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部門發布!《“服務實體經濟 律企攜手同行”專項行動方案》出臺!
7月18日,司法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印發了《"服務實體經濟 律企攜手同行"專項行動方案》的通知。
以下是專項行動方案全文:
“服務實體經濟 律企攜手同行”
專項行動方案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推進新型工業化,推動現代服務業同先進制造業深度融合,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充分發揮律師行業法律服務保障職能,助力完善現代化產業體系,做強做優做大實體經濟,結合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司法部、工業和信息化部決定聯合組織開展“服務實體經濟律企攜手同行”專項行動。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經濟思想和習近平法治思想,著眼于服務實體經濟和推進新型工業化,以開展專項行動為契機,搭建律企協作平臺,推動律師法律服務融入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各領域各環節,促進產業鏈供應鏈補鏈強鏈,護航企業健康成長、行業良性發展、產業提質增效,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二)目標任務。通過持續扎實開展“服務實體經濟律企攜手同行”活動,推動律師行業服務實體經濟的廣度和深度不斷拓展,服務的專業性、精準性、便捷性、實效性不斷增強,促進工業和信息化領域市場主體特別是重點企業、專精特新企業、中小微企業合規治理機制逐步健全,依法經營管理水平持續提高,法律風險和矛盾糾紛有效預防化解,企業合法權益得到有效維護,助力我國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安全性、競爭力和現代化產業體系抗風險能力進一步提升,經濟發展在法治軌道上運行的質效進一步提升。
二、主要內容
司法行政部門、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通信管理局和律師協會共同組織優秀律師事務所和律師,精準對接產業發展法律需求,為相關企業提供全業務、全時空、高效便捷的法律服務,幫助化解法律風險,解決法律問題,維護企業合法權益,提升經營管理水平。主要包括以下舉措。
(三)摸清企業法律服務需求。各地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通信管理局及相關行業協會要立足當地經濟發展實際,深入調研摸排本地產業發展和企業經營面臨的法治領域痛點難點問題,分析梳理相應的法律服務需求。要重點關注符合國家發展戰略的本地支柱產業、特色產業、新興產業的法律風險,引導有法律服務需求的企業自愿參與專項行動,獲取專業法律幫助。根據工作需要,各地可以編制重點服務企業名錄,優先將產業鏈供應鏈重點環節企業、專精特新企業、有發展前景的中小企業、生產經營面臨短期困難的企業、被拖欠嚴重的中小企業、法務合規工作基礎薄弱的企業等作為服務對象。
(四)建強法律服務隊伍。各地要根據摸排掌握的法律服務需求情況,遴選政治強、業務精、能力強、口碑好的優秀律師事務所、律師,建立涵蓋本地工業和信息化領域重點產業和主要法律領域的法律服務資源庫。要加強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的法律顧問和公職律師隊伍建設,促進依法決策、依法行政、依法辦事。要注重發揮律師事務所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組織引領優秀黨員律師、骨干律師帶頭參與。要鼓勵、支持相關企業通過設立法務部門、配備法務人員、外聘法律顧問等方式,加強法務團隊建設。在工業和信息化領域具備條件的國有企業全面推行公司律師制度,提高法務工作隊伍專業化水平。本地律師人才難以滿足需求時,可以通過跨區域協作交流方式選優配強法律服務隊伍。
(五)創新法律服務方式。各地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依托各級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臺、律師值班服務崗等形式,為相關企業提供現場法律服務。依托中國法網和各地法網、12348公共法律服務熱線以及違約拖欠中小企業款項投訴平臺等線上服務平臺或通過建立法律服務微信群、開通法律服務公眾號、研發法律服務小程序等方式,為企業提供在線咨詢、網絡普法、智能問答等遠程服務,提升服務覆蓋面和便利性。可以根據本地區主要產業類型和律師服務領域、專業特長,分門別類編制法律服務機構和人員名錄,供企業自主選用,獲取自助式、菜單式法律服務。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探索推行預約服務、駐點服務、輪值服務、巡回服務等靈活多樣的服務方式,豐富服務形式,提高服務針對性、精準性。
(六)組織法律政策宣講。各地要廣泛開展送法進園區、進商會、進企業活動,組織熟悉企業法律事務的社會律師、公職律師送法上門,通過舉辦法律講堂、開展法務人員培訓、組織座談交流、以案釋法析理等形式,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宣講習近平法治思想,宣講國家支持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宣講企業經營活動常用法律知識和涉企典型案例,幫助企業家和經營管理人員堅定發展信心,提升法商素養,自覺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增強依法經營、依法管理的意識和能力。
(七)深化“法治體檢”活動。各地要結合產業實際常態化開展企業“法治體檢”活動,將工業和信息化領域需要法律服務支持的企業納入服務范圍,重點圍繞企業經營中易發多發的股權糾紛、合同違約、債權追索、勞動用工、知識產權保護、對外擔保等領域的法律問題和產業發展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提出法律意見和建議,幫助企業解決急難愁盼法律問題。要在尊重企業意愿的基礎上,組織律師服務團隊通過上門走訪、入駐服務等方式,為企業開展全方位“法治體檢”,幫助企業查找梳理經營管理中存在的各類法律問題特別是法律漏洞和風險點,分析癥結,對癥下藥,從專業角度提出應對建議和改進措施,幫助企業增強抵御法律風險能力。要探索建立產業發展法律風險研判預警機制,在對特定產業領域普遍性法律問題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根據國內外經濟形勢變化開展風險研判,提出防范處置建議,幫助企業妥善應對。
(八)幫助化解矛盾糾紛。各地要結合深化律師調解工作,鼓勵律師協會、律師事務所與工業和信息化領域相關產業協會、商會合作建立律師調解組織,選聘優秀律師擔任調解員,發揮律師作為中立第三方主持調解的專業優勢、實踐優勢,通過調解渠道促進企業商事糾紛快速解決。律師事務所、律師為企業提供訴訟和非訴訟法律服務時,要著眼于最大限度維護企業權益、減輕企業訴累,引導企業更多通過調解、和解等渠道快速解決糾紛。聚焦解決中小企業賬款拖欠糾紛,主動提供公益性服務,切實幫助企業紓難解困。
(九)促進企業合規管理。各地要組織律師服務團隊針對企業管理中的薄弱環節和突出問題,指導、幫助企業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和各項規章制度,健全決策審查、利益分配、職工權益維護等工作機制,規范合同管理、人力資源管理、財務管理、稅務管理、會計核算管理等工作流程,提高依法經營和合規管理水平。發揮律師作為涉案企業法律顧問或辯護代理人的作用,幫助相關涉案企業提出合規整改申請,制定和執行合規計劃,完善合規制度,開展合規整改,促進案件依法公正處理。
三、組織領導
(十)扎實有序組織實施。專項行動在司法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統籌指導下,由各地司法行政部門、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通信管理局和律師協會共同組織實施,行動時間為2023年7月至2024年12月。各地應于2023年7月底前制定開展專項行動的實施方案,結合“一起益企”中小企業服務行動,作出具體安排,明確任務分工,及時啟動專項行動。各地司法行政部門、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及時擬定參加專項行動的律師事務所及企業名單,精心組織安排,密切協同配合,加強分類指導,推動專項行動有序開展,名單應當及時報司法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備案。要為參與專項行動的律師事務所、律師提供適當的經費保障,鼓勵有條件的地方通過購買法律服務等方式開展行動,充分調動律師隊伍提供法律服務的積極性。要加強實體經濟法律服務創新、產業鏈安全法治保障、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法律服務業融合發展等方面的理論和實務研究,共同為深化律企協作、共助產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撐。
(十一)注重典型示范引領。專項行動實施過程中,各地司法行政部門、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通信管理局、律師協會要及時發現、挖掘工作中涌現的有益經驗做法,加強總結提煉,探索形成可復制、可借鑒的工作模式,積極推廣應用,形成示范效應。根據工作需要,各地可以在省、市兩級設立若干專項行動示范點或工作聯系點,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行動品牌,積極探索創新,注重以點帶面,提升整體工作水平。司法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將視情赴各地對行動開展情況進行調研指導,適時在全國范圍內推廣一批先進經驗,選樹一批行動標桿。
(十二)及時正向宣傳激勵。各地司法行政部門、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要組織本系統媒體和各類主流媒體、新媒體,跟蹤報道專項行動的進展情況、主要成效和典型案例,擴大專項行動的社會知曉度、參與度和影響力,為行動開展營造良好輿論氛圍。對于專項行動中涌現出的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各地可以通過通報表揚等方式予以激勵,并在評選表彰、示范創建等工作中優先考慮。司法行政部門、律師協會將律師事務所、律師參與專項行動、提供公益服務相關情況,納入相關律師事務所、律師年度考核內容,作為律師行業評級評價的重要參考。
請各地司法行政部門會同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于2023年12月和2024年12月分別將專項行動階段性進展情況和總結報告報送司法部、工業和信息化部。
編輯:周程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