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忠:限電漲價給水泥工業的啟示
2010年下半年以來,許多地方水泥價格持續上漲,雖然有水泥價格季節性上漲因素、原燃材料價格上漲造成水泥成本上浮(是主要因素),不可否認也有因部分地方政府為完成減排指標而采取的限電措施,造成市場供需失衡帶來的價格上漲因素。明顯的特征是今年7月份之后全國水泥價格上升幅度高于往年(見圖表1)。當然,這里也有因高標號水泥需求量逐年上升帶來的價格差因素,但不管是任何因素造成的水泥價格上漲,我們許多企業和行業人士已經感悟到水泥價格的穩定對企業和行業發展的重要性。
表1 近年全國P.O42.5水泥價格走勢圖
一、轉變營銷方式,維護市場穩定
長期以來,由于水泥品種的單一性,企業在市場上的競爭多是靠價格戰,甚至把低價格作為爭取市場份額的營銷方式,同時通過價格戰打垮競爭對手,逼對手讓出市場。不可否認,價格戰是市場經濟中競爭的一種手段,是企業競爭力的一種表現形式。但隨著對弈雙方或多方的規模不斷擴大,在沒有明顯品種差異優勢的前提下,價格戰只能帶來利益的共同喪失。大企業間的競爭更多的是戰略發展的差異化,資本運作水準高低的差別,可持續發展理念下的企業文化建設及內容豐富程度,帶頭維護市場競爭秩序的責任。
限電帶來的水泥市場價格變化超出了我們大多數企業的想象,也給企業帶來了新的啟示:在外在因素不斷變化的情形下,營銷方式也需變化,以不變應萬變的是做企業的道,以多變應不變的是求價格中的利。
二、加快兼并重組,提高市場集中度
做企業求的是規模發展,但做企業更是在做市場,不管是靠價格、靠品牌、靠服務、靠誠信,都是在追求贏得市場、維護市場的權利。市場做壞了,企業規模大小也就沒有意義了。在市場集中度過低,同一區域市場內的眾多同質產品企業間競爭,以低價格競爭求得市場份額的現象那是難免的。
水泥大企業靠規模、成本、管理優勢已逼使眾多落后產能小企業退出了市場,政府政策的引導更加速了這種退出的速度和數量。今后,更多的是大企業對市場的主導,因此,沒有較高的市場集中度,沒有行業自律行為,也就難有穩定、合理的市場價格。而今后市場集中度的提高更多的是靠企業的兼并重組,因為水泥總量的需求是有極限的,極限的后面是下滑的市場趨勢,這是客觀規律。
企業的發展不可能靠政府的限電而僥幸取得好的價格利潤,水泥工業要加快企業間的兼并重組,提高市場集中度,優化市場布局,延伸產品的產業鏈,提升企業的競爭力。
三、推進節能減排,應對約束性指標
維護下半年的水泥價格是企業盈利的需要,在面對能源緊張、發展低碳經濟的未來,我們企業還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去進行節能減排的技術改造。國家將在“十二五”開始把大幅度降低能源消耗強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強度作為約束性指標,水泥工業也難避約束性指標的“緊箍咒”。轉變水泥工業的發展方式,降低能源消耗強度,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強度,就要在節能減排上進行大量資金投入,市場上惡性低價格戰勢必削弱企業在節能減排上的資金投入能力。
因此,水泥價格高低涉及到行業總產值變化,而總產值又涉及到相對總產量的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指標。今后水泥產量的需求是相對穩定的,而價格的變化直接導致整個行業是否能完成未來能源消耗強度、溫室氣體排放強度的約束性指標。
限電雖然是地方政府的權宜之計,但給水泥工業帶來的啟示是:維護合理的水泥價格是維護水泥市場的需要,是轉變行業發展的必然,也更是應對能源、環境變化而迫使水泥工業走向可持續發展的需要。我們不應因一時的價格上漲而竊喜,而應更多地思考到企業和行業面對未來危機所做出的理性選擇。
(中國水泥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zlq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