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位兩會代表為建材行業發展建言
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和政協第十四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分別于2023年3月5日和3月4日在北京開幕。兩會期間,多位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踴躍建言,對建筑材料行業的發展提出相關建議。
全國政協委員、三棵樹董事長兼總裁洪杰:建議研究出臺以碳減排貢獻量為核心指標、以權威碳排放第三方評估機構參與的低碳產品替代高碳產品的標準和認定方法,使綠色低碳產品擁有競爭力;組建宣傳綠色建材的基層工作人員隊伍,加強對國家“雙碳”戰略、綠色建材下鄉政策及使用綠色建材產品好處的宣傳力度;加快完善職業標準更新機制,加快標準發布,推廣技能認證,引導工人參與認證,頒發技能“身份證”。
全國人大代表、海螺設計院總經理周金波:加快推進水泥行業進入碳市場。一是要制定水泥行業全國統一的碳排放權交易配額總量設定與分配實施方案;二是構建水泥行業統一規范的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三是建立水泥行業碳排放核查質量管理機制;四是嚴控水泥產能置換,建議新建產能通過碳市場交易獲取碳排放配額。
全國人大代表、隆基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鐘寶申:呼吁農村新建建筑提高綠色建筑比例。一是建議制定鄉村綠色建筑發展規劃和實施方案;二是綠色建筑規劃中,可以充分考慮光伏建筑一體化的環境優勢、經濟優勢,使其為城鄉建筑提供更多的綠色一次能源;三是為了在北方地區清潔采暖方面取得新突破,需要加大力度推廣使用地源熱泵技術,為綠色建筑清潔采暖打開突破口。
全國人大代表、泰山玻璃纖維有限公司設備動力部部長溫廣勇:建議加強校企融合,企業和職業院校各往中間走一步,更新教材、設備,加強培訓,積極應對新變化、新方式、新技能等共同挑戰,培育新時代的技術人才。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建材集團總工程師彭壽:在全國層面統籌開展基礎材料產業雙碳轉型的系統化布局,通過總量管控、技術準入、碳排放核算,加速落后產能自我淘汰,倒逼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加大龍頭企業引領,不斷提升行業發展集中度,加速技術創新和產業迭代;建立完善我國基礎材料全過程碳交易市場,加速實現基礎材料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金晶科技董事長王剛:一是在特定區域打造綠色能源產業鏈,提升我國綠色能源產業發展水平;二是對打造綠色能源產業鏈的項目和企業制定專項綠色金融政策;三是對綠色能源產業鏈上的重點產品和企業實行財政專項補貼;四是加強技術攻關,協同發展儲能產業,尤其是加強抽水儲能電站的布局和建設,提高電網對太陽能、風能等綠電的消納能力。
全國人大代表、江蘇金峰水泥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裁徐云飛:推動更多的傳統企業借力新能源產業發展,不斷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消納比例,從源頭上減少碳排放。
全國人大代表、河北奧潤順達集團總裁倪海瓊:建議盡快加大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筑應用推廣力度,通過全產業鏈帶動催生數萬億藍海市場,還要以政府為主導推動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貴州大學先進技術研究院院長陳前林:建議從國家層面對磷石膏生產水泥熟料聯產硫酸的生產工藝等進行規定和細化,制定磷石膏生產水泥熟料聯產硫酸生產的相關標準規范,通過制定水泥熟料產能準入條件、基本生產工藝和設備配置要求、能源消耗和清潔生產基本準入要求等,助推磷石膏的資源化利用,減少磷石膏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助力長江保護。
全國人大代表、天橋起重新品事業部副部長田際群:建議將水泥窯協同處置技術納入生活垃圾資源化和無害化評估,充分利用已有水泥窯協同處置的能力,既有利于減少碳排放、降低成本和能耗,也有利于推動水泥產業綠色轉型。
全國人大代表、陽光電源董事長曹仁賢:建議盡早將水泥、鋼鐵和電解鋁等高能耗行業納入全國碳市場,并盡快明確其納入的時間節點及碳配額分配原則。
全國政協委員、環球石材董事長朱新勝:建材行業要堅定不移朝綠色、健康、科技方向轉型升級。希望政策支持、引導石材行業整合升級,穩中求進,規范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光遠新材董事長李志偉:玻璃纖維和集成電路用電子材料產業要加強低端落后產能淘汰執法力度,促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省保定市第二醫院副院長馬永平:加大太陽能在建材工業燃料替代技術研發投入,鼓勵太陽能在建材行業燃料替代示范項目。目前我國西部和西北地區太陽能和土地資源豐富,建議參考我國能源大基地規劃和建設的思路,對今后建材太陽能燃料替代進行區劃研究,為高耗能的水泥陶瓷業逐步西移,高效利用當地的太陽能資源減碳做前期準備。
全國人大代表、湖南東方紅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吊裝事業部部長殷翠平:一是研究出臺相關產業政策,鼓勵全國范圍內重點建設工程項目采用鋁模,并給予裝配式建筑等同的政策支持;二是建立健全使用鋁合金模板的建筑設計、施工相關技術標準;三是高等院校和中等職業學校增設鋁模施工相關課程及專業,加大人才培養力度。
編輯:李佳蔚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