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2023上半年水泥產量增長1.3%,真實需求如何?
近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了上半年經濟數據,上半年GDP增速5.5%,符合市場預期水平;水泥工業方面,1-6月份水泥產量累計95300萬噸,同比增長1.3%,其中6月水泥產量18503萬噸,同比下降1.5%。從數據上看,今年上半年水泥產量正增長,似乎水泥需求好于同期,然而事實上卻恰恰相反,這是為什么呢?
一、數據統計口徑存在差異
按照統計局的說法,由于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范圍每年都在發生變化,為了保證本年數據與上年可比,計算產品產量等各項指標同比增長速度所采用的同期數與本期的企業統計范圍相一致,這和上年公布的數據存在口徑差異。由于今年以來市場較差,水泥企業的虧損面擴大,一部分競爭力低、效益差的企業由于營業規模下降幅度較大或者退出市場而被剔除統計范疇,這導致同期基數偏低,從而使水泥產量同比出現增加。絕對產量更能反映真實的需求問題,按照全口徑數據,去年上半年的水泥產量是97682萬噸,今年95300萬噸,產量同比下降了2.4%。
圖1:2023年上半年水泥產量全口徑同比下降2.4%
數據來源:水泥大數據(https://data.ccement.com/)
二、下游需求偏弱
房地產和基建作為水泥下游需求的兩大主要領域,二者消費占比超80%。今年以來,房地產投資持續下行,1-6月投資完成額累計值同比下降7.9%,這對水泥需求造成較大拖累;基建方面,上半年專項債發行額2.3萬億元,占比全年進度60.6%,資金支撐下基建保持較高增速,上半年基建投資增速7.2%,然而水泥需求占比較大的道路運輸業和公共設施管理業累計同比增速僅錄得3.1%、2.1%,遠低于基建整體,基建對水泥需求支撐力度不強。整體來看,今年上半年水泥需求弱于同期。
圖2、圖3:基建支撐力度不強、地產拖累明顯
數據來源:水泥大數據(https://data.ccement.com/)
三、錯峰力度加大
受需求整體疲軟和庫存高企等影響,今年水泥企業經營較為困難,虧損面持續加大,行業加大錯峰停窯力度,特別是二季度以來,水泥旺季需求預期落空,不少地區加大自主停產力度。據水泥大數據研究院不完全統計,上半年共有14個省(市)延長停產時間,僅有4個省(市)縮減錯峰時間,水泥供應整天出現了一定程度收縮。
表1:2023和2022上半年各地區錯峰時間對比(天)
資料來源:水泥大數據研究院整理
盡管今年上半年水泥企業加大停產力度,然而需求弱勢下企業水泥庫存整體仍在走高。截至6.30,全國水泥庫容比達到74.17%,達到歷史高位水平,比2022年同期高出5.51個百分點,企業生產的水泥有相當一部分留在庫里而沒有進入下游消費領域,這也從側面反映終端需求羸弱態勢。
圖4:2023年6月水泥庫容比達到歷史高位(%)
數據來源:水泥大數據(https://data.ccement.com/)
四、下半年不宜過分樂觀
展望下半年,水泥需求可能有季節性回暖,但整體不宜過分樂觀。從6月100大中城市土地成交面積看,當月成交面積5935.3萬平方米,同比下降43.9%,土地市場疲弱將影響下半年新開工和投資,預計下半年地產投資底部磨底狀態下水泥需求難有亮眼表現,水泥需求或將弱于同期。
圖5:2023年上半年100大中城市土地成交面積處于同期低位(萬平方米)
數據來源:水泥大數據(https://data.ccement.com/)
編輯:李坤明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