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水泥在“一帶一路”沿線落地生花
2013年9月和10月,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建設“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構想。“一帶一路”倡議的創新提出為我國水泥行業尋找新經濟增長點、拓展新區域帶來了發展契機。
十年間,借助政策東風以及積累的先進技術、資金實力和運營管理經驗,國內不少水泥企業加快海外布局,眾多水泥熟料項目沿著“一帶一路”落地生根并開花結果。
緊抓“一帶一路”新機遇 水泥馳騁國際藍海
十年之前,水泥行業已經有大企業開始瞄準海外市場,不過水泥企業走出去的步伐總體緩慢,海外熟料產能布局較少,當時主要以成套水泥技術裝備走出去為主,以EPC項目總承包的模式進入國際市場。
且“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城鎮化多處于初期階段,亟待發展基礎建材行業。“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無疑為我國水泥行業的海外發展帶來了契機。
2013年“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后,我國水泥企業開始加快走出去步伐,走出去形式也由簡單技術裝備工藝輸出轉變成資本輸出,即海外投資建廠和并購擴張。據中國水泥網水泥大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8月,中資企業海外共有61條水泥熟料生產線投產運營,合計熟料產能5755.6萬噸,足跡遍布20多個國家,且主要集中在“一帶一路”沿線。
中資企業海外產能擴張情況
數據來源:中國水泥網水泥大數據
“目前中資企業海外成功投產項目中產能大小排名前二的分別為海螺水泥、華新水泥。”水泥大數據研究院李坤明表示。
從東南亞沿海到中亞腹地,海螺水泥作為國內水泥行業“走出去”的先行者,十年來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累計投資超過160億元,在印尼、緬甸、老撾、柬埔寨、烏茲別克斯坦等地建成16個實體項目,擁有熟料產能1400萬噸,水泥產能2350萬噸。
柬埔寨馬德望海螺項目
據悉,華新水泥也是在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后,正式將“海外發展”確定為公司四大發展戰略的重要一環。也是在這一年,華新水泥“走出去”的第一站在中亞的塔吉克斯坦共和國開啟。
華新尼泊爾公司
乘著“一帶一路”東風,10年來,華新先后在中亞、東南亞、南亞、西亞及非洲等“一帶一路”11個沿線國家,建設或運營近20家大型水泥工廠及相關產業鏈企業,水泥總產能2000萬噸,年營收超過40億元。
當然,除了海螺水泥和華新水泥,同樣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深耕的還有紅獅水泥、中國建材、葛洲壩水泥......
開放共贏,用水泥造福一方
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原材料,水泥工業在基礎設施建設中不可或缺。而“一帶一路”沿線分布的一些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低,基礎設施建設、工業化是其未來一段時期的發展重點。中國水泥企業大力推進國際化發展戰略,攜資金、技術、團隊深度融入當地,不僅推動了當地產業升級更助推了當地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經濟社會發展。
海螺水泥董事長楊軍曾表示,海螺海外項目生產線全部采用我國最先進的工藝和裝備設施,為投資所在國輸入先進的裝備制造、工藝技術、管理技術,同時也為當地提供了大量就業崗位,推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及本地化人才的培養。
資料顯示,2016年3月,華新采用世界領先的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產線技術和裝備在塔吉克斯坦國建設的第二條百萬噸生產線建成投產。慶典儀式上,塔吉克斯坦國總統拉赫蒙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并親筆題詞,盛贊“華新水泥高標準建設的自帶發電系統工廠為中亞首創”。據悉,該項目是世界上首家擁有孤網運行自備電站的水泥工廠,為在能源短缺國家投資建設項目樹立了樣板。
與此同時,中國水泥企業的進入也解決了當地就業問題,將水泥企業文化與當地文化相融合,幫助本地增加就業、改善民生。此外,成立慈善基金,援建學校,出資改善周邊道路、設施等,國內水泥企業也在彰顯著擔當與責任。
以華新水泥為例:截至2023年上半年,華新在共建“一帶一路”有關國家累計投入公益慈善資金達1.3億元,每家海外公司還成立志愿者組織,利用工廠員工力量和設備資源幫助周邊居民,解決他們的各種困難,惠及當地民眾數十萬人。
對于未來,中國水泥網水泥大數據研究院李坤明表示,長期來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城鎮化率、基礎設施、經濟發展水平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市場需求潛力依然比較大。“一帶一路”倡議支撐下中資企業走出去依然面臨著巨大機遇。海螺水泥、華新水泥等大企業均表示要繼續拓展國際市場,擴大中國水泥企業在全球知名度和影響力。
編輯:梁愛光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