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長發:建材行業“十二五”發展趨勢
中國建材工業經濟研究會會長、中國建材規劃院院長劉長發做報告
今日在北京舉行的2010建筑建材行業高峰論壇上,中國建材工業經濟研究會會長、中國建材規劃院院長劉長發介紹建材行業“十二五”發展趨勢。以下是他報告的內容:
一、對我國建介紹建材行業材工業發展現狀的評估
取得的主要成就及重大進步:
1、已經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建材生產果與消費國
2、各主要行業生產技術和裝備水平接近或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3、產業技術結構調整取得突破性進展,如水泥新型干法比重超過70%,浮法玻璃比重超過80%
4、一批初具國際競爭能力的大型企業迅速成長,中國建材、安徽海螺、中國中材、北京金隅、吉林亞泰、沈陽遠大、大連實德起家企業進入中國500強序列,還涌現出一批區域性或專業領域內又是龍頭企業。
5、資源綜合利用和節能減排取得顯著成效。
——建材工業年實際利用各類工業固體廢棄物超過7億噸;
——水泥工業純低溫余熱發電得到大面積推廣;
——建材工業萬元增加值能耗年均遞減超過5%;
——在生產規模擴大的情況下,建材工業粉塵等污染物排放量逐年下降
6、對外開放使國際融合度提高
——建材進出口貿易額逐年擴大,出口成拉動行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以水泥、平板玻璃技術為依托,參與國際工程服務領域競爭,取得良好業績,并帶動了成套生產裝備與技術出口
——一些世界先進企業來華獨資或合資興辦企業,推動國內建材行業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1、同質化現象嚴重:生產技術、發展方式和產品的趨同化,一種技術或產品的引進或問世,很快就在全國不同地域被重復復制,在產品供不應求區域還有利可圖,一旦供大于求,便出現以價格戰為表現形式的惡性市場競爭,這種競爭的結果導致行業技術進步的效果未能得到應有的體現,在效率提高的情況下,行業效益提高不明顯
2、加工制品業發展緩慢,尚處在以原材料生產為主的發展階段,一方面表現在原材料產品產能嚴重過剩,而另一方面又有許多市場需求未得到滿足
3、自主創新能力明顯不足。主要便現在科技研發投入低,一些事關行業發展的共性、前瞻性、基礎性關鍵技術問題缺少有效解決機制,重大技術創新成果鮮見,企業商業模式創新乏善可陳等方面,導致的后果就是同質化現象嚴重,國際競爭力不強,缺少領袖型企業
4、行業管理水平與世界先進水平存在明顯差距,一是表現在企業整體現代管理水平不高,而是表現在經濟管理體制改革后行業管理只能被嚴重削弱,宏觀調控乏力。
二、我國建材工業發展的形式
1、未來30年,我國需要建設的房屋總量的能達到600-700億平方米建設高峰期可能在2020年左右出現,整個大規模建設期預計還將持續30年左右
2、我國住房消費將進入升級階段
3、我國建筑業將朝著部品化、綠色化、智能化方向發展走建筑工業化之路,房屋建設由建造向工廠化制造轉變
4、我國建材工業發展將面臨資源獲取成本、勞動力成本上升的雙重壓力
5、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極為建材工業發展提供機會,也對建材工業發展提出挑戰
6、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將為建材工業發展提供新的發展機遇和市場空間愛你
7、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在主要建材產品產能過剩的情況下,“十二五”建材市場的競爭將顯得更加激烈
三、對建材工業發展趨勢的判斷
1、隨著西部大開發和中部崛起戰略的進一步推進,全國范圍內經濟結構調整會進一步產業轉移步伐,建材工業發展重點向中西部地區轉移的趨勢將更加明顯
2、為適應現代建筑業的發展要求,在水泥平板玻璃等產能過剩的情況下建材工業的發展重點將轉向加工制品業
3、為適應建設“兩型”社會的要求,節能、減排、資源綜合利用以及大力發展節能型建材依然是建材工業發展的重要主題
4、為適應市場競爭的需要,產業組織調整將加快推進,企業間并購重組,聯合將成為新階段建材工業發展的鮮明特征
5、在各主要行業生產技術水平接近或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基礎上,建材工業發展將進入主要依靠自主創新和經營管理制勝的新階段
四、關于“十二五”我國建材工業發展總體思路
三個轉變:由原材料制造業為主向加工制品業為主轉變,由“兩高一資”向“兩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產業轉變,由資本驅動型產業向創新驅動型產業轉變
(中國水泥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編輯:jss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