招才引智、強化協調聯動等方面,明確提升礦山綜合治理舉措。

二是提升管理效能。深入推進礦產資源管理改革,新設礦山的開采規模、服務年限需符合礦產資源規劃要求,鼓勵已有礦山增儲上產和整合開發,提高大中型礦山比例。扎實推進綠色礦山建設,2018年以來新建礦山嚴格按照綠色礦山標準進行規劃、設計、建設和運營管理,其他生產礦山加快改造升級。開展礦山生態保護修復專項行動,建立多部門參與的礦山生態環境長效監管工作機制。對礦山企業生態修復義務履行情況實行“雙隨機、一公開”年度檢查,將問題企業列入異常名錄或嚴重失信主體名單。

三是實施重大工程。完成贛州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與修復工程試點項目,治理廢棄礦山面積119.59平方公里;完成長江經濟帶廢棄露天礦山生態修復任務,修復廢棄礦山357座,面積2.47萬畝;實施贛州和撫河流域兩個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示范工程項目,前不久,又成功申報江西長江流域(贛江中游-湘江源片)、江西長江重點生態區(饒河源-信江流域)2個示范工程,項目總數居全國首位,將修復歷史遺留廢棄礦山6.5萬余畝。

下一步,我們將重點抓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是規范礦業權出讓。礦業權出讓前,廣泛征求生態環境、林業等部門意見,對各類限制禁止勘查開采區嚴格按規定避讓或保護。將礦山生態修復要求納入礦業權出讓公告和出讓合同,引導礦業權人切實提高生態保護修復意識。

二是有序開展綠色礦山建設。根據有關要求,制訂我省綠色礦山建設相關文件,細化目標任務。開展國家級綠色礦山遴選和年度綠色礦山抽查檢查。對剩余儲量可采年限不足3年的生產礦山,按照綠色礦山建設標準進行生產管理,做好閉坑前的生態修復工作。

三是扎實推進礦山生態修復。以礦山生態修復基金管理為抓手,督促企業履行“邊開采、邊修復”義務。大力推進礦山生態修復技術地方標準研究,探索建立生態修復技術名錄。持續推進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示范工程建設。繼續落實省級獎補制度,安排省級自然資源保護與利用專項資金用于廢棄礦山生態修復。

中國江西網(信息日報)記者(文穎 攝)

中國江西網(信息日報)記者:《三年行動計劃》提出了生態環境質量提升等一系列目標,請問如何實現這些目標達到打造國家生態文明建設高地的要求?

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級生態環境監察專員楊鵬(文穎 攝)

楊鵬:省生態環境廳將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全力推進美麗江西建設,大力促進生態保護和污染防治協同增效,以實現打造國家生態文明建設高地的目標要求。

一是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上取得新突破。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加強科技支撐,持續改善環境質量。以降低PM2.5濃度為主線,強化源頭管控,大力推動NOx和VOCs減排,加快完成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積極推進水泥、焦化行業超低排放改造,強化秸稈露天焚燒管控,推動空氣質量持續改善。持續開展飲用水安全保障提升、開發區污水收集處理提升等專項行動,強化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穩定改善水生態環境質量。進一步加強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和農用地污染源頭防控指導,有序推動全省開展全域“無廢城市”建設。持續發揮生態環保督察“利劍”作用,堅持督幫一體,聚焦各類督察問題整改,不斷壓實整改責任,常態化開展監督檢查,全過程跟蹤問效。

二是在全面推進美麗江西建設上邁出新步伐。加快實施全面推進美麗江西建設2024年重點任務清單,通過“工作項目化、項目清單化、清單責任化”,推動美麗江西建設各重點領域工作不斷取得新突破。鞏固提升“1+6”市縣兩級美麗建設試點成果,謀劃形成省、市、縣三級聯動的美麗江西建設實施體系和推進落實機制,積極指導各地結合實際加強美麗建設系統謀劃和制度設計。以建設美麗江西先行區為著力點,分類施策推進美麗城市、美麗鄉村建設,研究制定更多具有江西特色的美麗建設標準指南,著力打造一批美麗學校、美麗工廠等“美麗細胞”,加快形成樣板示范、以點帶面的良好態勢。

三是在推動全省自然生態保護上開創新局面。強化生態保護修復與監管,加強自然保護地生態環境監管,持續開展“綠盾”自然保護地強化監督,配合有關部門推進礦山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加大對生態破壞問題的監督力度,依法嚴肅查處違法違規行為。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健全完善監管網絡,強化任務責任落實,推動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開展生物多樣性調查、觀測和評估。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條例立法調研,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深入推進生態文明示范創建,扎實推進示范創建提檔升級,探索實踐“升級版”的示范創建模式。堅持早謀劃、早部署、早行動,不斷提升創建質效,力爭我省國家級示范創建數量進位趕超。引導和激勵已命名地區切實發揮示范引領作用,持續探索“兩山”轉化模式,協同推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創新發展,促進生態產品價值有效轉化。

江南都市報記者(文穎 攝)

江南都市報記者:我們關注到近年來江西在加快建設現代林業產業示范省,請介紹下我們主要做了哪些工作,取得哪些成效?

省林業局總工程師李木蘭(文穎 攝)

李木蘭:感謝您對林業工作的關心關注。2021年,國家林草局與江西省決定共建現代林業產業示范省,我省是全國兩個局地共建現代林業產業示范省的省份之一。省林業局抓住機遇,大力推進油茶、毛竹、林下經濟等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主要舉措和成效有。

一是持續強化政策引領。2020年以來,省政府連續三年先后出臺推動油茶產業、竹產業、林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不斷強化頂層設計和政策引領。去年,省委、省政府啟動實施油茶資源擴面提質、產業轉型升級、山茶油市場開拓等三項行動,著力推動油茶三產融合發展。省人大出臺全國首部規范油茶產業全產業鏈發展的地方性法規。省發改委等四部門聯合出臺加快推動“以竹代塑”發展若干舉措,培育壯大新產業新業態。

二是加大項目資金保障。成功爭取中央油茶產業發展示范獎補項目先后落戶吉安、贛州兩地,中央財政安排獎補資金11億元,其中吉安5億元、贛州6億元。省財政持續加大對林業產業發展的投入,新造油茶補助由每畝500元提高到1000元,竹產業毛竹低改、筍竹兩用林建設、雷竹新造補助分別從每畝150元、250元、350元提高到300元、500元、600元,森林藥材一年生草本和多年生草本培育補助分別從每畝80元、200元提高到200元、400元,支持全省建設油茶、竹林、森林藥材示范基地,拓展資金使用方向,由主要支持一產發展向支持一二三產融合發展轉變。打造面向全省林農林企的林業金融服務平臺,推出公益林(天然商品林)補償收益權質押貸款、油茶長周期貸款、林下經濟收益權貸款、“林農快貸”等金融產品,全省累計發放林權貸款338億元。

三是健全完善產業鏈條。與中國林業集團按照“央地共建”模式成功組建中林(江西)林業投資開發集團有限公司,推動魯麗集團新建百億元竹木新材料加工項目落戶吉安市安福縣。在北京、上海分別召開江西油茶產業政策說明暨項目推介活動,吸引國內相關頭部企業來贛投資油茶產業,簽約油茶項目11個,簽約金額12.8億元。積極引導各地打造“一縣一品”產業發展新業態,涌現出“南康家具”“弋陽雷竹”等林業產業集群。

四是堅持林業科技創新。瞄準林業產業關鍵技術難題,設立了油茶、毛竹、樟樹科研專項,每個項目安排科研資金1000萬元以上開展技術攻關。建立油茶、毛竹、林下經濟科技示范基地150多個。開發“林技通”APP,實現林農與專家的線上交流,服務林農突破1000萬人次。依托林業科技創新專項資金支持產業發展,立項實施毛竹、雷竹、薄殼山核桃、青錢柳、鐵皮石斛等多個經濟林品種及木竹材加工等相關研究項目。開展送科技下鄉、科技特派員行動等科技服務活動,對接全省林業企業、專業合作社,解決一大批林業生產實際問題。

五是唱響森林旅游品牌。積極打造以森林旅游和森林康養為主產品的旅游目的地,截至目前,全省有國家級森林康養基地6處、省級森林康養基地155處。成功舉辦三屆“鄱陽湖國際觀鳥季(周)”和三屆“江西森林旅游節”,不斷唱響江西生態品牌、旅游品牌。

通過以上措施,江西油茶、毛竹、林下經濟等林業產業快速發展,三大重點產業經營面積、產量、產值均位居全國前列,產業帶動從業人員約800萬人。全省有國家林業重點龍頭企業53家、省級林業龍頭企業364家;國家林業產業示范園區2家,國家林下經濟示范基地34家,省級林下經濟示范基地132家。2023年林業總產值突破6500億元,位居全國第一方陣。林業產業在促進生態富民、助力鄉村振興和農民增收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省政府網站記者(文穎 攝)

省政府網站記者:江西作為全國第2個、中部第1個同時開展綠色金融和普惠金融改革試點的省份,請問我省在金融支持生態產品價值實現以及綠色低碳轉型發展等方面有什么做法和成效?

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副局長徐鶴飛(文穎 攝)

徐鶴飛:近年來,江西以國家級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普惠金融改革試驗區建設為契機,積極探索金融支持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新路徑,扎實推進金融支持綠色低碳轉型發展的新模式,助力我省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截至4月末,全省金融機構新發放碳減排貸款212億元,帶動碳減排量約578萬噸;累計辦理綠色票據再貼現392億元,發行綠色債券656億元。

一是縱深推進綠色金融改革創新。強化政策引領,先后出臺金融支持綠色低碳轉型發展的若干措施、全省綠色金融發展規劃等文件,形成遠中近期結合和金融、財稅、產業融合的綠色金融政策框架體系。創新綠色金融產品,中國銀行江西省分行、江西銀行分別落地“碳減排掛鉤”風電并購貸款、可持續發展掛鉤貸款,中航信托發行全國首單“碳中和”主題綠色信托計劃,撫州“畜禽智能潔養貸”“信用+經營權貸款機制”等做法在全國推廣。加快綠色項目推選,2024年首批認證綠色項目473個,總投資1697億元,其中符合碳中和項目110個,符合碳減排支持工具項目85個,氣候投融資項目372個。

二是加快推動普惠金融與綠色金融融合發展。充分運用我省綠色金融、普惠金融改革創新成果,加快推動綠色金融、普惠金融的有機融合,讓綠色金融更普惠、普惠金融更綠色。贛州市編制綠色普惠金融識別目錄,贛州銀行、九江銀行、贛州農商銀行、贛州銀座村鎮銀行等4家試點銀行累計發放綠色普惠金融貸款422筆、共15.1億元。吉安市聚焦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信貸需求,創新推出“富硒貸”“油茶貸”“蔬菜貸”等特色產品,為農業產業提供綠色貸款2.1億元。迭代升級“贛金普惠”4.0版,設立綠色金融專區,發布綠色金融產品63款,撮合融資24.5億元。5月末,全省普惠小微貸款9259億元、涉農貸款2.1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9.1%和9.2%,分別高于各項貸款增速10.5和0.6個百分點。

三是積極探索轉型金融和綠色金融有效銜接。在九江、萍鄉和鷹潭開展轉型金融實踐,制定轉型金融工作指引(試行),鼓勵各地立足產業實際,探索富有特色的綠色轉型金融路徑。萍鄉市搭建數字碳金融服務平臺,建立701家規上企業碳賬戶,推出低碳轉型企業、項目共114個;九江市制定綠色低碳轉型服務框架,摸排147家規上工業企業的碳排放表現;鷹潭市編制全國首個銅產業轉型金融支持項目目錄,依托特色產業監測體系,監測銅企業碳排放情況,為轉型金融創新產品提供數據支撐。基于碳數據,創新推出將貸款利率與碳排放綜合表現掛鉤的金融產品。比如,萍鄉市的“數碳融”“云碳貸”,九江市的“碳效貸”,鷹潭市的“綠碳掛鉤貸”“轉型升級貸”等。國際合作取得零的突破,九江銀行與國際金融公司開展轉型金融項目合作,成為大陸首家加入碳核算金融聯盟的商業銀行,為地方法人銀行探索轉型金融作出了示范。

鳳凰網記者(文穎 攝)

鳳凰網記者:能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和動力源泉,也是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的“主戰場”。請問江西省能源局在加快綠色轉型,支撐實現全省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方面,開展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的工作考慮有哪些?

省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省能源局局長溫俊杰(文穎 攝)

溫俊杰:近年來,我省持續優化能源結構,一手抓新能源供給消納體系建設,一手抓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全省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取得積極進展,為支撐實現我省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的能源保障。

一是大力推動新能源加快發展,新能源成為電力裝機的主體。堅持市場導向,按照“生態優先、因地制宜、能建盡建”的原則,推動光伏、風電等新能源加快發展。隨著我省新能源特別是屋頂分布式光伏的快速增長,2023年全省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歷史性超過火電,這是我省能源結構綠色低碳轉型取得的重要標志性成果。截至今年5月,我省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達3536萬千瓦,占全省總發電裝機容量的55.2%。其中,光伏、風電等新能源發電裝機為2974.5萬千瓦,比“十三五”末增長117.8%,用了不到三年半的時間翻了一番多。新能源裝機占全省總發電裝機容量達46.4%,超過全國平均水平7個百分點左右,在華中電網區域位列第二,綠色成為了我省電力裝機增長的“主色調”。

二是大力推動新能源消納能力建設,綠色電力利用水平不斷提升。為適應高比例新能源電力系統發展的需要,我省采取了一系列舉措、源網荷儲協同發力,著力提升新能源消納能力,新能源利用率始終保持在較高水平。一方面,加快推進新能源配套電網項目建設,為新能源消納提供有力支撐。同時,深入開展煤電機組靈活性改造,著力提升支撐性電源調峰能力,改造機組32臺、1680萬千瓦,通過提升火電機組出力的柔性,進一步拓展新能源消納的空間。第三,有序推進新型儲能建設,建成投運新型儲能69萬千瓦,鉛山壓縮空氣儲能等2個項目入選國家新型儲能項目試點。第四,著力增購區外可再生能源電力,我省外購電力中可再生能源電量占比超過80%。2023年,我省全年消納可再生能源電量662億千瓦時,消納非水可再生能源電量364億千瓦時,占全社會用電量比重分別達32.7%和18%,連續5年超額完成國家考核任務。

三是大力推動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全省所有統調煤電機組實現超低排放。圍繞加快構建我省清潔煤電供應體系,提升煤炭清潔利用水平,統籌推進全省煤電機組節能降碳改造、靈活性改造、供熱改造“三改聯動”,其中節能降碳改造34臺、2000萬千瓦,供熱改造28臺、1828萬千瓦,連續三年超額完成煤電機組“三改聯動”任務,截至目前,全省所有統調煤電機組均實現超低排放,全省度電煤耗比全國平均水平低5克左右,按照去年全省1200億千瓦時火電發電量來計算,相當于節約標煤6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65萬噸。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準確把握能源領域作為碳達峰碳中和“主戰場”的定位,妥善處理好新能源與傳統能源、能源開發與節約利用等關系,全力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一是著力推進新能源發展,完善配電網建設,進一步拓展新能源電力消納空間。二是著力推進第二回入贛特高壓、閩贛聯網工程建設,引進更多的光伏、風電等清潔能源。三是著力推進抽水蓄能項目建設,完善抽水蓄能、新型儲能體系,為推進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提供強有力的支撐,以新能源的高質量發展助力我省綠色低碳轉型,為奮力實現我省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當好“主力軍”。

徐承:時間關系,答記者問就到這里。謝謝各位發布人,謝謝各位記者朋友,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水泥網立場。聯系電話:0571-85871513,郵箱:news@ccement.com。

最新評論

網友留言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網立場

暫無評論

發表評論

閱讀榜

2025-03-26 17:31:22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湾仔区| 铁力市| 电白县| 普安县| 女性| 岳西县| 玛曲县| 咸阳市| 晋中市| 新化县| 柳州市| 济阳县| 河北省| 济源市| 怀安县| 伊川县| 旅游| 三台县| 乐亭县| 上杭县| 进贤县| 儋州市| 绥江县| 四平市| 岱山县| 吉林市| 乌审旗| 阿克苏市| 康马县| 禹城市| 南充市| 民县| 衢州市| 宜宾县| 乡宁县| 宁陕县| 化州市| 观塘区| 登封市| 德令哈市| 普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