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龍德:回顧展望《戰略》 繼續引領發展
資料圖片: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國有大型企業監事會原主席 喬龍德
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總結“十一五”、構思“十二五”的過程中,一致認為有必要在建材行業開展“由大變強、靠新出強”發展戰略的總結回顧與展望活動。特別是學習了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以后,顯得尤為必要。張人為會長委托我和陳國慶、孫鐵石兩位副會長負責此項活動。
《戰略》是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原國家建材局黨組和張人為局長的領導下制定的。本人參與了《戰略》的編制并在實施的第一階段,即“打好基礎”的“九五”期間,分管建材工業規劃發展工作,同時在黨組的領導下主持了《戰略》第二階段“十五”及2010年發展規劃的編制工作,因此對《戰略》比較了解并有一定的理解。但之前,對《戰略》實施全過程及作用未作過完整的思考與總結。最近一段時間又閱讀了《戰略》,結合思考“十二五”規劃,查閱了相關資料,一件件成果和一組組倍增的數據,尤其看到《戰略》目標中提出的一些重點產業有了突破性的成就之后,使我進一步加深了對《戰略》思想內涵及其本質、對其起的作用和取得的成果、對其生命力及其時代意義等方面的認識。
看到發展成就,首先聯想到兩個根本的原因,即中國建材工業快速發展最根本的是得益于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引領建材工業發展的《戰略》具有持久的作用,最根本的是得益于黨中央發展經濟的指導方針支撐了《戰略》的生命力。從而內心更加堅信,未來的建材工業發展,必須按照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此豐富完善提升《戰略》的內涵,進而繼續用《戰略》引領建材工業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因此,開展回顧與展望《戰略》活動的意義既現實又非常深遠。
一、《戰略》具有較強的引領建材工業發展的生命力,必須得到繼承
由于《戰略》建立在正確的理論和國家方針、政策為指導的基點上,有牢固的基礎和支撐點。因此,要繼續堅持并發揮其引領作用。《戰略》的意義從整體上說,制定時有特定的時代意義;實施過程有較強的實踐指導意義;今天進一步豐富完善,以展望未來發展具有更長遠的現實意義。
《戰略》之所以有較強的生命力和較長遠的指導作用,最根本的就是把握了兩個關鍵:一是其指導思想和內涵與我們黨和國家在這個較長的歷史階段發展經濟的指導方針是完全一致的;二是制定的目標和基本任務與我國建材工業這個歷史階段的現狀、面對的挑戰、發展的客觀要求完全一致。這兩個完全一致是《戰略》生命力和引領力的源泉和再次回顧展望的根基所在。
第一個一致:首先要簡單回憶一下,《戰略》制定特別是主題思想形成的前后,自黨的十二大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四大以后,我們黨指導經濟發展的方針已逐漸轉向質量效益型的軌道。因此國家建材局黨組在1994年6月提出“臨近21世紀,我國建材工業發展要以產量增長為主轉移到大力提高集約化生產程度,提高工業技術裝備水平,提高質量和配套能力的軌道上來,即以提高經濟運行質量和經濟效益為中心,把跨世紀的建材工業逐步建設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原材料工業”。這是《戰略》產生的前奏和思想基礎,繼而在《戰略》主題思想形成過程中,正是1995年9月黨的十四屆五中全會召開,提出了“兩個根本轉變”,一是經濟體制從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二是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轉向集約型,由追求量的增長轉到質的提高和以經濟效益為中心的軌道上來。《戰略》“由大變強、靠新出強”的脈絡正是由此而生。其次,我們再回顧一下黨的十五大以來,國家的每個國民經濟發展五年計劃綱要都把經濟發展的指導方針和重點,定位在調整經濟發展戰略布局和調整經濟結構、調整產業結構和實現產業升級這條主線上,而這個時期建材工業正是圍繞《戰略》實施的主線,也始終圍繞調整產業發展布局和產品結構,用靠新出強實施優勝劣汰、產業升級和節能減排為中心任務開展布局的。其都在認真貫徹黨中央發展經濟的工作方針。由于廣大干部職工貫徹黨的方針政策的自覺性的不斷提高,對思想脈絡與中央精神相同的《戰略》的認可程度和自覺用《戰略》引領行業發展的自覺性也在不斷提高,這樣進一步增強了《戰略》的威力與生命力。
第二個一致:《戰略》緊扣建材工業客觀存在的“四大五低”的問題,尤其是節能、環保和經濟效益相對落后及總體實力較弱的實際。用“由大變強、靠新出強”作為總攬全局和引領未來發展的總方針,既道出了行業的共同心聲,又指出了行業發展的必由之路,由于切合建材工業的實際,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實踐空間大、價值高、效果好。
總之,由于上述說的兩個完全一致,使《戰略》不僅成為引領行業發展的指導,而且也成為了廣大企業發展的自身需要,從而增強了《戰略》的號召力和凝聚力。上述兩個方面是《戰略》具有生命力的根基。今天建材工業面對的挑戰和主要任務,盡管形勢與15年前有了很大的變化,但主要特征和主要矛盾依然是大而不強,要實現建材工業由大變強,出路必須要靠“新”出強。因此豐富完善《戰略》,繼續發揮其引領作用是行業發展的客觀要求,必須得到繼承。
二、《戰略》是建材行業發展規律的總結和實踐的結晶,需要倍加珍惜與堅持
《戰略》的形成和實施成果都是建材行業對于新的歷史階段發展特點的認識與有效把握的寫照。《戰略》實施的成果證明,建材行業已經逐漸認識了自身發展的規律與特點,由此增加了發展的主導權和主動權。
在國民經濟快速發展拉動下,在全社會的支持下,加之歷屆建材部、局領導打下的良好發展基礎,通過全行業共同奮斗,從“九五”到“十一五”的15年,是建材工業發展最快最好的時期,規模以上的建材工業增加值、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總額分別是之前的12倍、13.7倍和36倍;水泥、平板玻璃、陶瓷磚、衛生陶瓷、玻纖產量是之前的3.8倍、3.8倍、4.5倍、2.9倍和8.1倍;固定資產投資、全員勞動生產率分別是之前的23倍和11.4倍;萬元工業增加值綜合能耗下降了4.1倍。《戰略》的指導與實踐,使大家認識到:不斷創新技術、推進科技進步和增加自主知識產權是建材工業調整結構和產業升級的根本;正確把握國際、國內經濟發展的時代特征與轉型時期的發展規律,抓住機遇是快速發展的前提;運用《戰略》指導,從宏觀上定好向,從微觀上定準位,從經濟政策上定好標是建材工業健康發展的必備條件;對影響和制約建材工業發展的瓶頸和關鍵問題,有計劃地集中行業力量組織攻堅是提升產業登上新的臺階的有效途徑;主動地、有序地實施建材工業資源配置與整合,轉變發展方式是實現規模經濟和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的必由之路,凡此等等都是廣大干部職工實踐經驗的結晶。
由于建材行業把握了自身發展的一般規律,取得了快速的蓬勃發展,這當然與廣大企業家的思維創新和企業的技術創新等密切相關,同時也必須看到,《戰略》使行業發展有了明確的導向,指導了三個五年規劃的編制,使其轉化為產業政策和促使行業法規形成的力量和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各個產業和很多企業都省略了很多共性問題的探索與摸索,減少了盲目發展的機率和避免了可能會走的彎路,這有利于統一認識、凝聚行業的智慧和力量。因此,總結《戰略》及其繼續發揮更大的作用,也是進一步總結建材行業發展的規律,將正確有效的成功經驗融入和豐富于《戰略》之中。這既是對發展歷史的尊重,也是對建材人的智慧的尊重。
實質上,這就是堅持科學發展觀在建材行業的一次總結,是提升把握自身發展規律的客觀需要。因此,賦予《戰略》新的內涵,堅持用《戰略》來指導行業發展也就是堅持繼續探索規律和堅持成功規律的必然選擇。這次開展的回顧與展望《戰略》的活動是繼往開來的序幕,回顧在當前,展望在未來,意義在長遠。
三、《戰略》的思想內涵具有較長遠的引領作用,值得繼續豐富與完善
《戰略》不僅有豐富深刻的思想內涵和明確的發展目標,而且還有數學模型支撐,這是其能夠站立并能持久引領發展的關鍵。《戰略》從加快實現我國建材工業現代化的目標為出發點,以“由大變強、靠新出強”作為切入手段和實現目的,運用系統工程的原理,描繪了建材工業35年分三個階段實現的總目標和分目標,提出了“兩個根本、四個轉變、三步走、八項對策”等戰略步驟,并且請中國社會科學院有關專家用數學模型與其目標相對應,使《戰略》建立在比較客觀的支撐點上。
由于《戰略》的思想內涵建立在與時俱進的“靠新出強”的哲學基礎上,加之具有超前與前瞻性,因此就決定了其具有較長遠的引領作用。就《戰略》本身最核心的“由大變強、靠新出強”八個字的內涵、系統工程的原理和對應的邏輯規律,包括建材工業實現現代化的目標要求,以及15年來的實踐結果看,指導原則仍有較強的引領作用和較強的實踐指導作用。因為《戰略》既有代表時代進取的思想,又有系統配套的組織體系,更有實踐的空間和巨大價值。因此,對《戰略》總結回顧、豐富完善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正因為其具有較長遠的引領作用,值得花力氣去豐富與完善。15年前,《戰略》曾獲得國家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今天從歷史的角度評判仍不遜色。
四、《戰略》自身也要與時俱進,不足的需要強化,只有豐富完善才能更好地引領未來的發展
《戰略》本身的思想內涵和目標是超前的、有前瞻性的,但與其他事物一樣,必須與時俱進,不斷豐富完善。只有進一步賦予以科學發展觀為主題的時代進步的思想內涵,豐富完善那些受當時認識和條件局限,現在需要進一步深化和明確的問題,包括經濟社會進步發展要求建設“兩型社會”低碳循環經濟對建材工業的新要求等,應有新的揭示和表述。例如,對建材工業現代化的表述還應增加新的內容和指標體系;結合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與發展進程、國際國內經濟發展趨勢、經濟轉型特點、國家中長期發展綱要對新型工業化的要求等,應有機地進入《戰略》的指導思想和戰略目標體系中;對《戰略》本身“由大變強”的“大”,和“靠新出強”的“強”要有更清晰的定義與表述,并用數學模型將其量化,由定性的表述轉向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目標體系。對《戰略》第三階段,即到2030年建材工業的發展目標,要依據國家發展綱要劃分若干階段,然而對各階段的目標、重點、應對舉措等近期的要細化,遠期的作適當描繪。尤其是要把加快轉變建材工業發展方式,面對的挑戰和攻堅的難點、路徑,包括節能減排及低碳的社會進步要求,采取的戰略、對策要有方向性的引領原則和一定的量化要求,這樣《戰略》才能更好地引領未來建材工業的發展,才有時代意義和更強的針對性。
與此同時,對《戰略》實施中存在的不足和隨著形勢變化面對的主要矛盾及挑戰也應在《戰略》完善中揭示出來,使未來的發展建立在總結經驗與尋找不足的基礎上,更有針對性。例如,對《戰略》引領行業發展的宣貫工作還缺乏廣度和力度,因而在一定層面還缺乏運用的自覺性;在加快發展,提高產業技術水平,調整結構的過程中,有效配置資源的主動性和能動性還顯得不夠,因而在一些產品和一些企業仍存在管理相對粗放,節能減排效率和經濟效益低的問題;在一些傳統建材產品得到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同質化現象比較嚴重,加工制品業發展較緩慢,產業鏈延伸步伐不快;在靠新出強總體上建材工業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自主創新能力不足,新領域、新產業、新技術,特別是有規模效益的主導產品較少,新產品在銷售收入中的比例較低;雖然在市場化、國際化和市場開發應用方面邁出了較大的步子,上了一個較高的臺階,但總體上建材工業出口貿易額占銷售收入的比例仍然較低,適應建筑業發展對建材產品配置需求和如何推進建筑業應用與配置方式變化帶動建材產品發展等方面,仍是未來發展的一大難題。總之,通過大家討論之后,要把最需要揭示和豐富進去的問題在《戰略》中予以明確,使其更好地引領現實問題的解決。
五、《戰略》繼續引領行業發展,必須依靠全行業的智慧和力量將其提升
建材工業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最近三個五年計劃以來,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真正實力大、競爭力強的產業和企業仍為數不多,從整體上看仍屬于經濟實力較弱、自主知識產權少、資源配置能力和效益較低的行業,特別與經濟社會進步要求在節能、環保、低碳和改善民生質量等方面的距離還甚大。面對新的挑戰,建材工業要攻克前進路上的困難,要變建材生產大國為又大又強的現代化的建材工業的強國,全行業必須要有統一的奮斗目標,必須要有引領發展的旗幟,這就是要有一個注入了新的內涵,能夠更好地去引領行業發展的《戰略》。
為此,開展這次活動就是要以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為契機,立足現實,放眼未來,描繪出行業發展的新藍圖。完善豐富《戰略》就是開展這次活動的落腳點,基于這一目的,就是要動員全行業廣大干部職工、企業家、科技專家獻計獻策,要集行業智慧,豐富《戰略》,用行業發展成功的經驗提升《戰略》,并且還要依靠全社會尤其是國家相關部委的支持,以創新思維、創新觀念和創新性舉措去豐富完善《戰略》,要把豐富完善《戰略》建立在靠“新”總攬發展全局的層面上規劃未來,使建材工業發展《戰略》繼續擔當起引領中國建材工業不斷前進的重任。
(中國水泥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wwb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