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企業智能安全管控平臺研究
一、前言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近年提出將以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進行融合發展,提升制造業的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水平,可以帶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2020年10月,工業和信息化部、應急管理部印發關于《“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行動計劃》(2021-2023)通過工業互聯網在安全生產中的融合應用,增強工業安全生產的感知、監測、預警、處置和評估能力,加速安全生產從靜態分析向動態感知、事后應急向事前預防、單點防控向全局聯防的轉變,提升工業生產本質安全水平。
政策性導向已經十分明確,水泥行業安全生產管理不規范的現狀普遍存在,習慣性違章難以杜絕、安全績效考核落實困難、安全監管困難,推進安全生產智能化管理勢在必行。
二、智能安全管控平臺簡介
智能安全管控平臺的建設,主要可以分為人員行為狀態實時監測設備和現場網絡音響告警設備體系、各類事件實時監測分析和報警體系、智能安全監控管理中心三個方面。
(1)人員行為狀態實時監測設備體系和現場網絡音響告警設備體系
項目過程中要進行攝像頭選型研究,設備布設位置研究,確定選型方案、布設方案,形成智能監控設備體系。用該體系進行現場視頻數據流的采集和回傳。網絡音響系統是具備反向傳輸功能的語音播報系統。能夠實現中控端報警和現場端報警。
(2)現場作業人員實時數據監測和異常狀態報警體系
通過部署在云端的識別算法,識別人員的行動特征,以及活動程度、頭部姿態、手部姿態等工作狀態,同時識別作業環境條件,在人員狀態異常及作業環境條件不符時及時報警,確保人員安全。在這個過程中,各類報警事件形成報警體系。
報警體系可以實現人員行為監測、實現人員活動狀態和頭部姿態、手部姿態監測、實現作業環境條件監測(警戒帶、滅火器、防燙服、捅料門)。
(3)智能安全監控管理中心
基于視覺AI識別算法將現場作業人員的行為數據和工作狀態及現場環境數據傳輸到云端,通過智能管控平臺將這些數據進行展示,同時和前端設備之間形成通訊連接。監控中心會展示企業電子地圖、實時監控視頻、攝像頭位置、人員位置、正在進行的危險作業種類數量、需要關注的風險區域、報警事件等內容。通過對這些數據的關注,提升綜合安全管控能力。
兩個體系+一個中心,形成了智能安全管控平臺。它能夠實現全廠:人員細分角色崗位進出權限管控、基于視覺AI算法識別的危險作業智能審批及作業過程管控、基于人員定位系統的重點區域風險管控。
三、項目創新點
智能安全管控平臺項目開發,具備很多創新點:
(1)基于重點崗位、重點工藝過程的危險行為庫建立;視覺識別技術相對成熟,但將視覺識別技術與安全管理業務規則相結合,進行違規告警事件的篩選和輸出的嘗試在行業內仍是空白。
(2)以往的智能信息化平臺,已經能夠做到數據流正向傳輸到中控室集中報警,本次項目的第二個創新點是:告警信息的反向傳輸。如何再將中控的告警信息流經過智能處理后反向傳到事發地點,還未突破。本次研究利用網絡音響設備和信息化系統的數據集成,實現了反向傳輸。
(3)平臺的事件配置中心模塊靈活,可以自行創建事件種類。使用者可以對報警優先級、關聯的作業種類、喇叭位置、處理時間、觸發時間、提醒對象等各種條件進行配置。設計完成后,選擇在需要觀察的地點,配置對應的攝像頭。對比現有的同類系統,該平臺的靈活程度大幅提升。
(4)該項目利用了視覺AI識別技術,將其與人員定位、信息化系統、網絡播報系統進行結合,把這些技術應用在了安全生產領域,真正實現了工業互聯和安全生產最后一公里管控到位。
四、企業應用效果
智能安全管控平臺能夠提升工廠安全生產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打造本質安全型工廠。
企業通過平臺,可以收到各類事件報警,不僅能夠減少日常巡檢的工作量,還能夠大幅提升隱患發現效率,報警的內容及事件可以通過平臺規劃定制。現場的各類報警裝置能夠有效的提升人員的安全意識,達到比日常培訓更加良好的效果。對于來臨工廠的各類人員,如工廠職工、訪客、相關方、貨車司機等都進行了更加有效的分類管理。
五、未來發展趨勢
智能化的安全管控方式已經在整個行業乃至全部產業勢如破竹,不可抵擋。只有充分加快對智能管控的綜合利用及科學研究,才能更好的推動產業進步,更好的服務于提升企業的整體安全管理水平。也是實現本質安全管控的最后一公里的最有利途徑。
編輯:曾家明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