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閘限電:結構調整的“陣痛”
“隨著沖刺‘十一五’節能目標的臨近,安徽省一些城市的限電政策越來越嚴了!”這是記者最近聽得最多的一句話。面對壓力,近來,安徽省一些尚未完成節能任務的市不斷上演“鐵腕”之政。
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全省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4%以上;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9%以上;單位地區生產總值電耗上升2.36%。
盡管安徽省節能減排工作總體上按計劃推進,萬元GDP能耗和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指標都能完成,但由于部分重點減排項目的運行距減排要求還存在較大差距另外,國家統計局對節能指標核算做了新的調整,按照這一核算要求,安徽省GDP增速若為14%以上,全年電力消費總量增速則應控制在14%以內。全省節能減排形勢依然嚴峻。因此,切實控制社會用電量過快增長仍是當前節能工作的頭等大事,主要措施是針對淘汰類企業或落后生產線、景觀及道路照明和高檔娛樂場所電力消費進行限制,同時對能源消費增長過快的鋼鐵、水泥、化工等高耗能企業和自發電企業發電量實施調控,按照限制類企業、高耗能企業落后生產能力、產能過剩行業、高耗能企業順序執行限電措施,同時確保了居民正常用電、重點企業、重點項目用電。
由于當前各地正在進行節能減排沖刺,一些限電措施已經“誤傷”了一些企業。在安徽省一些工業園區都響徹著發電機的轟鳴聲,企業啟動了久置未用的柴油發電機,柴油價格水漲船高,企業生產成本居高不下。
不管情愿不情愿,安徽省一些地方政府的限電政策,已經形成了倒逼機制,淘汰或趕走一批高耗能企業。截止到2008年底,安徽省不僅按時完成了省政府與國家簽訂《安徽省關停和淘汰落后鋼鐵生產能力責任書(第二批)》中2007年底淘汰落后煉鐵產能189萬噸、煉鋼72.6萬噸安徽省鋼鐵產業淘汰落后目標為:到2011年,淘汰主體設備中所有400立方米以下的鋼鐵高爐(鑄管除外),30噸以下的煉鋼爐和電弧爐,復二重線材軋機、橫列式小型軋機、疊軋薄扳機、普鋼初軋機及開坯用中型軋機、熱軋窄帶鋼軋機等,嚴禁使用感應電爐工藝冶煉地條鋼。
轉型、低碳,這是未來經濟結構調整的關鍵詞。擺在安徽省面前的,是如何加速產業結構調整縮短“陣痛”。對此企業應該意識到這一點,并主動調整,適應這種趨勢。
工業經濟結構調整“調”出了帶有轉折意義的變化:目前,第二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由上世紀70年代的52.8%上升到60%。2009年,全省汽車、裝備制造、優質金屬材料、水泥及非金屬材料、農產品深加工、電子信息、能源及煤化工和生物技術工業等八大支柱產業實現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到85%以上。
(中國水泥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szl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