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西非經濟增長強勁,水泥產能超1億噸
一、政治局勢多變,經濟發展強勁
西非包括15個獨立國家,貝寧、布基納法索、岡比亞、加納、幾內亞、幾內亞比紹、科特迪瓦、利比里亞、馬里、毛里塔尼亞、尼日爾、尼日利亞、塞內加爾、塞拉利昂和多哥。它們都曾是西方國家的殖民地,主要是法國和英國。利比里亞早在1847年就從美國手中獲得了獨立,但大多數國家是在20世紀50和60年代才獲得獨立。幾內亞比紹直到1974年才從葡萄牙手中獲得獨立。
自從獨立以來,西非國家在政治上一直不穩定。在很多情況下,列強的離開所造成的權力真空導致按照先前的政治和部落利益集團重新崛起。無論是哪個政黨上臺,都會導致對反對派的壓迫和獨裁統治。軍事政變要么結束了民選政府,或者僅僅只是取代了現有的獨裁者。
上世紀90年代初西非出現了廣泛的向更穩定的多黨民主制度的轉變。今天,絕大多數西非國家被確定為總統制民主共和國(或近似的類型)。經濟學人智庫將貝寧、布基納法索、馬里、尼日利亞、岡比亞、利比里亞和塞拉利昂列為“混合政權”,認為這些政權結合了民主的基礎,有威權主義傾向。多哥、尼日爾、科特迪瓦、毛里塔尼亞和幾內亞比紹被列為“獨裁國家”。只有加納、塞內加爾和幾內亞被列為民主國家,盡管也存在缺陷。
政變頻發仍然是西非的一個特色,幾內亞比紹(2008年)、毛里塔尼亞(2008年)、尼日爾(2010年)和馬里(2012年)到目前為止都在發生政變。貝寧(2013年)、岡比亞(2014年)和布基納法索(2015年)的政變均以失敗告終。
盡管在這樣的政治局勢之下,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的經濟增長是強勁的,從2010年到2017年,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的GDP年均增長率為4.7%。
二、西非國家水泥產能統計:約1億噸
西非有9個國家擁有24家活躍的綜合水泥廠,年生產能力為7540萬噸,在10個國家中,有25家磨粉廠在運營,產能有267萬噸/年,合計水泥產能為1.02億噸/年。除岡比亞和幾內亞比紹外所有國家國內都具有水泥生產能力,大多數國家的生產能力在100-1000萬噸之間。值得注意的是尼日利亞,其產能超過其他國家的總和(5890萬噸)。
表1:西非主要國家2018年水泥產能統計
數據來源:Research towards Global Cement Directory 2019.
圖1:西非主要國家2018年水泥產能分布圖
三、西非主要水泥企業
西非共有26家水泥生產商,根據產能的排名前6位如下表所示,這幾家公司的產能合計約占該地區總產能的73%。最大的生產商Dangote Cement是一家新興的地區性水泥生產商,該公司由非洲首富阿里科丹格特(Aliko Dangote)所擁有。該公司在尼日利亞(產能2850萬噸)和塞內加爾(產能150萬噸)及尼日爾(50萬噸)均有工廠在建中,在非洲其它地區也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拉法基、海德堡水泥和Vicat公司是跨國公司,在西非擁有的產能相對世界其他地區來說比例很小,跨國公司合計擁有3360萬噸的活躍產能,約占該地區總產能的三分之一。排在前六名的還有BUA集團和WACEM,和Dangote Cement一樣,也是非洲本土企業,總部分別位于尼日利亞和加納。
表2:西非產能TOP6水泥生產企業(萬噸)
數據來源:Research towards Global Cement Directory 2019.
編輯:魏瑜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