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聯播報道銅陵海螺垃圾處理項目
銅陵海螺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項目廠區
2010年10月10日晚,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節目報道了銅陵海螺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項目。
2007年以來,海螺集團按照國家《全國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十一五”規劃》中“在經濟發達、生活垃圾熱值符合條件、土地資源緊張的城市,可加大發展焚燒處理技術”的文件精神,通過對國內外垃圾處理技術的實地考察和研究,憑借在水泥高溫煅燒、廢氣處理技術領域的研究和經驗積累,結合我國城市生活垃圾的特性,開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利用新型干法水泥窯處理城市生活垃圾系統,該技術為世界首創。
在安徽省政府、省發改委、省環保廳、省科技廳及銅陵市的大力支持下,2010年3月,在銅陵海螺公司建成了世界首條水泥窯垃圾處理系統——日處理600噸的示范項目,垃圾收集、運送到廠由銅陵市負責,儲存、破碎及焚燒由海螺負責投資管理。每年可處理城市生活垃圾約20萬噸,節約標煤可達1.3萬噸,減排二氧化碳約3萬噸。
該系統利用垃圾氣化處理技術將垃圾氣化成可燃氣體,將此氣體引入新型干法水泥窯系統的分解爐中燃燒,是垃圾氣化技術和水泥窯干法工藝的有機結合。該系統具有顯著的優勢和特點:
一是能有效分解垃圾處理過程中產生的二噁英。利用分解爐穩定的900℃-1100℃溫度場、堿性環境等特點,對垃圾過程中產生的二噁英、氯離子等有害進行分解、吸收。
二是能有效控制垃圾臭氣擴散。垃圾儲坑和處理廠房采用全密封結構,垃圾儲坑內產生的臭氣用風機抽出送入氣化焚燒爐內燃燒,使垃圾儲坑處于負壓狀態,避免了垃圾臭氣的擴散。
三是垃圾中污水實現了無害化處理。垃圾坑滲出的污水經過濾、密封泵送至氣化爐內(夏天污水量大,噴到分解爐內)進行高溫蒸發氧化處理,完全分解有機成分,實現無害化處理。
四是重金屬固化并穩定于熟料中。垃圾焚燒過程中產生的重金屬,隨氣體或灰渣進入水泥窯爐煅燒后,被固化在熟料礦物的晶體結構中或水泥的水化產物中,形成不溶解的礦物質。
此外,垃圾燃燒時產生的熱能還可以替代水泥生產的部分燃料,殘渣可以用作水泥配料。最終使垃圾處理做到“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該項技術對垃圾分類要求不高,特別適用于國內垃圾普遍不分揀、熱值過低的現狀。
目前,項目各系統運行良好,經檢測各項環保指標完全合格。其中,經國家權威機構實地取樣、德國Eurofins GfA GmbH實驗室檢測,二噁英排放量僅為0.0376ngTEQ/m3,優于國家規定的0.1ngTEQ/m3水泥窯排放控制標準。
項目的成功投運,徹底解決了銅陵市垃圾填埋、大量占用土地、污染環境的難題,相比傳統的填埋、堆肥、焚燒等垃圾處理方式節能減排效果好,社會效益顯著,是典型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
《安徽: 廢棄物里淘出“綠色效益》視頻
(中國水泥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中國水泥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zlq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