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未來5年將投資1600億修鐵路
“火車一響,黃金萬兩”。12月22日,宜萬鐵路通車;達萬鐵路電氣化改造竣工;渝黔復線(重慶段)及重慶北站改擴建、渝萬鐵路、重慶西站開建。這僅僅是起步,按規劃,未來5年,重慶市將完成鐵路投資1600億元。重慶大學公共管理系副主任曹躍群說,初步估算,1元的鐵路投資,至少能直接和間接帶動7元的經濟量。1600億元的投入,將帶動萬億商機。這不,幾條鐵路剛開工,就有開發商表示,南川、萬盛等鐵路沿線區縣,將成為開發商盯住的目標。
5年建鐵路所需水泥2000萬噸
大規模建鐵路,水泥和鋼材生產商高興了。
重慶市水泥協會一份數據表明,在我市修建鐵路,每投資1億元,水泥需求是1.4萬噸。按規劃,“十二五”期間,我市將圍繞基本實現“8小時出海”的總體目標,新增鐵路運營里程980公里,運營里程達到2300公里,完成投資1600億元。以此計算,“十二五”期間,我市修建鐵路的水泥需求是2000萬噸左右。這基本與我市2009年全年的水泥總產量持平。
這只是修鐵路的需求,如果沿線城市在鐵路站點附近,修建工業園、住宅等,對水泥的需求量將更大。同樣的道理,修鐵路對鋼材的需求也非常龐大。
按以往鐵路建設的經驗,修鐵路對工程機械需求最大的品種依次為旋挖鉆機、起重機、混凝土設備、鏟土設備。對普通的市民來說,高檔機械設備一次性投入大,維護復雜。最簡單的就是買幾輛貨車去運土石方。
未來的火車速度都比較快,對安全防護的要求很高。這需要攝像頭、信息化的軟硬件系統。
深圳一家攝像頭生產企業總經理陳靖說,一列現代化的火車上,需要很多高要求的攝像頭。“需要注意防水、防雷、防凍、防高溫、防冷凝、防霧化等,選擇質量好的防護罩更能優化攝像頭的工作環境,以延長其使用壽命。”陳靖說。
奉節巫山將變旅游目的地
高鐵的建設,將改變旅游出行方式,進而帶來旅游產品線路的變化。重慶到萬州、重慶至貴陽高鐵的修建,將改變長江三峽旅游的格局。對旅行社來說,將改變重慶游客的華東游、華南游甚至出境游等出游線路和方式。
重慶海外旅業集團常務副總經理張力說,現在的長江三峽旅游,基本上都是過境游,萬州、奉節、巫山等城市,沒有成為旅游目的地。而重慶經萬州到上海的高鐵貫通后,這些城市可能會變為旅游目的地,游客會在此過夜,這給當地的旅游會帶來新的商機。
同時,高鐵正改變旅游出行方式,逐步取代航空,比如現在武漢、廣州,有了高鐵,航班日益減少。張力說,重慶到上海的高鐵如果連通,將改變華東旅游的方式,比如從上海旅游后,進入長江三峽,然后再乘坐高鐵到成都,游完九寨溝。“這樣一來,長江三峽的旅游就會增加不少長線游,而重慶到貴陽的高鐵,和貴陽到深圳的高鐵相連,還可以對接出境游。”張力說,這將豐富長江三峽旅游的品種,可以單獨游完,也可以加入華東游(蘇杭),也可以加入華南游(廣東)和出境游(香港)。
由于很多老年人的身體不好,更適合鐵路出行,鐵路的豐富,還可以開發出針對老年人的旅游產品。
開發商跟著火車圈地開店
“如此多的鐵路修建,拓展了我們拿地的空間。”澤科中國地產集團常務副總經理張乙說,比如修建重慶到萬州的高鐵,萬州到宜昌的鐵路通車,使萬州成了重慶聯系上海與廣州的門戶。萬州的區域戰略地位提升,產業聚集力加強,將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入駐,對住房的需求勢必增加。此外,重慶經過貴陽到廣東的鐵路,將修建重慶到貴陽的復線,這使不少房產商將眼光瞄準南川、萬盛等重慶的南大門。
一家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開發商表示,鐵路修建,首先帶來的商機是一級土地開發和工業廠房的建設。“鐵路就像一根竹簽,火車站就是糖葫蘆,在糖葫蘆的周圍,肯定會興建眾多的工業園,工業園里就要建廠房,如果提前修建廠房,將來可以出租。”該開發商說。
我市知名工業地產開發商盈田置業常務副總經理劉建華舉例說,前不久一投資者花800萬元買下4000平方米的廠房,租金為每個月16元/平方米,每2年上浮2元。這樣算下來,差不多八九年的時間就能收回成本。按租金回報率算,區縣未來5年的工業廠房平均回報率在10%左右,這已經超過了住房。
不僅房企,一些中介公司也在打“鐵老大”的主意。鋼運房產董事長代育松說,鐵路建設,彰顯了萬州作為我市第二大城市的地位,二手房交易日趨活躍,將加大投入,在此多開門店。
“修建鐵路,帶來建設商機與交通方便,但更重要的作用是鐵路暢通基礎上的平臺作用。”重慶大學公共管理系副主任曹躍群說,大規模的鐵路建設,將聚集大量的產業和人才。人多了,產業豐富了,要生產,要消費,這將帶來大量的商機,初步估算,1元的鐵路投資,至少能直接和間接帶動7元的經濟量。投入1600億元,將帶動萬億商機。
產業避免一哄而上 需走差異化路線
“要致富,先修路”,這條成功的經驗,倒過來,未必成立。修好了路,如果各個區域的產業都一哄而上,只知競爭,不知競合,這肯定不是政府投資的本意,也不是民間投資者所愿意看見的。
一條條鐵路開工、運營,重慶出海越來越方便,但也出現了一些不合節奏的事情。看見筆記本電腦產業有機會,不少區域為配套企業的入駐爭破腦袋;看見重化工有機會,不少區域都在“十二五”規劃中將其列為發展重點。如果大家一哄而上,將導致整個產業大而不強,多而不優。都在為生計發愁,缺乏資金與實力去創新,最后毀了整個產業,而投資其中的多少財富,因此而付諸東流。
解決的辦法是,政府提早規劃,投資者及早做出差異化的選擇。在重慶,早有這樣的例子,比如千葉眼鏡的老板葉定坎和誠泰通信老板陳成寬。最開始他們在一個行業,后來簽訂君子協定,從事不同的行業,現在,他們已分別成為行業的翹楚,避免了兩敗俱傷。
(中國水泥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zhaomin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